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朋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轄鎮

百朋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地處柳江區南部,東接穿山與進德鎮,南鄰來賓市興賓區七洞鄉,西連里高鎮及來賓市忻城縣加益鄉,北至三都鎮成團鎮。百朋鎮行政區域面積32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百朋鎮戶籍人口70671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百朋鎮常住人口為41392人。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有百朋鄉,屬柳州縣。1958年,改為百朋公社。1962年8月,百朋公社改為百朋區。1968年4月,百朋區改為百朋公社。1984年9月,百朋公社撤改為百朋鄉。1996年11月,百朋鄉改為百朋鎮。截至2020年6月,百朋鎮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百朋街金陵路182號。

2徠018年,百朋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歷史沿革


百朋鎮,清朝稱四都,轄28個村及寺門、里團圩,雍正二年(1724年)設雞公鎮。
民國初期屬四區管轄。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不道區管轄。二十二年,屬第四區,區公所設在百朋圩。次年屬中道區。二十四年撤區,由縣直管。
1951年2月~11月,廢除鄉、村甲制度,百朋為第二區,下轄百朋、懷洪、五九、里團、分龍、琴屯、恭桐、官塘、小山、根林10個鄉,12月增設堯治、鎮西2個鄉。
1952年4月,析來賓縣的白諾鄉(12村)歸屬。1955年5月改為百朋區公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百朋區由13個鄉合併為百朋、官塘、小山3個鄉;8月,百朋、官塘、小山合併成立衛星人民公社。
1959年5月~1962年8月,衛星人民公社分為百朋、金山(小山)、橫山3個人民公社。
1968年4月~12月,百朋公社下轄15個行政村、151個自然屯。
1997年1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百朋鄉撤鄉建鎮,下轄15個行政村不變,增設百朋街居委會。鎮政府所在地在百朋街。
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以原柳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柳江區的行政區域,柳江區人民政府駐拉堡鎮柳北路45號。百朋鎮屬柳州市柳江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徠百朋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南部,位置位於北緯24°1′~24°11′、東經109°51′~109°21′之間,東臨穿山鎮,西接三都鎮,南靠來賓市北伍鄉,北接成團鎮。百朋鎮行政區域面積322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百朋鎮屬五陵地帶,為岩溶地貌,高大山巒環繞,西南重巒疊嶂,東北地勢平坦,西部石山密集,南部土嶺連綿,小溪小河縱橫自西向東貫流。

氣候

百朋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其特點是夏長濕熱,冬短乾涼,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20.5℃,1月平均氣溫10.3℃,極端最低氣溫-3.4℃(1963年1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39℃(1995年7月31日)。最低月均氣溫5.8℃(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0℃(1990年8月);平均氣溫年均較差0.4℃日日較差5.2℃(1970年4月12日);無霜期年平均332天,最長達365天,最短28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95.4小時。0℃以上持續期365天(一般為1月1~12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1045.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54天,最多達182天(1975年),最少為121天(2011年),極端年最大降水量2448.2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988.1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其中6月最多。

水文

百朋鎮境內屬柳江河水系。西比河發源於里團水庫,自六羊屯村入境,由西向東,流經進德鎮后注入大橋河,境內河道長10千米。

自然災害

百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低溫陰雨、乾旱、雷擊等。災害年均發生3~4次。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6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6月13日,日最大降水量達236.7毫米。全鎮受災人口14800戶5.23萬人,受災轉移安置人口350戶共0.5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89萬畝,經濟作物2.04萬畝,水產損失286畝。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2860萬元。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百朋鎮盛產蓮藕及生薑、金柿子,享有“玉藕”之稱,金柿子個大、色鮮、味甜,為廣西良種柿之一。

礦產資源

百朋鎮主要金屬礦產有錳礦、鐵礦、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岩(建築用灰岩、溶劑用灰岩、飾面用生物灰岩)、方解石、磚瓦用頁岩、硅土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百朋鎮轄百朋1個居民委員會,百朋、五九、里團、恭桐、官塘、根林、白諾、懷洪、琴屯、龍泉、鎮西、小山、分龍、魚龍、堯治16個村民委員會。147個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百朋鎮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百朋街金陵路182號。
百朋鎮區劃詳情
百朋居村懷洪村根林村堯治村
百朋村官塘村小山村龍泉村
五九村琴屯村分龍村鎮西村
里團村恭桐村魚龍村白諾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百朋鎮轄區總人口6.7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44萬人,城鎮化率6.5%。總人口中,男性3.51萬人,佔51.92%;女性3.25萬人,佔48.08%;18歲以下人口1.21萬人,佔17.9%;18至35歲2.18萬人,佔32.25%;35歲至至60歲2.39萬人,佔35.36%;60歲以上0.98萬人,佔14.5%。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6.33萬人,佔93.64%;有漢族0.41萬人,佔6.07%;其他少數民族0.02萬人,佔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5‰,死亡率4.12‰,人口自然增長率8.23‰。
截至2018年末,百朋鎮戶籍人口70671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百朋鎮常住人口為41392人。
民族
截至2015年,百朋鎮以壯族人口為主,還有少部分漢族,仫佬族瑤族等民族。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百朋鎮轄區總人口6.7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44萬人,城鎮化率6.5%。總人口中,男性3.51萬人,佔51.92%;女性3.25萬人,佔48.08%;18歲以下人口1.21萬人,佔17.9%;18至35歲2.18萬人,佔32.25%;35歲至60歲2.39萬人,佔35.36%;60歲以上0.98萬人,佔14.5%。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6.33萬人,佔93.64%;有漢族0.41萬人,佔6.07%;其他少數民族0.02萬人,佔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5‰,死亡率4.12‰,人口自然增長率8.23‰。
截至2015年,百朋鎮收入總計3390.57萬元。與2014年相比,收入增加1276.27萬元,增長37.6%。主要原因是百朋鎮其他收入與2014年相比增加981.51萬元。
截至2018年末,百朋鎮戶籍人口70671人。

第一產業

2011年末,百朋鎮耕地面積11.79萬畝,人均1.76畝,分為水田和旱地,其中水田面積3.67萬畝,旱地面積8.12萬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2.921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2萬噸,人均3136.09千克,其中水稻16.3萬噸,玉米3.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和甘蔗,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0.97萬畝,產量192.2萬噸,主要品種有蓮藕、生薑、白菜、南瓜、胡蘿蔔等,其中蓮藕58.4萬噸,生薑21.1萬噸;甘蔗種植面積7.2萬畝,產量28.3萬噸。
2011年末,百朋鎮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76萬頭,年末存欄1.99萬頭;牛飼養量1.45萬頭,年末存欄0.98萬頭;羊飼養量2.19萬頭,年末存欄量0.89萬頭;家禽50.20萬羽。
2015年,百朋鎮投入農業事業40.26萬元,農業農業生產資料與技術補貼134.53萬元,農業農村公益事業9.99萬元,96.19萬元,全鎮糧食總產量3萬噸,農業產值達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32元。

第二產業

2011年末,百朋鎮以機制建築材料、竹木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2.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1%。擁有工業企業35家,職工2103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3%。
商業
2011年末,百朋鎮有商業網點123個,職工2581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3%;鄉鎮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8億元;出口總額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5%。
2015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創利稅767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5年,百朋街為柳江區南部集貿中心,服務內容主要為商品交易,街上商品種類上千種,月交易額達240多萬元,累計發放各項貸款3000萬元;比上年同比增長37.6%。

文化


名稱來歷

“百朋”為壯語地名的音譯漢字,當地壯語讀如bakpyongz。“百bak”壯語是“口”的意思,“朋pyongz”指有魚窩的小潭。百朋鎮場位於深水潭的口上,故名。

交通


百朋鎮境內有湘桂鐵路及柳來公路過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百朋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041人,專任教師64人;小學12所,在校生2454人,專任教師20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11人,專任教師19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截至2015年,百朋鎮文化體育與傳媒投入11.53萬元:主要用於文化群眾文化11.05萬元,廣播影視廣播0.48萬元。全鎮共有公立中小學校18所,其中初中3所,小學15所,幼兒園4所。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百朋鎮有文化站1個,佔地面積約3200平方米,其中文化綜合樓佔地面積117平方米,文體活動區約3100平方米;村文化服務中心1個,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業餘文藝隊3支、業餘健身隊4支,人數約500人;村級“農家書屋”18家,藏書量約2.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人數達96人。

衛生

2011年末,百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床位54張,每千人擁有床位0.8張。專業衛生人員6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19人,2011年,完成門診診療23022人次。
截至2015年,百朋鎮用於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133.59萬元:主要用於醫療保障行政單位醫療18.11萬元,醫療保障事業單位醫療11.53萬元,醫療保障公務員醫療補助9.51萬元,計劃生育事務其他計劃生育事務支出69.48萬元,共有醫務人員44人,村屯有衛生員530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百朋鎮有體育活動場地42個,燈光活動場地4個。官塘村委體育健兒韋秋香代表中國女子手球隊參加2008年奧運會,並在2010年亞運會上獲得金牌1枚。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有7000多人,占常住人口的10.4%。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百朋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1戶,人數210人,支出3.27萬元,比上年增長5.8%,月人均155元,比上年增長4.7%;醫療救助6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54人次,共支出10.3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70戶,人數3003人,支出164.0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0.84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1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047人,完成率達78.7%。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百朋鎮有郵政網點1個,業務收入235.8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2.18萬份(冊)。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百朋鎮有自來水廠1座,有1眼深水井及1套凈化設備,供水量為27萬噸/年,鎮區水管長11千米。
供電
2011年末,百朋鎮有變電站、供電站各1座。現有主要變容量2×8000千瓦,10千伏供電線路6條,供電用戶1.56萬戶。2011年,供電量1300萬千瓦時。
燃氣
2011年末,百朋鎮有供氣代售點2個,1159戶居民使用液化氣,年用液化氣總量46.36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百朋鎮有林地面積23.6萬畝,佔全鎮面積的48.9%。

城鎮建設

截至2015年,百朋鎮主要用於城鄉社區環境衛生城鄉社區38.86萬元,自然生態保護農村環境保護9.61萬元。

旅遊


酒壺山
酒壺山位於百朋鎮矮山屯與周平屯之間的田垌中,山體屬石灰岩結構,孤峰突起,形似酒壺,
酒壺山
酒壺山
因而得名。山腳的洞穴中有貝丘遺址,石壁上有“象鼻”、“壺山”、“讀書樓”等摩崖大字。山腰的洞穴內外刻有清代當地名士覃少海(桂系軍長覃連芳的曾祖父)詩詞、遊記。山上樹林蔥鬱,山下溪流潺潺,景色如畫。此山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獲得榮譽


1993年12月,百朋鄉被評為全國農村體育先進單位。
2001年百朋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鄉鎮稱號。
2002年7月,百朋鎮懷洪村黨總支部獲全國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