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月魚的結果 展開

月魚

脊索動物門

月魚是像盤子一般扁平而圓的大魚,它的英文名字是“moon fish”,月魚之意。類魚的特徵是扁平的身體和向前突出的口,口沒有牙齒,鰭沒有刺,廣布在熱帶到溫帶,顏色鮮明的很多。月魚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溫血魚。

簡介


月魚
月魚
月魚,又稱斑點月魚,
眼眶魚,俗名花點三角仔,為輻鰭魚綱、月魚目、月魚科的其中一種,是一種生活在開闊水域顏色艷麗的海生魚。儘管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幾乎在所有的海域都能發現月魚的蹤跡。月魚體長約3至6英尺(0.9至1.8米),體重一般在50至400磅(23至180千克),也有體重更加龐大的月魚。月魚體型呈橢圓扁平狀,上半部分為淺灰色,下半部分漸變為玫瑰紅色,周身點綴著白色斑點。月魚的口、鰭和尾巴呈紅色,眼睛周圍有金色圓環。月魚的肉被認為是最美的美食,其顏色也是紅色。

外形特徵


月魚
月魚
身材碩大,魚體側扁,呈卵圓形,就像是個色彩繽紛的海中圓月一般。口小,眼大;吻尖,胸腹部較圓,近尾部漸趨側扁,尾柄寬闊,鱗片細小。
月魚
月魚
體色從粉紅、藍色到紫色皆有,散布白色斑點,各鰭均為橘紅色。背鰭位於身體中部偏後,外緣圓弧形。背鰭前方鰭條延長呈鐮刀狀,與腹鰭對稱;尾鰭為月形。延長的胸鰭可像槳般用來上下拍打划水。背鰭軟條48至55枚、臀鰭軟條33至41枚、脊椎骨43枚。體長可達2米。
紡錘形,頭小尾鰭圓弧形,背鰭位於身體中部偏後,外緣圓弧形。月光魚能與劍尾魚雜交,雜交品種常見的有紅月光、藍月光、黃月光、黑尾黃月光、黑尾紅月光、花月光、金頭月光、帆翅月光等品種。月光魚易變異,已穩定的品種不宜與劍尾魚或別的月光魚混養。若發現雌魚腹部膨大,肛門處出現大黑斑時為臨產徵兆。

習性


月魚
月魚
生活於100~400公尺海域,棲息在大洋的中層水域,肉食性,以頭足類為主。繁殖期在春季。
月魚為大洋性中表層洄遊魚類。該魚會形成魚群,游泳方式主要靠其上下揮動其大型胸鰭,有如划槳。而一般魚類游泳時,其推進力來自尾鰭。
月魚身手矯健,而且還能和像鮪魚與劍魚這種大型魚游在一起。
月魚對環境和溫度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可適應18-28℃的水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2-26℃,如屬珍貴種,水溫就為25-26℃。喜中性、弱鹼性水質,氫離子濃度39.81-100nmol/L(PH7-7.4)。發現月魚遊動無力遲緩時,加些鹽入水(每10升水中加1-2小匙鹽)。月光魚不挑食。性情溫順,愛靜,遊動覓食都很文雅。

分佈


西大西洋、西印度洋溫帶及太平洋溫帶、亞熱帶,包括台灣南、東、北部海域。

價值


月魚
月魚
月魚常被作為食用魚類來捕撈,屬中大型食用魚。在台灣西南部海域較盛產,東港及東部偶可見。它富含油脂的部份肉質較佳,宜作魚排,或蒸煮食用。
NOAA西南漁業部門漁業生物學家歐文‧斯諾德葛拉斯(Owyn Snodgrass)稱,月魚在海鮮市場上可以值很多錢,但沒有針對它們捕撈的漁業。部分原因是這種深海魚不像其他具商業價值的魚種(例如鮪魚)一樣會成群結隊。因此,若是只捕月魚,漁夫賺不了多少錢。
月魚是商業性鮪魚和劍魚漁業的混獲。儘管月魚的漁獲量相對小,卻能帶來大筆收入。2012年夏威夷的月魚市場價值約為300萬美金。
月魚
月魚
月魚身體不同的部位看起來和吃起來都不同。月魚的上身看起來像鮪魚,吃起來像鮪魚也像鮭魚,但它們的胸肌(控制身體兩側鰭的肌肉)看起來和吃起來都有點像牛肉,月魚也可以生吃。

新聞


月魚
月魚
2014年11月,攝影師羅爾夫‧裴斯(Ralph Pace)在南加州海岸記錄一次捕魚調查的時候,拍到大約59公斤重的月魚。
漁業生物學家歐文‧斯諾德葛拉斯稱,從一隻衛星標籤的月魚身上取得但尚未發表的資料顯示,這隻月魚在八個月內從加州中部游到了夏威夷。通過分析10隻在2011年到2013年間標籤的月魚資料,因此還不確定月魚究竟游得多快。
研究者對月魚族群大小、壽命,或甚至它們的種類都還是一團謎。主要是因為月魚獨來獨往的習性和位於深海的棲地。

基本介紹


【名稱】:月魚月魚
【拼音】:yuè yú
【注音】:ㄩㄝˋ ㄧㄩˊ
【解釋】:唐代出入宮殿及城門的魚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宮內,雌者授其人,符合以為憑信,按月而易,故稱。
【出處】:《新唐書·車服志》:“宮殿門、城門,給交魚符、巡魚符……蕃國亦給之,雄雌各十二,銘以國名,雄者進內,雌者付其國,朝貢使各齎其月魚而至,不合者劾奏。”

繁殖特點


月魚5-6月齡性腺成熟。同缸成熟雌、雄魚自行交尾繁殖。雌雄魚具有同樣美麗的體色,不易區分,主要區別在臀鰭,雄魚的臀鰭演化成輸精器;雌魚腹部膨大,近肛門處出現大黑斑時即為臨產徵兆。繁殖適宜水溫26℃,水硬度9度左右。1尾雌魚可產下魚苗30—40尾。
月魚目魚類的魚卵很大,直徑達2~6毫米,而且色彩繽紛,呈粉紅、紅或琥珀色等,有人推論,或許這可使它們在海面上漂浮時具有防晒的作用。月魚目的卵胚胎髮育較一般的硬骨魚類快,也就是說新生命在此時期對卵黃的營養仰賴較少,仔魚很快便孵化出來,而且體型大,游泳力強。它們的背鰭和腹鰭都具有絲狀延長的部分,明顯易認,其口部也和成魚一樣,剛孵化後即可突出,以吸食浮遊動物

得名由來


月魚目(Lampridiformes)是月魚科(Lampridae)的大型海魚,學名為Lampris regius,廣布於暖水海洋。體高,口小無牙。長可達2公尺,重140公斤(300磅),據報導有更大者。體色鮮明美觀,上部為藍色,下部玫瑰色,鰭及齶鮮紅色,體具白色圓斑。月魚罕見,但有食用價值。

演化推論


據學者研究,月魚目魚類的祖先可能是中生代時期(約六千五百萬到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前)生活在淺海的種類。此推論認為,當時深海生態系中存在著許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小型中水層魚類,因而致使月魚爆炸性地往深海演化,形成如此多樣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