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醫學

量子醫學

以量徠子生物物理為基礎依靠生物自然生理反饋反應的信息,利用混沌數學及傅立葉分析系統轉換成數字化生物電磁性信息,從而得到生物體有關身、心、靈具體的健康或異常信息,並做出全方位的健康檢測和調節,達到提升人體“自愈功能”,使人類免於病痛威脅,稱為“量子醫學”。

簡介


量子醫學是建立在量子力學、量子生物學、量子藥理學和生命信息基礎上的現代醫學新門類。它將醫學從細胞層次推進到構成人體的基本微粒子。為治癒當今世界眾多“不治之症”開闢了新途徑,而QRS量子生命信息共振檢測儀可以提早5-7年預早發現腫瘤細胞,預警癥狀的產生,預防疫病使癌細胞消失在萌芽之中。

定義


量子醫學是在現代科學,特別是現代物理學和現代生物醫學的影響和滲透下萌發而出的。早在1944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就試圖把量子力學、熱力學和生命科學的研究結合起來。如今,已經發展為可以用量子力學原理來闡明生物分子的結構及其功能,並且進一步闡明細胞的分化和新陳代謝的機理、遺傳和變異、衰老和癌變、藥物的應用等領域。2007年量子醫學與草本植物的應用相結合,是量子技術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
量子醫學的定義就是建立在量子力學原理的基礎上,結合了量子生物學、量子藥理學和生命信息學,利用微觀狀態的電子波動、輻射、能量等形式,對機體進行綜合、系統、全面、發展性地預防、調節、診斷、治療、康復的學科。

起源與發展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以解決黑體問題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
1910年,α粒子散射實驗
1911年,超導現象被發現
1913年,玻爾原子模型被提出
1915年,索末菲修改了玻爾模型,引入相對論,解釋了塞曼效應和斯塔克效應
1918年,玻爾的對應原理成型
1922年,斯特恩-格拉赫實驗
1923年,康普頓完成了X射線散射實驗,光的粒子性被證實
1924年,愛因斯坦推導出了普朗克的黑體公式。2001年,3位分別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因為以實驗證實了這一現象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4年,德布羅意闡述了物質波理論
1925年諾貝爾獎獲者海森伯格提出量子論的不確定原則。同年,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理論。
192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在《物理學紀事》上連續發表了6篇論文,宣布了量子力學的第二種形式——波動力學的誕生。這個方程後來成為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
1927年,德布羅意和革末通過實驗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同年,G.P.湯姆遜,在劍橋通過實驗進一步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電子是一種波。他們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
薛定諤卻發現,海森伯的矩陣力學和他的波動力學在數學上居然是等價的。此時,泡利也獨立地發現了這種等價性。之後,狄拉克進一步把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統一起來。
玻爾提出“互補原理”,這就是電子“波粒二象性”的研究。它連同波恩的概率解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三者共同構成了量子論“哥本哈根解釋”的核心,影響至今。
192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狄拉克解決了物質在高速運動時的量子理論
1930年以後,量子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處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半導體的原理,為晶體管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之後,量子理論在物理學、化學、半導體、微電子、晶元技術、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廣泛的應用。
1932年,後來成為計算機之父的馮·諾依曼利用希爾伯特空間等數學工具,證明了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之間的數學等價性。
1944年,薛定諤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試圖把量子力學、熱力學和生命科學的研究結合起來。
1948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威兼·肖克利和瓦爾特·布拉頓根據量子理論發明了晶體管。獲得了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理論提供了精確一致地解決關於原子、激光、X射線、超導性以及其他無數方面問題的能力。同時為量子醫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1980年,核磁共振應用臨床醫學領域。而生命信息檢測儀也隨之出現。
1990年,美國、日本、紐西蘭開始研製量子共振技術,用於腫瘤早期診斷研究。
1995年,深圳市日研科技有限公司堀尾忠正,持“量子共振信息水”向中國衛生部諮詢上市之市,衛生部因為認為水中無有效成分(即無藥物成分)未受理。后堀尾忠正把這一可以用於治療領域的量子醫學技術改用於燃油添加劑領域,命名為油公核磁共振傳遞劑,1997年12月,堀尾忠正在北京展覽館展覽出量子共振信息水和油公核磁共振傳遞劑。
2002年,紐西蘭首次成功研發出量子化製劑,並用於各種疑難雜症以及癌症的治療。
2009年,中國營養學家出版了《系統深層排毒》一書,首次將量子醫學研究系統化、科學化,修正和重新定義了量子醫學的科學概念。
三、對象及特點
徠量子醫學的定義就說明了它的研究方向和對象是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因為量子醫學通過量子力學的拓展,以量子技術方式介入醫學領域的學科,所以,把人類的醫學研究直接從宏觀狀態進入微觀世界。
在看得見的世界,一切物體或粒子的運動都遵循宏觀物體運動的牛頓力學規律。在看不見的世界,反映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決定原子核周圍電子及各種超微粒子運動和性質的自然法則。量子就是生物體中電子運動所產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產生的能量。其實,將能量分化為量子現象,是微觀世界一切粒子變化的普遍規律。因為微觀世界中一切超微粒子都屬於量子層次領域的。而量子醫學是在醫學領域研究疾病在微觀狀態發生狀態和規律的。
量子醫學的特點就是:
1、量子醫學是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的學科。
2、量子醫學是通過研究發現電子等微觀狀態的顆粒遵守量子化規律,並應用於醫學研究的學科。
3、量子醫學基於電子、光子等微觀顆粒量子化特性,開闢醫學新時代。
4、量子醫學強調人體的整體性質,認為任何人、事物都是一個系統聯繫的有機體,這些系統在微觀世界中按照量子化規律進行交互、影響,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特點。

主要內容


量子醫學是建立在利用電磁輻射與人、動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礎上的一個全新的學科。量子物理學研究電磁場的輻射,因此,量子醫學的本質是電磁場,及通過測定分析生物體所釋放的振動頻率大小(即微弱磁場波動能量),進行診斷與治療的醫學,亦稱波動醫學。要建立“量子醫學”,就要突破宏觀進入微觀來研究生命體,例如量子生物學的研究,必定從量子層次研究掌握疾病的量子變化規律。如以量子層次的量子運動變化來診斷和治療疾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薛定諤說道:“只有量子力學能解釋生命過程中的化學鍵的特殊作用。”量子醫學包含了微觀世界的醫學哲學觀、微觀狀態器官粒子運動的規律、精確預測體質微弱變化、闡釋微觀狀態下疾病成因與原理、闡述學科在量子態下的運動特徵等。

核心與走向


量子醫學是建立在量子技術、量子哲學的基礎上的醫學新學科。量子技術讓我們可以在微觀狀態進行人體健康的研究和探索,而量子哲學卻可以讓我們在一個系統中,整體、聯繫地看問題。所謂量子哲學就是把研究的對象看作是一個系統整體,並從整體出發研究各要素組成系統的方式。我們把宏觀世界先定義出來,一般是指空間線度在10的6次方厘米以上的物體或粒子世界,人體細胞能用顯微鏡看清,屬宏觀世界。而10的7次方厘米以下的物體或超微粒子世界,例如中子、質子、電子等,則屬於微觀世界。
量子醫學
量子醫學
光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量子醫學的思想核心就是以系統觀、整體觀揭示微觀狀態下粒子運動的規律。量子醫學的出現,使得醫學可以清晰地從微觀走向宏觀,從宏觀走向微觀,闡釋了宇宙萬物本質:互相聯繫、互相影響。
在量子哲學領域,根據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的研究,發展了系統醫學的哲學觀點。海森堡發現,用眼睛觀察電子的時候,在這個縮小了1億倍以上的世界里,實際上就是利用光子去看電子,因為光子比電子大很多,可以在接觸到電子的瞬間把電子撞開,無法得到確定的結果。此外,如果測試一種行為準確了,那麼另外一種行為就不準確。比如說你測試電子是波,那麼電子就無法測試到微粒性,相反也一樣。所以他的研究讓波爾發現了電子既有波動性也有微粒性。從物理意義上是讓人悲傷的,但是從哲學領域來講卻是值得高興的。因為我們終於發現,人、儀器、待觀察的電子其實在微觀世界都是互相影響、互相聯繫的。也就是說,我們和儀器、觀察對象幾乎是聯繫在一起的,沒有什麼獨立、不聯繫的說法存在。比如你用眼睛看水,水的電子就被你的眼睛放出的光子影響,開始有變化。只不過我們無法馬上縮小到電子的大小看到而已。
而證明這個現象的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從1994年起,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連續數年利用高倍顯微鏡拍攝各地水結晶的照片。
人類現在已經邁入量子時代。量子力學的實質就是研究微觀世界原理的學科,很多研究的結論幾乎都顛覆了宏觀世界研究得出的結論。量子力學理論不斷得到印證,也不斷得到創新:哥本哈根三大定律、多宇宙、隱變數、系綜、自發定域理論、退相干歷史、多精神解釋、交易模型、量子線性疊加規則失效猜想……
這些新理論不斷被創造出來,但是也因為都不完善而不斷產生新的爭論。
而量子醫學揭示的思想理論,就是系統、深層、整體地看問題,然後通過微粒子的描述統一起微觀與宏觀的世界。這將給中醫、西醫帶來全新解釋。
量子醫學
量子醫學

價值


量子醫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量子醫學首次實現醫學研究從細胞層次推進到電子微粒層次,將微觀狀態下人體器官運作規律展示,使得人類醫學獲得更全面、系統的研究。在微觀狀態下運動的微粒,通過以量子形式釋放能量,達到量子化事件的發生。
2、量子醫學首次解釋明了微觀狀態的醫學模式和宏觀狀態的醫學模式區別。宏觀狀態下,人類的醫學研究有所局限,尤其在預防方面。而量子醫學的出現,能夠將微觀狀態的疾病表現前瞻性測探到,使得疾病的預防與檢測變得如此的細緻和精確。
3、量子醫學的出現,消除了所謂醫學領域的哲學爭論,不再存在所謂對錯問題,而只存在視野角度不同的本質區別。比如中醫屬於宏觀視覺的觀點,而西醫偏向微觀視覺的觀點,二者的立場決定結果的觀察差異。而量子醫學可以使得二者的聯合、關係、影響變得如此地關係密切,基本上無法讓人能夠從心理上馬上接受。
4、量子醫學通過以生物光子的角度來研究疾病的形成、消退、異常、轉好等階段,讓微觀狀態下的微粒和宏觀的癥狀有機結合起來。按照生物光子學法則,當生命機體組織細胞的超弱光子輻射不穩定,如生物光子輻射增加或減少,將導致鄰近細胞生物光子輻射的紊亂,人體就會產生病變;而當生物光子輻射正常,不管是通過拽引方式(就是細胞自動產生調節到正常態的現象)還是外磁場形式,機體就表現健康狀態。
如生命中的量子事件:
從生命科學的角度出發,連續的生命過程是由間斷的,也就是非連續的,相對獨立的基本事件構成的,那麼這種基本事件就可以稱為量子事件。從這個角度出發,生命中的量子事件幾乎無處不在。
1、單分子或離子層次,比如構成生物大分子的核酸,氨基酸,以及生物大分子如抗原與抗體,配體與受體等以及電解質離子等,這些分子或離子都符合量子的定義。
2、多分子或多離子層次。這在醫學中已經有典型的描述,比如神經末梢的突觸間隙,神經遞質通過囊泡的胞裂外排進行量子化釋放,每一囊泡約含有1000~50000分子乙醯膽鹼或約10000分子去甲腎上腺素。而且量子釋放可能是細胞受激釋放的普遍規律。此外神經或肌肉細胞產生的動作電位是由離子通道的激活造成的,這種細胞膜內外離子的轉運也具有量子化的特徵。
3、單細胞層次。任何細胞的功能都具有量子的特徵。
4、多細胞層次,比如Frost提出骨改建的基本多細胞單位,以及McKibbin提出的初始骨痂反應等。以骨折癒合為例,McKibbin提出的初始骨痂反應實際上是發現了骨折癒合過程的基本量子,骨折癒合過程可快可慢,可進可停都是因為初始骨痂反應實際上是非連續發生的間斷事件,否則就無法解釋骨折癒合的各種現象。
量子化不但是物質間能量交換的基本規律,也可能是生命系統內外信息交換和儲存的基本規律。比如人的各種感覺,包括視、聽、嗅、味,觸、痛、溫熱等都是通過神經纖維傳入中樞系統的,這種感覺的傳入具有明顯的量子化特徵。
首先各種感覺是通過細胞產生動作電位來進行傳導的,對同一個細胞,動作電位的波形及幅度不因外界刺激的強度而改變,只要達到閾值就會發生,神經衝動不但在產生時具有量子化特徵,在傳導時具有不衰減,不融合性。因此有理由認為人體對各種感覺信息的儲存也應該是量子化的,感覺量子是人類認知與思維的基礎。
由於相同的感覺量子反覆地傳入,中樞神經細胞對相同的感覺量子基本會產生相同的細胞反應,這種對感覺量子相同或相似的反應可能是記憶和思維的基礎。因此量子化思維可能是破解生命之謎的必由之路,在骨折癒合機制問題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實際上,微觀世界中,所有的生物體都極帶有微弱磁場,這種磁場是由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而產生的,並且在這微弱磁場能量中,帶著不同的健康或疾病的信息,把這種不同微弱磁場能量即振動頻率加以量化。

應用與前景


在1999年,在劍橋牛頓研究所舉行的一次量子計算會議上,物理學家希望能夠對以上的理論作一個調查,看看那些理論比較受歡迎。這次是哥本哈根4票,修訂過的運動學理論4票,玻姆2票,而多宇宙和多歷史加起來得到了令人驚奇的30票。但更加令人驚奇的是,竟然有50票之多承認自己尚無法作出抉擇。在宇宙學家和量子引力專家中,多宇宙理論受歡迎的程度要高一些,據統計有58%的人認為多宇宙理論是正確的理論,而只有18%明確地認為它不正確。
但是,一點也沒有關係,量子力學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爭議不斷的歷史,也是一部人類目前受用最廣泛的學科。比如人們使用的MP3、電腦、微波爐、醫院的體檢儀器等,其實都是依賴量子力學製造出來的。所以,即使你不懂也可以快樂地享受它帶來的好處。當你在電腦面前閱讀書籍的時候,其實你已經享受到了量子力學帶來的舒適:你的電腦就是量子力學的基礎上製造出來的。同樣,在你要餓的時候,想煮點什麼,打開微波爐的時候,量子力學又對你微笑了,微波爐也根據量子力學原理製造出來的!可以說,沒有量子理論的發現和應用,就沒有20世紀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現代生活。
建立在量子力學基礎上的量子醫學,將全面改變人類醫學的架構。量子醫學在未來將在中醫理論全新闡釋方面帶來積極意義。如陰陽理論、五行理論、經絡理論、氣血本質理論等方面可以獲得新的解釋和印證。
量子醫學將在醫學檢測領域大展身手。醫學家們發現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可以產生核磁共振現象,利用這一現象可以獲取人體內水分子分佈的信息,從而精確繪製人體內部結構。物理學家保羅·勞特伯爾於1973年開發出了基於核磁共振現象的成像技術,並且應用他的設備成功地繪製出了一個活體蛤蜊地內部結構圖像。
在20世紀80年代未,美國開始將量子醫學用於臨床診斷,之後迅速在日本、德國等國家得到發展,我國對量子醫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量子檢測儀,即Quantum Bestron,它具有亞健康狀態的早期預測分析、腫瘤的早期發現分析、藥物篩選及藥品開發的分析等功能。國內很多醫院已經使用該類儀器。
基本原理
1、辨別疾病前兆。
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早期腫瘤、等各種疾病的潛伏期隱患及疑難病檢測。
2、識別先天及後天的疾病毒性物質。
如細菌、病毒、放射性毒素、藥物毒性、遺傳因子、預防接種、過敏性體質等。
3、區別腦波變化的不同形態。
如記憶力和判斷力的強與弱、睡眠狀態的好與壞、意識形態的是與否等。
4、鑒別食物和藥物的療效性符合度。
 檢測功能
1、醫學領域:預報發病前兆及癥狀-適合健康普查和疑難病篩選,發現早期癌症、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各種疾病和潛伏隱患。
2、醫學及保健:鑒定各類藥物和食物的成分、療效和毒副作用以及配方組合開發;QRS功能是基於設備本身為超高靈敏度微弱磁場能量檢測裝置,可從仿生學角度對人體各臟腑器官逐一對症配製具有磁波性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清除體內混亂磁場垃圾的人體磁場校正水(量子生命液)。
3、量子檢測儀的治療功能:經絡系統平衡;器官系統自動頻率治療;解毒功能;過敏治療;本草頻率共振處方;營養素均衡處方;抗衰老治療;美容減肥功能;電子針灸功能。
4、其他領域:檢索食物中毒諸種原因因子;測定水質、土質;鑒定農藥殘留體及添加物;測試工業產品、建材產品的有害成分對人本的影響;測定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免疫功能的影響。
2003年,保羅·勞特伯爾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彼得·曼斯菲爾因為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方面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為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可以產生核磁共振現象,同樣,一些液體藥物成分,如果經過了磁化技術,將產生另外的治療效果。從2001年以來,紐西蘭、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就不斷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在中國,2007年至2008年,徐璜明等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研製成現代本草量子製劑。該製劑採用量子磁化技術研製,融合了量子技術與傳統中醫的優勢,從天然中草藥提取而成。它的原理是以量子微粒和量子波的形式進入五臟六腑的細胞內部,通過每秒上億次的高頻振動能量波,在人體的細胞內產生共振,將五髒的毒垢快速震蕩剝離。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的研究,發展了系統醫學的哲學觀點。日本江本勝博士通過“水知道答案”的實驗,驗證了海森堡系統影響的觀點。
化學鍵的改變,究其源必然是量子力學範疇量子層次(主要是電子)的結構改變。基因圖譜的破解,生物學雖已先於醫學突破宏觀,開始進入分子層次,但要揭示生命之迷,同時治療人類的各種疑難不治之症,還需要從分子層次深入到電子的量子層次。
量子醫學是建立在量子力學、量子生物學、量子藥理學和生命信息學基礎上的現代醫學新門類。它將醫學從細胞層次推進到了構成人體的基本微粒子――量子態層次。為治癒當今世界眾多“不治之症”開闢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