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何

唐朝太中大夫

常何,588年出生,汴州儀縣人,祖籍河內溫縣,唐初將領。早年參加李密瓦崗軍,投唐后曾經跟隨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趙郡王李孝恭等作戰,戰後在外鎮守。

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將常何調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門值守,官至中郎將。李世民又對常何施以重賄,並引為心腹。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常何作為內應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貞觀六年,被封為太中大夫,除延州諸軍事延州刺史,進爵武水縣開國伯。后歷任涇州刺史、右屯衛將軍、右武衛將軍、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資州刺史、黔州刺史等。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人物生平


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將常何調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門值守,官至中郎將。李世民又對常何施以重賄,並因為心腹一同策劃政變。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常何作為內應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突厥入侵,太子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並調用秦王府兵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帶兵入宮埋伏在半路襲殺了前去參見皇帝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玄武門事變之後僅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為皇太子,從他父親手裡接過政府的實際控制權。八月初九,唐高祖被迫讓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
公元631年(唐貞觀五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寫一篇關於時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是個武將出身的,不會舞文弄墨,見皇帝要他寫文章,不禁著急起來。門客馬周得知了這個消息,便本著報恩的想法,主動提出替常何寫這篇文章。常何很高興,便讓馬周代自己寫。後唐太宗看過後大吃一驚,他知道常何不善長文才,怎麼也能寫出這麼透徹的文章來。他有些不相信這是常何寫出來的,便問常何這到底是不是他寫的。常何為人誠實,沒有冒功。便老老實實地對皇帝說:“臣沒有這個本事,這是臣的門客馬周代臣寫的。”李世民一聽常何門下居然有這麼一個奇才,很高興,併產生了立刻想見見這位人才的想法。他想到做到,命人到常何府中將馬周叫來,經過面談,李世民十分欣賞馬周,立刻讓馬周到掌管機要的門下省任職,后累官至中書令(丞相)。唐太宗為了表揚發現馬周的常何,賜給常何三百匹錦帛。
貞觀六年(632年),再賜絹一百匹,加太中大夫,除延州諸軍事延州(今陝西延安)刺史,進爵武水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貞觀十一年(637年),授正義大夫,涇州諸軍事,行涇州(今甘肅涇川)刺史。
貞觀十二年(638年),入朝為右屯衛將軍。
貞觀十六年(642年),敕修營建九成宮,授左領軍將軍。
貞觀十八年(644年),奉詔領兵於豐靈等州,防備薛延陀,兼右武衛將軍。
貞觀十九年(645年),授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作為張亮的副手,從海路討伐高句麗。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除資州(今四川資中)諸軍事,資州刺史。
永徽三年(652年),遷使持節都督黔思費等十六州諸軍事,黔州(今重慶彭水)刺史。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653年6月16日)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追贈為左武衛大將軍,余官封並如故。

主要成就


在玄武門之變中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經玄武門入朝後,將玄武門關閉,阻隔李建成李元吉的手下進入救援,間接保證了李世民除掉李建成李元吉,而成為太子。
貞觀十九年以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身份,作為張亮的副手,從海路討伐高句麗。

史籍記載


《常何墓碑》
常何“其先居河內溫縣。酒祖道陳留之境,因徙家焉,今為沐州浚儀人也”。祖父常岑,“齊殿中司馬”,祖母鄭氏。父緒,“朝散大夫”。《墓碑》又稱,貞觀十二年,何為右屯衛將軍,上奏雲:“微臣屬會昌之運,遂叨榮軒陛;臣父遇可封之日,尚沉淪家巷。不勝私願,乞預朝班”。太宗降“榮親之典,授公父朝散大夫”。則常緒本為里巷庶民,子貴親榮,從授官職。
常何幼時“習行陣於通莊,植族旗於曲陌”;稍長,“傾產周窮,損生拯難,嘉賓押至,俠侶爭歸”,隋末,“鄉中豪傑三百餘人,以公誠信早彰,譽望所集,互相糾率,請為盟主”,“共察公言,咸遵指授,訓戎習武,闡義弘仁,尊卑葉同,壘壁嚴固”。
永徽“六年八月,葬於故里”。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劇名飾演者
1993年《唐太宗李世民》李春生
2018年《天下長安》徐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