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團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下轄鎮

成團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位於柳江區西面8公里,行政區域面積達133平方公里,人口49864人(2017年),2005年總產值達5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成團鎮常住人口為35683人。

境內有枝柳鐵路、柳洛公路、國道322線和宜柳高速公路縱橫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歷史沿革


1950年,設第三區,屬柳江縣。
1958年,設成團公社。
1962年8月,成團公社改成團區。
1968年12月,成團區改為成團公社。
1984年9月,成團公社撤改為成團鄉。
1997年11月,成團鄉改為成團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成團鎮地處柳江區西部,東接拉堡鎮,東南鄰進德鎮,南連百朋鎮,西至三都鎮,北靠洛滿鎮及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成團鎮行政區域面積1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成團鎮境內大部為山前平原,地勢略為西北高東南低、北高南低。最高峰位於北弓水庫東南面的拉紅山,海拔568米。

氣候特徵

成團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夏長冬短,無霜期長,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約20℃;年平均降水量1384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2612.3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1135.2毫米(2011年)。

水文

成團鎮境內屬柳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里乾河,發源於白露村委拉寨狂泉,從西向東流,境內河道長9千米;八仙河,發源於北弓水庫內的拉嶺泉,從西向東流長,途經石龍橋河和魯比河,境內河道長17千米,最終匯入九曲河。

自然災害

成團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大風、低溫、霜凍等。雹災平均3.3年1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7年6月13日的洪澇災害,受災時間約2天,涉及靈江、里灣、白露、六道、同樂、大榮、成團7個行政村,受災面積達20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967萬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成團鎮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有溶劑用灰岩,集中分佈在大山腳至成團水泥廠柳邕路兩側,可采儲量為8032.2萬噸。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成團鎮轄成團街、渡村街2個居民委員會,成團、靈江、甘塘、北弓、里灣、白露、盤石、六道、龍山、同樂、大榮、兩合、魯比13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成團鎮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成團街29號。
成團鎮區劃詳情
成團社區渡村社區龍山村
北弓村里灣村同樂村
成團村白露村大榮村
靈江村六道村兩合村
甘塘村盤石村魯比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成團鎮轄區總人口6.0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3萬人,城鎮化率5%。另有流動人口300人。總人口中,男性3.14萬人,佔51.82%;女性2.92萬人,佔48.18%;18歲以下人口1.11萬人,佔18.32%;18至35歲1.06萬人,佔33.99%;35至60歲2.13萬人,佔35.15%;60歲以上0.77萬人,佔12.71%。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5.77萬人,佔95.21%;有漢族0.28萬人,佔4.62%;其他少數民族0.02萬人,佔0.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6‰,人口死亡率3.89‰,人口自然增長率8.47‰。
截至2018年末,成團鎮戶籍人口6048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成團鎮常住人口為35683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成團鎮財政總收入724.94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3.93萬元,比上年增長25.9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2萬元,增值稅610.91萬元,企業所得稅11.6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19.62元,比上年增長11.6%。
豐收
豐收
2018年,成團鎮有工業企業5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草莓豐收
近期,成團鎮大榮村譚元草莓基地的草莓陸續成熟供遊客採摘,周末期間更是遊人如織、異常紅火。“成團草莓”已經成為成團鎮鄉村田園休閑觀光旅遊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成團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鄉村田園休閑觀光旅遊業,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產品特色等條件,深挖草莓文章,引導群眾順勢辦起了田園農莊,建起了“草莓基地+休閑農莊”的旅遊基地。目前成團鎮草莓種植面積達56.67公頃,“農家樂”休閑農莊共有40多家,開發了具有濃厚鄉村風情的自選草莓、土雞窯、紅薯窯、休閑垂釣等農家樂自娛項目。

農業

2011年末,成團鎮耕地面積5.4萬畝,人均0.89畝,分水澆地和旱地兩種。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為主。生產糧食2.27萬噸,人均374.59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6.25萬畝,產量106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瓜菜、豆類和水生菜等,其中白菜73.8萬噸,瓜菜5.35萬噸,豆類6萬噸,水生菜21萬噸。
2011年末,成團鎮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36萬頭,年末存欄1.9萬頭;牛飼養量0.36萬頭,年末存欄0.34萬頭;羊飼養量1.2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年飼養量44.2萬羽。

工業

2011年末,成團鎮以造紙、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3.8億元。擁有工業企業35家,職工24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9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商業

2011年末,成團鎮有商業網點300個,職工745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100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4800萬元。

成團特產

無公害優質大米:面積6.8萬畝,年產3萬多噸,全面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是廣西無公害優質米生產基地。主要品種有桂華占,成團香占、金優207等新優品種,米質香,口感好,深受消費者歡迎。
魯比葡萄:主產於魯比、龍山、兩合村委,面積1萬多畝,年產1.5萬多噸,6月上市,時間6月20日至8月10日,果實著色勻,臘粉厚,耐儲運,味甜口感好。2005年通過了無公害產地認定。註冊"魯比葡萄"商標,遠銷廣東、武漢等地,享譽區內外。
無公害蔬菜:面積3.8萬畝,主產大白菜(1.5萬畝),10月至3月上市,蓮藕(1萬畝)6-7月、9-11月上市,時鮮蔬菜、瓜果,四季豐收。是柳州蔬菜生產基地。
奇石:奇石市場位於國道322線旁,距縣城10公里,奇石市場長3公里,面積100多畝,業主50多家,有美化庭院、公共場所有大型奇石,也有裝飾室內的奇石精品。奇石遠銷台灣、上海等地,是柳州最大的奇石市場。
茨菇:面積1500畝,12月中旬上市,年產150公斤,茨菇品質鬆軟粉嫩,甘甜可口,有濃郁香味。
草席:主產於盤石村委,全手工製作,有0.9米、1.1米、1.3米、1.5米等規格,年產10多萬張。草席具有吸水透風,冬暖夏涼,經久耐用等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
竹殼帽:作竹篾和全竹殼製成,圓形,尖頂,直徑40cm,重250克左右,通風好,散熱,美觀,經濟實用,深得群眾歡迎,遠銷桂林、宜州、貴州等地。

交通


成團鎮境內有枝柳鐵路、宜柳高速公路、322國道、柳洛公路穿境而過。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成團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各類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230平方米,藏書3萬餘冊。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成團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10人,專任教師13人(另有無證民辦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60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12所,在校生2984人,專任教師2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30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6%,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成團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個,其中門診部(所)2個;病床5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8.25張,固定資產總值15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7名,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1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萬人次。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成團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村級籃球場10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
社會保障
2011年,成團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5戶,人數48人,支出10.53元,比上年增長11.45%,月人均182元,比上年增長11.5%;醫療救助5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98人次,共支出12.7萬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32戶,人數2662人,支出133萬元,比上年下降11%,月人均42元,比上年下降1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2.6萬元,比上年增長6.8%。社會福利費7200元,與2010年持平;敬老院1家,床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000人,參保率79%。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成團鎮有郵政網點1個,業務收入250萬元,其中純收入8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2300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200戶;電信手機用戶1250戶;網際網路用戶65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成團鎮有水廠1座,年供水量17.3萬立方米。
供電
2001年,成團鎮供電所從水管站中分離,位於成團街南邊。
燃氣
2011年末,成團鎮有857戶居民使用液化氣,年用液化氣總量34.28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96%。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成團鎮均為封山育林綠化;322國道六道段旁綠化草皮種植長度約為500米。

代表人物


闞維雍

闞維雍(1900年-1944年),原名慶福,號伯涵,祖籍安徽合肥,生於廣西柳州。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6集團軍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1944年11月9日在桂柳會戰中殉國。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劉古香

劉古香(1869-1913),名啟今,清馬平縣人。廣西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清末舉人。為反清救國,棄文就武,矢志革命。1906年入廣東將弁學堂習陸軍。1907年赴香港,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后在香港、廣州、梧州、潯州、柳州等地從事革命活動,策劃反清起義,並在柳州組織建立同盟會廣西分會,為辛亥革命培養了眾多骨幹。1911年農曆3月29日,黃興在廣州發動反清武裝起義,他奉命召集廣西會黨同志20多人,與黃興一起攻打兩廣總督署,殲其守衛。后因清軍援兵到達,寡不敵眾,遂退出總督署,起義失敗,避往香港。武昌起義后,先到廣州聯絡新軍,光復廣州,任廣東都督府秘書長。1911年11月13日,奉派回廣西柳州,先任廣西右江軍政分府總長,開創柳州民主政治新局面,後任廣西陸軍第五軍統領。1913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后,圖謀稱帝,他積極響應孫中山領導的倒袁運動,並在柳州起兵討袁,通電響應各省,宣布廣西獨立,因沈鴻英出賣,不幸被袁世凱的爪牙陸榮廷緝拿。同年10月14日,在柳州東門從容就義。

計宗道

計宗道(1461--1519年)字惟中,明馬平縣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舉人第一,是柳州歷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任常熟知縣,衡州知府等職。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漢語名“成團“,壯語讀如cimztuenz。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馬平縣誌·卷三·村圩》及同年《柳州府志·卷六·村墟》記有“覃團村““覃團圩““覃團墟“。“團“原是一種行政建制,在漢語方言中引申為“地方“之義。相傳最先到此地居住的是來自大榮村(也作大營村)的覃氏一家,故稱“覃團cimztu-enz“,意思是覃家住的地方。民國《柳江縣誌·卷一·疆土》記如“成團鄉“,蓋因漢語方言“成“讀音與“覃“相近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