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詩

海上詩

東丹王耶律倍(公元899—937年),遼義宗文獻欽義皇帝、讓國皇帝。遼太祖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章肅皇帝耶律李胡的長兄,其子耶律阮(遼世宗)即位后被追尊為帝。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里(今中國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人,漢姓劉,漢文名倍,契丹文名圖欲(或作突欲、托雲等)。

作品內容


海上詩
作者:耶律倍
海上詩
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
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創作背景


耶律倍作為統轄一方的君王,其政績並不突出,但他文武雙全,不但是統兵的戰將和軍事謀略家,更集藏書家、陰陽家家、醫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和畫家等於一身,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儒學學者,在文化和藝術方面頗有成就,堪稱有遼一代第一位大藝術家。
據《宣和畫譜》記載,耶律倍在中原的畫作也被收藏於宋朝大內皇宮(今開封)的秘府中,共有十五幅:《雙騎圖》一幅、《獵騎圖》一幅、《雪騎圖》一幅、《番騎圖》六幅、《人騎圖》二幅、《千角鹿圖》(或稱《千鹿圖》)一幅、《吉首並驅騎圖》一幅、《射騎圖》(或稱《騎射圖》)一幅和《女真獵騎圖》一幅。耶律倍的傳世名作《射鹿圖》還有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和《番騎圖》藏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徠
據閻鳳語主編的《全遼金詩》統計:耶律倍曾有《樂田園》等詩集,均已散佚。現僅存《海上詩》一首。其子平王耶律隆先亦受其影響,博學能詩,有《閬苑集》行於當世。
《遼史·義宗倍傳》所載耶律倍原話:“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
《遼史·義宗倍傳》所載耶律倍原話:“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作品賞析


天顯元年(926年),遼太祖滅渤海國,建東丹國,他被封為東丹王。遼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後唐,此詩作於其流亡途中。是首漢譯契丹文詩;是見於記載的遼代最早的五言詩。
其詩以物擬人,大山喻耶律倍自己,小山擬弟太宗耶律德光,僅寥寥幾筆,即勾勒出皇室內部鬥爭的殘酷場面。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遼代詩歌》中則指出:“山是契丹小字,其義為可汗,與漢字之山形同義異。”把契丹文與漢文融合在同一個比喻中,是一種特殊的雙重比興手法。由此可見,該詩是一首典型的中原文化與契丹文化相融合的詩作。全詩直接敘述事實,直抒胸臆,感情憤激,殊少蘊籍,天然渾成,只不過藝術上尚未純熟,也體現了身為草原游牧民族的耶律倍直率而欠委婉的民族性格。清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在《二十四史札記·卷二七》中的《遼族多好文學》一文中則評價該詩說:“情詞凄婉,言短而意長,已深有合於風人之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