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群

絳縣群

絳縣群(Jiangxian Gr)的時代屬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主要分佈在山西省中條山絳縣—垣曲縣一帶,為淺變質岩系

基本資料


地層名稱:
地層名稱(英文):

簡介


絳縣群自下而上分為4組:①平頭嶺組,主要為厚層石英岩夾片岩,偶含礫,厚10~42米;②橫嶺關組,為一套片岩,是本區變質銅礦賦礦層位,厚1381米;③圓頭山組,下部以厚層石英岩為主夾片岩,上部為泥岩,厚744米;④銅礦峪組,以變質富鉀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為主,上部片岩,厚度大於1481米,是本區銅礦主要含礦層位。變質程度為低綠片岩相—低角閃岩相。銅礦峪組變流紋質凝灰岩鋯石年齡21.15億年、25.30億年,變質熔結凝灰岩單顆粒鋯石U Pb年齡21.66億年、24.55億年。與下伏涑水雜岩和上覆中條群均呈不整合接。

命名


白瑾1962年命名,山西地質局區測隊(1972)發表。命名剖面位於山西垣曲縣北西約8.5km絳縣平頭嶺—後山村(平頭嶺組、橫嶺關組)和山西垣曲縣北約7.5km圓頭山—銅礦峪(圓頭山組、銅礦峪組)。

沿革


1962年,白瑾將這套變質岩系稱為絳縣群,自下而上分為平頭嶺組、橫嶺關組和銅礦峪組,歸太古宇。並認為下與涑水雜岩,上與中條群均呈不整合接觸,前者稱之為涑水運動,與阜平運動相當,後者為五台運動。《中條山銅礦地質》編寫組(1978)將其劃歸古元古界。1984年,山西地質局214隊1:5萬絳縣幅將橫嶺關組改稱銅凹組,與平頭嶺組一起稱為橫嶺關亞群。原銅礦峪組升格為銅礦峪亞群,含5個岩組。山西地礦局(1989)將絳縣群改稱為絳縣超群中的上絳縣群,自下而上分為平頭嶺組、橫嶺關組、圓頭山組、銅礦峪組,歸上太古界。孫大中等(1993)仍將其稱為絳縣群,沿用上述四分方案,歸古元古界。

特徵


主要分佈在中條山絳縣橫嶺關—垣曲縣銅礦峪一帶和上玉坡—胡家峪背斜的核部。岩性自下而上分為:1. 平頭嶺組 分佈在絳縣橫嶺關以西,平頭嶺—石羊山—樓房底一帶。主要為厚層狀細粒石英岩,常夾有石榴絹雲片岩透鏡體。底部時有1—3m厚的銀灰色絹雲石英片岩。石英岩偶含礫,礫石成分以脈石英為主,礫徑一般為0.5—1cm,滾圓度較好。白瑾等認為該含礫石英岩為底礫岩,絹雲石英片岩為古風化殼,因而推斷該組與其兩側的涑水雜岩為沉積不整合關係。組厚10—42m。2. 橫嶺關組 出露於絳縣廟疙瘩—橫嶺關—老寶窩一帶。自下而上分為4個岩性段:一段為含炭質十字石榴絹雲片岩;二段具韻律條帶的絹雲石英片岩、絹雲片岩和(堇青)二雲片岩;三段為十字石榴絹雲片岩夾黑雲片岩和角閃石岩、斜長角閃岩,該段是中條山地區含沉積變質型銅礦的層位;四段為絹雲石英片岩,層紋清晰,交錯層發育。組厚約1381m。3. 圓頭山組 下部以厚層狀細—中粒石英岩為主,局部夾薄層狀、透鏡狀絹雲石英岩或絹雲片岩,厚7—26m。層位穩定,岩石常保留較好粒級序、交錯層及波痕等原生沉積組構。局部含礫,礫石主要為石英岩、礫徑一般3—10cm,滾圓度和分選性較好,具底礫岩性質。上部主要是絹雲石英岩和絹雲片岩,其底部有一層磁鐵綠泥絹雲片岩,層位穩定。向上絹雲石英岩和絹雲片岩中含有較多的火山凝灰物質。組厚約744m。4. 銅礦峪組 主要出露在銅礦峪一帶,向南在北峪一帶也有出露。以變質的富鉀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為主,火山岩具雙峰式特徵。自下而上分3個岩段:一段以變質富鉀火山岩為主,變富鉀流紋岩和變富鉀火山碎屑岩交替出現。總體上,熔岩碎屑岩的比例約為1∶3。可分5個噴發旋迴,每個小旋迴以熔岩的噴發開始,以大量火山碎屑岩的噴出結束。火山岩的結構構造保留得十分清楚。火山活動早期,伴有正常陸緣碎屑物質沉積—約1m厚的石英岩,具變余砂狀結構,石英含量約85%;二段為變鉀質基性火山岩,由黑雲片岩、絹雲綠泥片岩、綠泥黑雲片岩等組成,片理髮育,變餘氣孔和杏仁構造清楚。底部可見2—3層流紋岩,說明與一段之間呈過渡關係;三段岩石出露較廣,下部是絹雲石英岩、絹雲片岩、含綠泥絹雲片岩和石英岩,底部可見變基性火山岩夾層,與二段呈過渡關係。上部為變火山凝灰岩與絹雲石英片岩互層,伴有小規模熔岩噴發和次火山岩侵入。絹雲石英片岩和絹雲石英岩具清楚的沉積特徵,如層理、韻律和沉積條帶,有時有交錯層、波痕等。厚度大於1481m。其中賦存銅礦峪型變質火山斑岩銅礦,為中條山地區主要含礦層位。變質程度為低綠片岩相至低角閃岩相,低角閃岩相與後期熱作用疊加有關(山西地礦局,1989)。該群下部平頭嶺組和橫嶺關組的原岩主要為泥質—半泥質岩,其中砂質較高的岩石可見交錯層和波痕,屬淺海沉積環境。橫嶺關組局部有濁流組構,為淺水風暴濁流沉積產物。上部的圓頭山組和橫嶺關組,前者原岩為石英砂岩、含礫石英砂岩及含有較多火山凝灰物質的沉積岩;後者發育雙峰式火山岩和含有半泥質沉積岩。火山噴發發育3期:早期以富鉀酸性火山岩為主;中期主要為鉀質基性火山岩;晚期主要為酸性火山凝灰岩。這兩組的沉積碎屑岩具交錯層和波痕,亦反映為淺海相環境。銅礦峪組古地磁級坐標,緯度=22.3 ,經度=214.6 ,古緯度=2.8 。北峪銅礦峪組變流紋質凝灰岩鋯石樣品用離子探針質譜測定了25個自形鋯石顆粒,其中14顆鋯石集中在平均值為2115±6Ma的一致線附近,另外10顆年齡落在2530±3Ma一致線附近,還有一顆鋯石為2770±16Ma。銅礦峪組變質熔結凝灰岩鋯石樣品,用單顆粒鋯石U-Pb法,其中6組獲得2166±1Ma的精確年齡,另一組鋯石年齡為2455Ma。上述2166Ma、2115Ma代表岩漿結晶年齡, 2455Ma、2530Ma和2770Ma為繼承年齡和捕獲晶年齡(孫大中等,1993)。因此,確定該群的年代上界為2110Ma。絳縣群與下伏涑水雜岩呈不整合接觸關係,與上覆中條群呈不整合接觸關係。絳縣群的橫嶺關組與上覆圓頭山組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

備考


徐朝雷等(1994)認為絳縣群屬太古宇,2.5Ga變質,其形成下限年齡約為2.8Ga。
編撰者: 孫大中
作者1: 白瑾
年份1:1962
系名: 古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