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語
落語
落語是日本的傳統曲藝形式之一。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內容,落語都與中國的傳統單口相聲相似。據說,落語的不少段子和中國淵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國明末作家馮夢龍所編的《笑府》。
落語,是對人善惡行為的肯定,裡面的主角大都是暴露人性缺點的一些處於弱勢的人。
落語
集中表演落語的小劇場被稱之為“寄席”。落語一般表演的場地並不大,在劇場前方的小舞台上擺著一個小軟墊子,落語師就跪坐在上面表演。雖說落語師表演時都會穿上非常正式的和服,可他們說的卻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間大白話。如果說和中國單口相聲有什麼不同的話,落語可能更像獨角戲或者是單人小品,因為落語除了嘴皮子的功夫,更注重用滑稽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來表現生活,為了讓演出更出彩兒,許多落語師還會再拿出摺扇和手帕來當道具。
落語
落語這種搞笑形式,作為中國人可能不大能理解。落語中不停的抱怨,大聲吼叫之類的表演形式不在少數,似乎只是在發泄情緒。不過日本是個高壓社會,這樣的表演既然存在就自然有它的市場。可能只有在那裡工作生活過的人才可以理解。 “搞笑”這種娛樂形式的原型是“落語”和“漫才”,大致跟中國的相聲藝術類似。“落語”是單人表演,通過話語和動作講述故事,傳達一定的人生道理。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很多落語的經典段子,現在還在淺草一類的“下町”地帶的小劇場內反覆上演。“漫才”則是雙人表演,表演者穿上自己特定的行頭(有的“漫才”表演者的服飾相當誇張),相互插科打諢,有時甚至伴有非常激烈的肢體動作。
每年的7月夏日,一年一度的“大銀座落語祭”(類似我們的相聲節)在日本最繁華的銀座街頭舉行。喜愛落語的日本人搖著輕巧團扇,聚在一起享受快樂。經典段子有《蕎麥麵》《動物園》《秋刀魚還是目黑的好》等等。
不管是表演方式還是表演內容,落語都與中國的單口相聲相似,“大銀座落語祭”實際就是相聲節。日語的“落”是指抖包袱,落語最精彩之處就在於段子最後的“落”。表演者身著傳統和服,手持摺扇,跪坐於蒲團之上,依靠幽默詼諧的笑話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製造笑料。日本關根默庵所著的《江戶之落語》曾這樣描述落語的魅力:“一碗白湯,一柄摺扇,三寸舌根輕動,則種種世態人情,入耳觸目,感興覺快,落語之力誠可與浴后的茗香熏煙等也。”
落語發展到今日,可分為滑稽說、人情說、戲劇說和怪談說4類。滑稽說是通過表演小笑話,最後抖出包袱逗觀眾發笑,狹義的落語指的就是滑稽說。人情說則反映一些世間的人情冷暖,有時令人苦笑,有時令人落淚。戲劇說來自於歌舞伎等其他傳統藝術,又說又唱,有時還會使用大一些的道具。怪談說場內昏暗,表演者有時會模擬鬼怪,諷刺人世間的醜惡。落語的種類雖然不少,但是日本落語界一直有著“修鍊500段”的說法,就是說,落語只有500個左右的經典段子,多年以來反覆上演。現代段子雖然經常出現,但很少有能作為經典保留下來的。
日本落語來源於中國。日本著名落語家三游亭元樂在《讀論語之論語說》中明確闡述:中國早在漢代就有類似現在的單口相聲的表演方式,江戶時代的段子大多來自一本從中國傳入的名為《笑府》(可能是日文譯本的名稱)的笑話集,後來又陸續受到《宮廷野史》和《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的影響,落語藝術不斷繁榮。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家一平介紹,日本落語最初只是說笑話,以後逐漸有人在路旁設肆賣藝,轉而定期登台,於是表演者不只一個人,故事也越來越冗長。1744年,落語祖師露野五郎兵衛在京都首先表演“街頭雜話”,開啟了日本落語的先河。50年後,落語藝術移師江戶(現在的東京)。1798年,東京的寺院里出現了第一家專門表演落語的場所———“寄席”,落語家三笑亭歌樂開始在“寄席”把落語介紹給普通民眾。周作人先生在日期間所住的本鄉西片町街盡頭的鈴木亭正是“寄席”。他曾見柳家小官升高座,儼然如村塾師,徐徐陳說,如講《論語》,聽者則忍俊不禁。落語藝術在19世紀迎來了兩次繁榮期,最繁榮時曾出現了172家“寄席”。
進入20世紀,落語依然是日本人喜愛的大眾藝術,然而60年代,被落語家們稱為“最大的敵人”的電影出現,落語開始走向衰落。一平的父親林家三平借鑒中國的單口相聲,使用通俗易懂的現代日語改變了落語的表現形式,“寄席”又迎來了短暫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著各種形式的新娛樂形式不斷出現,落語再次走向衰退,許多落語家甚至放棄祖業,改投別行。
除了落語,笑的藝術形式還有漫才(類似對口相聲)和做笑(類似小品)。現在只有做笑依然火暴,落語只有在日本廣播協會(NHK)深夜的串場節目中才會出現。去年,由長瀨智也和岡田准一共同主演的《虎與龍》開始播出,這是一部反映當代落語家的電視劇。兩人每集都要表演一段落語,一時間,落語重新流行起來。林家表示,今年光顧“大銀座落語祭”的年輕人就比去年多了,落語家還需要繼續用笑聲爭取更多的觀眾。
落語表演片斷一
在“岩松看日本”中有一段落語的表演描述:
同期:白岩松00:53:34:00
你看我背後就位於大阪的一個相聲表演的這種場所,規模不算很大,但是叫相聲,那是咱中國人的說法,在日本應該這種形式叫落語或漫才,落語是單口相聲,漫才是兩個人來進行表演的。今天我們就會聽到一段單口的。
同期:落語師桂三若
甲:“昨天傍晚,西邊的米鋪里進了賊。聽說了嗎?”
00:06:28
乙:“等等!西邊沒有米鋪啊!”
甲:“啊?是嗎?啊,對對對。是東邊的。”
乙:“東邊也沒有啊!”
甲:“那就是南面的。”
乙:“沒有!”
甲:“北邊。”
乙:“都說過啦!沒有!”
甲:“(自言自語:難道這裡的賊都不吃米嗎?)都沒有嗎?
解說:在表演形式和內容上,落語確實和咱們的單口相聲很相像。落語表演的場地並不大,在劇場前方的小舞台上擺著一個小軟墊子,落語師就跪坐在上面表演。雖說落語師表演時都會穿上非常正式的和服,可他們說的卻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間大白話。如果說和中國單口相聲有什麼不同的話,落語可能更像獨角戲或者是單人小品,因為落語除了嘴皮子的功夫,更注重用滑稽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來表現生活,為了讓演出更出彩兒,許多落語師還會再拿出摺扇和手帕來當道具。
落語師:林家花丸
落語表演片段二
解說:落語表演的內容大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里家長里短的小故事,如果能經常聽聽落語,對日本的風俗民情也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了。日本的落語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口口相傳的,通常學落語的人要經過十年的苦學才能成長為落語師,學徒出師以後,再和演出公司簽約,然後,就要靠演出來維持生計了。
同期:白岩松:這是不是一個掙錢很多的職業?
00:58:06:00
紅衣日本人:基本上最初級的表演者說一段15分鐘的落語的話,收入是500日元,如果扣除稅的話,是450日元。如果踏踏實實地干,還是基本能維持生活的。而且現在我是獨身,就我來說,靠這些收入,基本能滿足一個人的生活。
解說:落語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期。據日本落語家介紹,當時的段子大多來自一本從中國傳入的名為《笑府》的笑話集,後來經過不斷發展,落語才演變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同期:藍衣落語師表演片段
解說:剛剛看到的落語表演是屬於比較傳統的落語演出方式,然而,隨著落語進入到21世紀,面對眾多現代傳播方式,尤其是電視對的衝擊,傳統的落語演出方式招架不住,漸漸衰敗了下去,為了讓落語繼續發展下去,許多落語師開始嘗試著對落語進行各種改良。
解說:為了確保讓每一批觀眾都能聽到他們喜歡的段子,落語師們一般在演出的開頭才會根據到場觀眾的情況臨時決定說什麼段子,在演出過程中,也會根據觀眾的情緒反映隨時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另外,過去的落語表演是不用麥克風的,現在,為了讓觀眾聽得更清楚,落語表演也用上了麥克風。為了推進落語的發展,還有一批落語師直接走上了電視進行表演。這位落語師 桂 三若 就經常在電視上演出,現在已經是日本落語界的一個小電視明星了。
01:17:36:00
白岩松:落語在大阪的這200多人,包括在東京的600多人的表演者,在這個行當裡頭是否很安心?他們會不會一方面在這裡演出,一方面去上電視,去拍戲?或者去利用自己通過落語獲得的知名度,去干一些其它的掙錢的事情?
剪01:18:16:00
近幾大學 客座講師 落語研究專家 古川綾子:越是有名的表演者,參與的電視節目越多,不過基本沒有同時從事其它工作的現象。如果有的話,也是一些年輕表演者。一般經過了十年學習之後開始表演的藝術家們,是不會同時從事其它工作的。
解說:然而許多更為傳統的落語師還是覺得落語並不適合在電視上演出。
01:25:06:00
白岩松:從你現在的演出的角度來說,是喜歡在這樣一個小環境當中來演出呢?還是喜歡到一個更大的場面,或者說是到電視上去給人講?
01:25:20:00
落語師 林家花丸:我認為還是與觀眾離得近一些好。01:25:33:00
可以順便觀察觀眾的反應,通過觀眾們的表情和發笑的程度來調整當天的表演。所以我認為,與在離觀眾很遠的地方表演,甚至是上電視,在對面沒有觀眾的情況下表演相比,還是在小房間表演效果好。
解說:儘管許多落語師認為源於劇場的落語最後還應該回歸到劇場,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電視對落語文化傳播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
同期:00:56:45:00
落語師 桂三若:在前一陣,日本的一個叫“TOKIO”的很受歡迎的偶像組合,主演了一部以“落語”為題材的電視劇,受到了很大的歡迎。從那之後,先是在東京興起了落語熱,之後影響到大阪,人們開始覺得說落語也是一件很時尚的事情。
00:57:02:00
從那以後,人們逐漸意識到原來日本的傳統文化也是相當不錯的。
解說:我們還了解到,2005年,日本還製作了一部以落語為題材的動畫片《落語天女》,動畫片播出之後,受到了不少日本少年兒童的喜愛,許多小朋友們也因為這部動畫片對落語漸漸有了了解。
另外,日本有關政府部門也對落語發展做了許多工作。您能猜出這一場落語表演的票價是多少嗎?
同期:01:08:37:00
白岩松:剪演出的票價是摺合人民幣25塊錢。這在日本這個高物價的國家裡頭,這是一個驚人的低物價,而且老人和孩子還可以更優惠。那之所以能這麼便宜,恐怕跟另外的一個因素有關,你看在我的身後像是一個博物館一樣的這種場所,所有跟漫才和跟落語有關的這種史實的資料,和歷史發展的這種進程都被收錄其中。而且這個演出的場所和這樣的一個展覽,都是由大阪市政府來資建立的,它才可以擁有一個便宜的票價。
解說:在這個資料館里,人們可以免費查閱各種落語的影像資料。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許多落語師的形象還被製作成了卡通玩具形象。
01:12:57:00
近幾大學 客座講師 落語研究專家 古川綾子:在50年前,在大阪從事落語表演的人大概只有20人左右,而現在已經增加到200多人,所以可以說現在比50年前還要興盛吧!
01:22:19:00
白岩松:在語言落下的時候,現場要有效果,這就是“落語”這兩個字的由來,有點像中國相聲里的“包袱”,你看剛才的這個現場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散場了。今天是周末的原因,來的人還算比較多。但是對於落語這個有著300多年發展歷史的傳統藝術形式來說,今天人即使再多,跟它輝煌的時候相比,恐怕也沒法比。
01:22:44:00
白岩松:顯然,落語和漫才以及歌舞伎,還有能劇等等一樣,都要在急劇變化的時代裡頭,尋找它繼續的生存空間。
周作人《日本的落語》里介紹過落語,他開頭引黃遵憲的《日本國志·禮俗志三》:
“演述古今事,藉口以糊口,謂之演史家,落語家。手必弄扇子,忽笑忽泣,或歌或醉,張手流目,跨膝扭腰,為女子樣,學傖荒語,假聲寫形,虛怪作勢,於人情世態靡不曲盡,其歇語必使人捧腹絕倒,故曰落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