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軍
湖北新軍
1898年,張之洞選派湖北學生20名前往日本學習武備。1901年清廷命令各省將舊軍淘汰,精選分編為新軍,一律習新式槍炮。為此,張之洞將鄂境原有的武愷軍、武防軍、武建軍等舊式軍隊正式改編為湖北常備軍左、右兩翼,1904年二翼改為二鎮(相當於師),分由張彪、黎元洪任統領,有官兵12959人。從1895年到1906年,湖北先後開辦了武備學堂、武高等學堂、陸軍測繪學堂等軍事學堂和許多訓練班,培養了近5000名軍事人才,安置在新軍各級崗位上。1906年秋,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陽)舉行秋操,北洋袁世凱和湖北張之洞各練之新軍舉行南北新軍的大演習。時人對兩軍的評價是:北洋新軍“以勇氣勝”,湖北新軍“以學問勝”。
湖北新軍裝備
1907年,清廷確定新軍軍制,規劃擬練全國陸軍36鎮(相當於師),分配給湖北兩鎮指標,為第8鎮和第11鎮,當時第11鎮尚未完全練成,湖北實只練成一鎮和一混成協即陸軍第8鎮(相當於師)和暫編第21混成協(相當於旅),成為僅次於袁世凱北洋軍的軍事力量。據《清史稿》記載,光緒三十三年(1907),湖北新軍第8鎮有士兵10502人,軍官702人,第21混成協有士兵4612人,軍官288人,全軍官兵合計16104人。
武昌起義時期,陸軍第八鎮統制是張彪,轄:步兵第十五協:協統王得勝,轄:29標(標統張景良)、30標(標統楊開甲)步兵第十六協:協統鄧成拔,轄:31標,32標馬軍第八標:標統喻化龍炮兵第八標:炮兵第八標一營:炮兵第八標二營:炮兵第八標三營:工程第八營:代理管帶阮榮發輜重第八營:管帶蕭安國憲兵營:管帶果興阿教練營獨立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是黎元洪。轄:步兵第41、42標,炮兵第11營,馬軍第11營,工程第11隊,輜重第11隊
黎元洪
張之洞一生浸潤儒學,著述豐厚,自然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視為終生政治抱負,不像袁世凱那樣一味追逐權勢,而是更加註重“為國求富強”。為此,面對內外交困之“世變”,他只有“竭蹶支柱”,以便為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支撐兩湖這一方天地,一心把湖北新軍營建成禦侮自強保國家的武裝力量。
兵源的新舊之別勢必影響到士兵的內在素質。舊軍“人皆烏合,來去無恆”,“里居不確,良莠難分”,“積習錮弊,一入膏肓”,由此改編的“新軍”必然帶有濃厚的舊軍積習。張之洞起初也曾嘗試改編舊軍,但在發現由武鎧左營改編的護軍中營“操練未見起色”后,即“令全行裁撤”。從此,他基本放棄改編舊軍,專心一意,“另募精壯”。招募新兵時,除要求身強體健外,皆規定須報明家口住址,族鄰保結,並拒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這樣募集的新兵必多是質樸強健的青年。也就是說,與半由舊軍改編的北洋新軍相比,基本由新兵組成的湖北新軍,士兵相對質樸,少成見無習氣。
湖北新軍士兵
新軍起事時的十八星旗
至辛亥武昌首義前夕,湖北新軍直接加入革命組織(主要是共進會與文學社)的已達2000多人,受其影響的4000多人,站在清方一邊的不足千人,成為了向清王朝打響“第一槍”的首義之師決非偶然。
張之洞編練新軍本是為了鞏固清王朝的統治,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湖北新軍後來反而成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