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豐鎮
樂豐鎮
樂豐鎮位於江西省直管縣鄱陽縣,地形屬鄱陽湖平原,位於鄱陽湖東部,曾直屬江西省農業廳,后歸上饒地區---國營樂豐良種繁殖場(正縣級單位),98年劃歸鄱陽縣管轄,2000年撤場建鎮,桐山鄉併入樂豐鎮,是省重點建制鎮之一,工業、農業、商貿都有著良好基礎。樂豐鎮共有國土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711畝,其中商品糧基地10000畝,無公害糧食基地10000畝,可養水面8000畝,山林4000畝,下轄12個行政村(其中四個農業分場)總人口27562人(2017年)。
樂豐鎮
樂豐鎮屬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17.5℃,降雨量1650毫米,氣候宜人,盛產優質大米、小麥、油菜等經濟作物,擁有得天獨厚的糧食生產基地,促進了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鄱湖”啤酒,“稻香”、“苦瓜”陳釀的白酒,自80年代初期以來盛名省內外。
樂豐是建國后根據治理鄱陽湖蓄洪墾殖排澇工程(五處蓄洪墾殖區分贛江下游區、撫河下游區、饒信下游區、修河下游區、軍山湖區五大片)規劃,在饒信下游區於1954年建樂豐聯圩,同年起從全國各地的軍墾戰士、青年學生、下放幹部和海外歸僑來到這片熱土,圍墾湖灘草洲,建設樂豐農場。
樂豐鎮
樂豐地圖
樂豐鎮
魚龍鎮有一條街,叫儒堂街。儒堂街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北宋時魚龍山,又叫“南邊山裡,這裡有一座府學舍,就是後來取名的“曾子書院”,因宋朝大文學家曾鞏曾在此講過學,曾鞏應學子們的懇切請求,又將南邊山裡賜名為儒堂山。據清同治《鄱陽縣誌》記載,包家山原名就叫“儒堂山”。儒堂山是鄱陽的東南驛站。過往船隻、木牌停泊的港灣,歷代兵家的避風港,這個住戶密集的地方因此也就成了儒堂街。
當然,魚龍古鎮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起初,古鎮規模並不大,街道也不寬。據說儒堂街得到拓寬和改造得益於明朝的淮王,歷史上,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有一次朱元璋敗退儒堂山駐紮在鳴山廟休整,並籌措到糧草,使朱元璋最終打敗陳友諒。淮王有感於儒堂街有功於大明王朝,故此在參加萬年縣設縣慶典率馬隊經過儒堂街時,鄭重承諾拿錢將儒堂街加寬改造,之後並真的送來幾沓新版“大明寶鈔”,自此儒堂街至廉家這條官人路就得到徹底的平整、拓寬。這說明樂豐這座古鎮在一千多年前產生,它的歷史並得到延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江南千年古鎮。
為什麼樂豐這個地方,從北宋開始能夠形成一個江南古鎮呢?
在沒有火車和汽車的古代,大凡能夠形成城鎮的地方,都是水路交通發達的地方。解放前的魚龍山,亦即儒堂山,也就是現在的包家山頭,山腳下就是茫茫的鄱陽湖,三面環水,信江、昌江、樂安江在此不遠處交匯,注入鄱陽湖。水路交通四通八達,可以吐納四方船隻,地理位置優越。在水運主宰交通的年代,這就造就了它的千年繁華。
交通發達的地方,如古埠港口就是商品買賣發達的地方。古代所謂城市的“市”,就是商品貿易的地方。交通發達的地方買賣的人也就多了起來,房子、店鋪也就多了起來,也就熱鬧了,再把四周用圍牆圍起來,就形成了城市。集鎮的規模比城市小,所謂“集”,就是集中買賣,趕集就是趕去買賣,對於水遠主宰交通的年代且又地處多水系交通交匯的魚龍山來說,這裡確實商賈雲集,貨暢其流,真可以說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據史書記載,宋代各地城市周圍和農村交通要道附近,已經出現了大量集市,逐漸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鎮。應該說,魚龍山古鎮就是在北宋時期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據說,北宋時,魚龍山地區手工業生產十分發達。據史書記載,我們的祖先在開始使用磨光石器並在長期用火的實踐中,發明了黏土製成容器泥胎,經火燒烤能盛放液體的又能耐火燒的陶器。北宋時期魚龍古鎮陶器燒制技術已十分先進了。據說包家山頭當時就有十八座窯,依仗豐富的優質重黏土生產缸缽磚瓦,生意十分跑火。這些缸缽磚瓦主要銷往鄱陽、余干、樂平三縣,其中多形狀的有蓋的無蓋的細紋魚龍匣缽銷路更廣,有燒火用的、有熬湯用的、還有盛菜裝茶的,商販常用船隻運往饒洲、樂平、安仁以及鄱陽湖沿岸各地銷售。當時與窯業並駕齊驅的產業有以人名為品牌的黃柏蔥藥材生產的收購與加工,其地址就是現在的樂豐小學,樂豐水庫頭裡當年打鐵鑄犁的地方,園藝場是榨壠糧油與生豬交易的場所。
發達的水運交通,興旺的手工業生產與加工,貨暢其流的商業貿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漸漸地這裡就形成了一個住戶較為密集的集鎮。在我國歷史上,北宋時期臨街設店已經是蔚然成風了,城市的各個區域都可以設店,街道兩旁、沿河地帶到處設店,魚龍古鎮由於到處設店,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繁華的商業街,這就是儒堂街。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很是熱鬧,據樂豐塘頭李家宗譜記載,宋代在此開館講學的一代宗師胡教授的後人胡席儒曾賦詩盛讚魚龍古鎮儒堂街說:“鱗鱗大廈競園宅,崇門斗室閣生風”。意思是說,鱗次櫛比的磚瓦結構房屋,瓦蓋得像魚鱗般漂亮,高門大屋的頂層上,風像從它們中間興起,可見當年儒常街的繁榮和繁華。
可惜,這個南邊山裡的千年古鎮在太平天國期間,被一場大火焚為廢墟,據當地人說,當時一大批樂安河上游來的胳膊上扎條黃巾的“黃毛子”,他們發亂時財,攻擊對象是富庶的小姓村,他們進村后,見人就殺,見財就搶,搶光就燒。儒堂街上人來自四面八方,雜姓多,故難逃此劫。就能見到成堆的瓦礫,釉面鋥亮的瓷碗、盤和陶罐碎片,曾子書院的殘恆,儒堂街的房屋還留下石碾的遺物,甚至當年曾鞏洗刷毛筆的洗筆池還在山腳下,這足以說明繁華的魚龍古鎮在宋元明清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
新中國建立后,魚龍山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54年人民政府在樂安江和信江交匯處的三角洲草坪上建圩圍成了一天然盆地,建成了國家定點的機械農場,屬江西省農業廳領導。1958年正式命名為江西省良種繁殖場,“文化大**”時又成了江西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團,農建師撤銷后,這裡成了上饒地區管轄下的一個農場。
在樂豐成為地區領導下的一個農場時,正趕上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包家山頭上,也就是魚龍古鎮的舊址上一下子建了許多工廠,產生了以鄱陽湖啤酒廠和金屬容器廠為龍頭的一系列企業,鄱陽湖啤酒省優部優,南下北上,走上全國,二十多年常銷不衰;金屬容器鋼桶曾經銷往十幾個省,還打進了歐洲市場,工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市場的繁榮,市場繁榮,加速了城鎮建設的發展。在工業生產和商品貿易發展的基礎上,當時樂豐農場黨委帶領人民開闢了從乳膠廠到農機廠的一條人民大道,大道修成之後,道兩旁就陸續建房開店,店面也開始裝璜起來了,不久路燈也亮起來了。於是魚龍古鎮儒堂街被焚毀150多年後,在其舊址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形成了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具有了鄉村集鎮的基本特徵。
大棚種植
樂豐鎮
在樂豐區域內設立“江西鄱陽工業園區(樂豐)創業產業基地,該基地位於樂豐鎮鄱余公路東側,里湖水庫之畔,總建設規劃1700畝,一期工程為700畝。鎮內有專用輸變電站,確保了樂豐鎮居民和工業安全用電。引進300萬元外資改造了自來水廠,日供量可達1500噸,使居民喝上了放心水,確保了工業用水。鎮內設有1萬門的程式控制電話網,樂豐鎮村村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設有專業的農村合作社和郵政儲蓄,基礎教育、衛生保健服務條件優越,有高完中1所、完小18所,中心小學2所,衛生院2所,文化娛樂也豐富,為客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樂豐社會安定、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樂豐鎮人民政府向社會各界公開承諾,凡投資樂豐因人為影響造成的一切損失,由政府先賠償,后處理,使商家深感民情、親情,鄉情,使樂豐成為爭相投資的熱土。1、總投資1.5億元江西饒州酒業有限公司,佔地面積近71.8畝,2008年底落戶於樂豐鎮產業園區,於2009年底正式投產,2010年饒州系列酒成功上市后,年產值達1億元,產量2000噸,實現稅收40萬元,2011年計劃產量3000噸,創稅100萬元。
2、總投資2.5億元的江西佳華電冰箱廠,佔地面積450畝,落戶於樂豐鎮產業園,一期投資約5000萬元,興建廠房20800平方米,綜合樓一棟2000平方米,2009年正式投產,兩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年生產能力60萬台,年產值可達1.5億元。
樂豐鎮
加快鎮村一體化進程,一切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發展空間。樂豐鎮的新農村建設由省規劃設計院測量設計,依據規劃實施村鎮一體化建設。鎮黨政領導、機關一辦四中心人員全部掛村蹲點,黨委政府張榜公示服務“三農”的政風行風服務承諾,鎮村兩級班子真誠團結,辦事民主。在“三清六改”工作中,程坪村支書舒昌步、村長王發生帶頭拆掉自家的圍牆、豬欄、廁所,將這些亂石、磚塊鋪底澆築水泥路面。程坪地處樂豐中心地段,晚稻受旱面積大,抽饒家河水要疏通1000多米的排灌溝,掛點幹部與村幹部舒昌步、王發生穿短褲,撥蒿革,清污泥,螞蟥叮、蚊蟲咬。玻璃、荊刺劃破了手腳他們也全然不顧。掛點幹部與村組幹部吃住一起,身先士卒,不怕臟和累,將整個身心都撲在新農村建設工地,使樂豐鎮的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了群眾滿意工程。
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綜合功能,因地制宜,圍繞水產、糧食、林果、畜禽四大產業制訂試點村發展規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鐵峰村的柚、梨、柑桔果業生產,十字河村的烏魚、大口魚、鱖魚的自繁、自產、自銷的特種水產業,程坪村的早稻“禾盛10號”、中稻“外引七號”、晚稻“九二三”無公害優質稻種植,司馬坪的大棚蔬菜種植,坂塘村的優質珍珠養殖,章楊村的采砂運輸等眾多工副業,東風村的大棚西瓜、甘蔗、養鴿與水產業,通過培植種養、流通服務組織,以開發促產業,憑品牌謀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
合併圖冊
樂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