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系當時北周將領為追謚北周文王宇文泰而立,坐落在當時繁華的成渝古驛道上。它刻在一塊俗稱“天落石”的巨石壁上,通高2.44米,寬1.24米。專家認為它是長江流域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2013年,北周文王碑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
那是一塊“天落石”,有幾間屋子大小,上面用楷書陰刻著1310多個字,被歷史學家們稱作“北周文王碑”。碑在龍泉山脈深處,成渝古驛道旁,石佛寺背後,有1400多年歷史,康有為曾贊它“精美之獨樂”。
北周代魏駐川將帥刻碑表忠心
徠作為西魏的丞相,鮮卑人宇文泰效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是北周開國的奠基者。其子宇文覺建周后,追尊宇文泰為文王。作為歷史上我國少數民族中傑出的軍事家和統帥,宇文泰觀時而變,最終南清江漢,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的基礎。他在位時所頒行的兵制、選官法等乃隋唐政治制度的淵源。
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至寧夏、甘肅一帶時,不幸染疾身亡。數月後,宇文覺登基,建立北周。公元557年,當時駐防武康郡(今簡陽)的車騎大將軍強獨樂等11位將帥,為表對新王朝的忠心,在當時隸屬簡陽地界的東大路邊的天落石上,為宇文泰立碑刻字,同時在天落石上還刻鑿了碑像一體的“周文王廟碑”。

現狀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
2013年,北周文王碑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碑文以楷書陰刻著1310餘字,主要敘述西魏實際執政者、北周政權奠基人宇文泰生平業績,北周代魏史事,以及西蜀立碑緣起等,是中國唯一一處保存至今、以碑文的形式記錄北周時期史事及為宇文泰歌功頌德的石刻,極其珍貴。通過對碑文的解讀,能為後人了解、研究北周時期政治、軍事等制度提供文字佐證。

文物保護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
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有一座小廟,裡面“住”著有1400多年歷史的“北周文王碑”。在小廟的旁邊住著一戶人家,主人叫肖太發,陪伴石碑已近50年。
一直以來我都把這個石碑當作我的命肝心來管理。”肖太發坦言,他對石碑的感情非常深,他曾囑託他的兩個兒子和孫子,如果哪天他過世了,那麼他的兒子們就要繼續把這個“北周文王碑”守好管好,不能再遭人破壞。

碑刻


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
碑額上寫著:“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軍都縣開國伯強獨樂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樹其碑。元年歲次丁丑造。”
碑文中,既有刻鑿背景敘述:“今既天歸周恆,應襲其故,遂依尊號文王,斑告天下。”也少不了對宇文泰的稱頌:“樂等今從柱國大將軍、大都督、甘州諸軍事、化政郡開國公宇文貴邊戍岷蜀,因防武康,不勝悲切。故於分?東之嶺,顯益之岩,天落石傍,為王敬造佛二尊寶堂。藥王在其左,普賢在其右,文殊,文殊師利挾侍,兩廂飛天化生,在上馳翔,師子吒呰,在下侏張。百神莊嚴,內外黃黃,鑒察愚真,濟其道場。前立靈碑,文字書揚,龜龍交槃,■■昂藏,刊石隱文,萬代彌常,贊其功勛,永序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