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興鄉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轄鄉

朋興鄉隸屬於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位於湖北省中北部,長江北岸、江漢平原西北部,大別山、桐柏山脈之南。地處孝感城區北大門,東與新鋪鎮以滾子河為界,距離武漢市60千米。

2012年,朋興鄉有10679戶,4.5萬人。朋興鄉44708人(2017年)。

2012年,朋興鄉工商稅收達到2613.9萬元(其中國稅1200.2萬元,地稅1413.7萬元),農業總產值2.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9100元,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

歷史沿革


朋興鄉古為安陸縣地。
春秋戰國為楚地。
朋興鄉
朋興鄉
秦代屬南郡
三國時在魏境,隸安陸縣,屬荊州江夏郡。
南北朝時期,劉宋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陸縣東境置孝昌縣(以漢孝子董永行孝故),隸孝昌縣,屬南義陽郡。
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入魏境,西魏置岳州及岳山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隸孝昌縣,屬安州總管安陸郡。
隋代初年,廢諸郡,任隸孝昌縣,屬安州總管府,煬帝時隸安陸郡。
唐代武德四至八年(621年至625年),隸澴陽縣。元和三年(808年),復歸淮南道,省孝昌入雲夢縣地。懿宗咸通元年至十四年間(860年至874年),復置孝昌縣,屬淮南道安陸郡。
後唐同光二年(924年),為避皇祖國昌之諱,改“昌”為“感”,故名孝感,屬安遠軍安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隸孝感縣,屬荊湖北路德安府。元和元年(1119年),隸孝感縣,屬德安府
朋興鄉
朋興鄉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隸孝感縣,屬安陸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隸孝感縣,復屬荊湖北路德安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隸孝感縣,屬黃峴關使德安府。
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隸孝感縣,屬荊湖北道宣慰司德安府。明代洪武初年,隸孝感縣,屬湖廣行省德安府。
清雍正七年(1729年),隸孝感縣,屬湖北省漢陽府,朋興為廣陽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隸孝感,屬湖北省江漢道。民國二年(1913年),隸孝感縣,屬鄂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隸孝感縣,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1939年),隸孝感縣,屬鄂東行署;同年10月至1942年8月,孝感各地建立抗日根據地,中共鄂豫皖邊區政府將縣轄區分別划規五個邊區縣管轄。朋興由孝東縣(小河、小悟以南,孝感火車站,祝站以北,京廣鐵路以東地區)。雲孝縣(京廣鐵路以西,襄(陽)花(園)公路以南,雲(夢)孝(感)公路以北地區)和漢(武漢)孝(孝感)陂(黃陂)(南部湖泊地區)分轄。
朋興鄉
朋興鄉
1947年12月,建孝感縣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7月歸還縣制,同時設立朋興區,機關駐地在華光村洪家祠堂洪顯彤家。1950年遷駐朋興村下魏家岔路魏巨川家。1951年改朋興區為第一區。1952年第一區機關遷駐長風村趙家垸。1953年駐朋興店。1954年朋興區機關遷址至孝感火車站,1955年4月撤銷區委,改為農村工作指導組。1957年7月,改農村工作指導組為朋興區委。1958年9月,撤銷朋興區委,設立長風人民公社。1959年2月14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孝感專區,長風人民公社隸孝感縣,屬湖北省武漢市轄。1961年5月,撤銷長風人民公社,恢復朋興區。1966年9月,孝感縣改名東風縣,朋興區改名東風區。1968年2月,成立一元化領導的區革委會。1969年2月2日,恢復孝感縣名,隸孝感縣,仍屬湖北省孝感專區,9月恢復朋興區。1975年2月撤銷朋興區,設立朋興人民公社,機關駐城站路城郊村路段(今鐵路務段處)。
1978年機關駐勝利街129號(四方稍斜對面)。1983年8月,改孝感縣為孝感市,以孝感縣的行政區域為孝感市的行政區域,朋興隸屬孝感市。1984年元月並設社區,改公社為區,同時改管理區為鄉。1987年9月,撤區建鄉,改朋興區為朋興鄉,1988年下轄小鄉改為管理區,1993年改孝感地區為孝感市(地級),同時改孝感市為孝南區(縣級)。朋興鄉隸屬孝感市孝南區,2000年9月,鄉轄管理區撤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朋興鄉位於湖北省中北部,長江北岸、江漢平原西北部,大別山、桐柏山脈之南。地處孝感城區北大門,東與新鋪鎮、西河鎮的滾子河為界,西與陡崗鎮隔澴河相望,北與肖港鎮接壤,南抵孝感火車站。跨東經113°53′至113°59′,北緯30°56′至31°02′的河谷平原。東西寬約5.8千米,南北長約12.3千米,國土面積約52平方千米。距離武漢市60千米。

地形地貌

朋興鄉地貌主要分平原、丘崗兩種類型,以平原湖區為主。

水文

朋興鄉境內有三條河流,澴河、滾子河和“三河連通”河。澴河可通航,滾子河為季節河流,不通航。澴河全長180千米,孝感境內長80.1千米,朋興境內長15千米,建有四個渡口:王陳崗渡口、新屋檯子渡口、澴河渡口、田河渡口。

氣候

朋興鄉屬亞熱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一月份平均氣溫3.1℃,七月份平均氣溫28.6℃,全年無霜期為25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05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朋興鄉土地資源共78960畝。其中耕地47319畝,約佔國土面積的59.2%;水域7095畝,約佔國土面積為8.7%;村落5919畝,約佔國土面積的13.5%;交通道路4989畝,約佔國土面積的7.1%;林地2585畝,約佔國土面積的3.7%;其他用地6523畝,約佔國土面積的7.9%。

水資源

朋興境內有一座中小型水庫——群益水庫。於1956年初夏完成竣工,蓄水60萬立方。可以蓄水150萬立方米,屬小型水庫,可灌溉朋興、羅陂、新鋪12000畝農田。朋興鄉有40至150千瓦固定排灌站11處,17台電機,裝機容量1080千瓦,水流4.4秒立方米,灌溉面積4.53萬畝。

行政區劃


朋興鄉轄25個行政村。鄉政府機關駐孝感火車站勝利街129號。
朋興村長風村婁港村和平一村和平二村
華光村五紅村建光村七份村澴河村
旭光村星光村晏砦村北保村保光村
周港村沈新村新集村掛口村群益村
順河村田河村李灣村葉廟村

人口民族


2012年,朋興鄉有10679戶,4.5萬人,勞動力2.26萬。以漢族為主。

經濟


綜述

朋興鄉
朋興鄉
2010年,朋興鄉實現農業總產值1.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60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45.1%;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4%;工商稅收完成1300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5810元,同比2009年增長18%。
2011年,朋興鄉實現農業總產值1.9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2.8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6%;工商稅收完成20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54%;農民人均純收入7600元,同比2010年增長30.8%。
2012年,朋興鄉工商稅收達到2613.9萬元(其中國稅1200.2萬元,地稅1413.7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46.3%;農業總產值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7.38%;農民人均收入9100元,同比2011年增加24.22%;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7.81%。

第一產業

2011年,朋興鄉107國道沿線是“中國香稻”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5000多畝;澴河沿線和城肖沿線3000畝蔬菜基地,常年養雞10萬隻以上的專業村2個,萬隻以上的專業戶36戶,沿澴河一帶養牛10頭以上的農戶60戶。
2012年,朋興鄉已形成了常年養雞10萬隻以上的專業村2個。春秋兩季共防疫禽類30多萬隻、豬8195頭、牛2141頭。

第二產業

塑膠生產基地
塑膠生產基地
2010年,朋興鄉共引進項目13個,合同資金4.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家。引進的六個項目建成投產。
2011年,朋興鄉引進項目12個,合同資金8.0億,到位資金3.7億元。新增新口徑規模以上企業1家,年產值2000萬元。
2012年,朋興鄉新增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400萬元,新增限上單位1個,新引進項目18個,引進到位資金5.338億元,同比增長42.9%,其中工業項目8個,文化旅遊項目3個,現代高檔商住小區項目7個。全鄉農業總產值2.4億元,同比增長127.38%;農民人均收入9100元,同比增加24.22%。

第三產業

2012年,朋興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0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61戶,新增私營企業8戶,新引進回歸創業企業到位資金34190萬元。
丹陽古鎮
丹陽古鎮
2015年,朋興鄉已有兩家金融機構入駐社區。朋興鄉累計完成丹陽古鎮投資約5.2億元,完成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丹陽古街760米,商鋪4.8萬平方米,還建樓6棟、面積3.15萬平方米,打造集楚文化、孝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為一體的旅遊景點。佔地1600畝、總投資3.3億元的現代觀光農業項目於2015年3月開園,並成功舉辦了首屆鬱金香節,營業收入達1200萬元,全年達5000萬元,年創稅收80萬元。

文化


文化遺址
朋興鄉
朋興鄉
1949年至2009年,經省、地、區三級文物考古鑒定,朋興鄉有4處古文化遺址。
其中,屈家嶺文化遺址2處,西周遺址2處。影響最大的是葉家廟遺址,該遺址把孝感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年,譽為孝感“城市之根”。
葉家廟遺址位於葉廟村和七份村之間,是一處特大規模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870米,南北寬650米,總面積56萬平方米。已發掘出陶碗、陶球、陶盤、陶罐、陶杯、陶鼎、陶臼、瓮棺等多種文物,屬屈家嶺文化系列。2008年7月22日,葉家廟遺址被孝感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朋興鄉境內京廣鐵路、107國道、孝(孝感)大(大悟)公路、城(城關)肖(肖港鎮)公路四條交通線縱貫南北;漢(武漢)十(十堰)高速公路位於東北部,由東南向西北斜插而過。
2015年,轄區內已經有6路、9路、11路、保光村到火車站、五紅村到火車站五條線路車運行,全鄉基本實現了公路建設“村村通”和公交輻射全覆蓋。

社會


基礎建設

2012年,朋興鄉實現“村村通”,農村油(水泥)路已形成網路。國道8千米,面積12萬平米;一般公路22千米,面積22萬平米;鄉村公路89.73千米。村村通工程使全鄉農戶電話安裝率到了40%以上,手機、小靈通持有量佔全鄉總戶數90%以上。程式控制電站遍布全鄉25個村。程式控制光纖和有線電視在朋興鄉村村開通。全鄉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總投資125萬元,安裝8000餘戶,入戶率83%,覆蓋率100%。
2015年,朋興鄉通過政府投資、群眾自籌、名人捐款等方式共籌集資金408萬元,大力興辦惠民實事。在全鄉25個村(社區)完成擴挖塘堰32口,疏渠硬化1.2萬米,修建村民活動廣場6個、新建鄉村文化體育設施5處,綠化植樹3萬餘棵,新修垃圾池125個。完成朋興中學、朋興小學的改造,投資850萬元新建一個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納400名幼兒的丹陽古鎮幼兒園,已於2015年8月份開園。投資360萬元新建1200平方米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已於2015年5月份開業。總投資1500萬元,建築面積5920平方米的朋興農村福利院正式建設並投入運營,供養五保老人達40多人。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朋興黨員群眾社區服務中心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

教育

朋興中學
朋興中學
2012年,朋興鄉有初中1所,小學5所,幼兒園5所,在職教師214人,在校學生2651人。
其中初中324人,小學1309人,在園幼兒101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99%,初中升學率達90%,9年義務教學覆蓋率達100%。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七份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鳳凰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北保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華光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周港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和平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婁港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建光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掛口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旭光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星光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朋興初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塗河初級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箍河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聯合小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營房街中學
孝感市孝南區朋興鄉長風小學

文化體育

丹陽博物館
丹陽博物館
朋興鄉的傳統藝術有:民歌、民間樂器、民間舞蹈、雕花剪紙、醜劇和漢戲等。2011年,文化活動場所有村活動室、中小學操場及村活動廣場等,25個村均已建設農家書屋。
截至2011年,全鄉有各類運動場地35處,其中農村25處,總面積7500平米,總投資逾400萬元。中小學生體育達標率98%,幹部職工、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率超過40%。朋興鄉沈新村村民沈秀娣1992年進入湖北省舉重隊,在全省比賽中多次獲一、二、三名;2003年—2005年徵調國家隊,在全國女子舉重隊選拔賽上獲第五名,為國家級運動員,後為鄭州體委舉重隊教練。2012年3月孝感射擊館正式開館,奧運冠軍王義夫宣布開館並親自為射擊館打響第一槍。
2012年,朋興鄉建成農家書屋25個,農民體育健身場所8處,組建農民腰鼓隊10餘支,添置體育健身器材18台套;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掛口、聯合幼兒園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晏砦村王新亭將軍故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反腐倡廉基地的建設。

醫療衛生

朋興鄉衛生院設在交通方便的孝感火車站,后改為孝感市第四人民醫院,2011年,有從醫資格的醫護人員134人,有技術職稱的有106人。其中專家5人,中、高職稱50人。全鄉有25個衛生室,遍布每個村,從業鄉村醫生39人。全鄉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人數40500人,參保率達到了95%。計劃生育率達到93.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5:100。
2012年,朋興鄉有3個村級衛生室達到市級標準;鞏固和完善新農合收繳工作,全鄉新農合參合率達95%以上。

社會保障

朋興鄉福利院
朋興鄉福利院
2011年,朋興鄉域內落實農村低保741戶,928人,發放低保金64.18萬元。五保老人266人,其中集中供養的95人,供養標準1500元。分散供養的171人,供養標準800元,統籌經費279300元。
2012年,朋興鄉取消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124戶,對符合條件93戶及時納入低保,對全鄉255名五保對象進行全面核查併發放五保門診救助4.05萬元,受理困難群眾的大病醫療救助89人次,救助資金25.25萬元;提高了高齡老人津貼標準,對全鄉20名貧困大學生給予了企業資助;人社基層信息平台、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達85.5%以上,基礎養老保險金髮放和指紋認證工作完成100%。

代表人物


王新亭
開國上將——王新亭
開國上將——王新亭
王新亭(1908年-1984年),又名王興庭。開國上將、優秀軍事指揮家、原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908年12月23日生於湖北省孝感縣(今孝感市)王家崗村一個農民兼小手工業者家庭。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師政治部秘書長、三十團政治處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政治部主任,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386旅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太岳縱隊政治部主任,太岳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十八兵團六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西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代司令員兼第二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顧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