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火山岩

次火山岩

岩漿在非常接近地表但沒有噴出地表的部位超淺成侵入形成的一種火山岩。與熔岩外貌非常相似,但不同於一般淺成岩和熔岩。其產狀不一,多呈岩頸、岩筒、岩脈或其他小型岩體。

次火山岩概念、特徵和成因


次火山岩:多數人認為次火山岩與所在地區的火山岩常是同一岩漿源的近於同時形成的產物,與火山熱液成礦作用的關係非常密切。次火山岩具有下列特點:①與火山活動同期或稍晚形成;②分佈於火山岩地區;③次火山岩的成份和岩石特徵,與火山岩相似。
次火山岩是岩漿噴發作用後期的殘漿呈超淺層侵入。由於晚侏羅世和早白堊世火山活動強烈,次火山岩分佈頗廣,有大小次火山岩體39個,出露面積150平方公里,均呈小岩株、岩瘤岩牆產出。岩類繁多,以酸性次火山岩為主,還有中性或中酸性次火山岩。
晚侏羅世次火山岩 中性次火山岩的次輝石閃長岩僅見安溪三洋一處,呈小岩瘤產出,侵入於南園組第三段的熔岩之中。中酸性次火山岩岩性有次英安岩和次石英閃長玢岩,見安溪紫雲山、石古、羅內,永春歡山,德化后宅等岩體,呈岩株及小岩瘤產出。酸性次火山岩岩性有次花崗斑岩及次流紋岩,有永春石鼓尖、紅山、格后、山兜、大尖賽,安溪大福春、太華廟、銀場、上山林、尾園尖、珍山、紫雲山蓮花山德化雪尾尖、前勒甘等岩體,呈岩瘤或岩株產出。
早白堊世次火山岩 主要為酸性次花崗斑岩,大小岩體11個,面積24平方公里,見於德化石牛山等地,呈規則等軸狀岩株

次火山岩與火山岩、普通淺成岩的鑒別


鑒別次火山岩與火山岩、普通淺成岩的主要標誌有以下幾點:
①一般的淺成侵入岩常與大的侵入體伴生,而次火山岩主要分佈於火山岩地區,與火山岩同屬一個構造控制,它侵入於火山岩系之中或其附近。在時間上是在火山活動過程中或略晚,間隔不太大。
②次火山岩的產狀和火山岩不同,大致有層狀、脈狀、似層狀、鍾狀、透鏡狀、環狀、柱狀或筒狀等,大小不等,有時呈小型岩株及岩頸。與火山岩的接觸關係,有的界線不清,逐漸過渡,有的則比較清楚。但接觸帶的烘烤及蝕變現象一般不明顯。次火山岩與火山通道為同一岩漿源,因此產狀上與相應的火山岩密切共生。
③在岩石特徵上與火山岩相似,具有相似的結構和礦物成分,但在鏡下某些礦物熔蝕、暗化、斜長石有序程度、濕度、鉀長石光學常數變化、岩石中Fe2O3/ FeO等介於火山岩與一般較深的侵入體之間。
④在構造上基性熔岩狀火山岩多為杏仁狀構造,而次火山岩多為緻密狀構造。在結構上均為斑狀,但次火山岩的斑晶含量更高些,自形程度也更好些。基質的結構也有不同,基性火山岩為拉斑玄武-隱晶交織結構,而次火山岩為粗玄-拉斑玄武結構。中性火山岩中玻璃質含量要比次火山岩多些。
⑤在造岩礦物上,總的造岩礦物種屬相似,不同點是次火山岩中出現火山岩中沒有的基質石英。火山岩中的橄欖石出現伊丁石化,而次火山岩中不出現。次火山岩中角閃石以綠色為主,而火山岩中皆屬褐色變種。火山岩中角閃石、黑雲母的暗化邊寬而明顯,而次火山岩中則往往細而不甚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