長收肌
長收肌
長收肌為長三角形的扁肌,屬大腿內側群肌。
長收肌與恥骨肌在同一平面,為三塊收肌中最前面者,大而扁,構成股三角的內側界。以扁或斷面呈“C”形的肌腱起於恥骨嵴和恥骨聯合間角的前面,向後外下降擴展成一寬的肌腹,借腱膜止於股骨粗線中段,在股內收肌、大收肌、短收肌之內,長收肌常與這些肌相互重疊交叉。
幼兒長收肌的神經和血管分佈
1、長收肌位於大腿內側,短收肌的上方,以一狹窄的肌腱起於髖骨恥骨支和恥骨支的前面,止於股骨粗線。長收肌的神經支配來源於腰叢(L2~L4)的閉孔神經。閉孔神經的前支進入長收肌後分為4條初級神經支,第1條主要支配內側部的肌纖維,走行較短,然後呈樹枝狀逐級分支,神經分支末稍呈鴨爪樣、Y及O型分佈於長收肌內上部,末級分支相互吻合呈網狀;第2條由4條長神經構成,幾乎沿肌長軸下行,稍偏外側行於肌外上部,在肌腹中部有大量分支;第3、4條初級分支並列沿肌腹中間與肌纖維斜行交叉向該肌前外側部下行,在肌腹外側中間區域呈樹枝狀分佈,且神經末梢互相吻合呈網狀,此處肌內神經末梢分佈較密集,其中一條初級分支向遠側端發出3條細直的二級分支。長收肌靠近內側緣中上1/3交界處與肌纖維交叉斜向外下走行至長收肌外側緣中部區域間可見肌內神經末梢分支呈帶狀密集分佈。
2、長收肌的血液供應來源於閉孔動脈的前支,進入長收肌后呈樹枝狀分佈於肌腹,血管因紅色染料褪色后呈灰色或者暗褐色,動脈未伴神經入肌門,肌內各動脈呈節段性分佈,在神經末梢分支密集區血管分支分佈較少,有3~5條血管分支從密集帶中間部分穿過,且肌腹外側中間肌內神經末梢分佈密集區域未見血管分佈。
3、長收肌內側緣中上1/3交界處到外側緣中點之間神經末梢分支成帶狀分佈,在此區域內肌內血管分佈較少,且外側緣神經末梢密集區沒有血管分佈。
1、採用長收肌和閉孔神經切斷、經皮折斷式加壓螺紋釘固定治療內收型股骨頸骨折與常規經皮折斷式加壓螺紋釘固定術治療者比較,效果滿意。
2、治療方法
術前常規:行水平位股骨髁上牽引3~7天,連續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①切口:儘可能地將患側髖關節外展,使長收肌肌腱恥骨附著處顯著隆凸起來。從恥骨開始沿長收肌向遠側作一長4~6cm的縱形切口,分開皮下組織,顯露長收肌肌腱。②切斷長收肌肌腱附著處:鈍性剝離遊離長收肌肌腱,切斷其恥骨附著處,並將其向遠側方牽開,顯露位於其下的短收肌。③顯露閉孔神經:在短收肌表面,可見到閉孔神經之前支。遊離該神經,用一濕紗布條穿入神經支之下方,將該神經支拉起來,輕輕地向近側方向作鈍性剝離,追蹤到閉孔神經前支分叉匯合處。用甲狀腺牽開器輕輕將短收肌向內側牽開后,可見到閉孔神經的后支位於短收肌及大收肌之間。繼續追蹤至閉孔神經的主幹處,用無齒鑷試夾閉孔神經,見短收肌及大收肌肌纖維收縮,即可確定是閉孔神經的主幹。④切斷閉孔神經:在靠近閉孔處切斷閉孔神經主幹,並切除一小段。切斷的長收肌肌腱勿需縫合回原處,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⑤手法複位:維持髁上牽引,透視下先糾正重疊移位並適當矯枉過正,然後整復斷端的前後移位及股骨頭后傾斜。⑥固定:首先從小粗隆平面外側沿股骨頸方向穿入加壓螺釘1根,再在第1根螺釘上方1cm處穿入第2根螺釘,釘尖至股骨頭關節軟骨下骨板下0.2~0.4cm。釘尾留在骨皮質外。
3、該術式適應症
本法適用於非完全粉碎型股骨頸骨折,病程在3周以內者。因其創傷小,有利於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尤適合於高齡、全身狀況欠佳、不能耐受大手術的病人。而股骨頸粉碎性骨折和陳舊性骨折者,因複位困難,一般手法複位很難成功,勉強固定也很難穩定,故不適於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