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論

喉舌論

《喉舌論》1997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郭超人同志1983年至1997年共15年間有關新聞工作的部分講話稿與文稿的彙集,全書分為"新聞事業與新聞報道""隊伍建設與經營管理"兩個部分,從新聞媒體事業發展的不同層面進行論述分析,內容豐富、內涵深刻。

簡介


透過這70多篇講話稿和文稿,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些稿件涉及到新聞工作從宏觀到微觀的許多方面,但是,誠如作者所言,"集中到一點就是如何確保黨的新聞工作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忠實可靠當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這正是《喉舌論》一書書名的緣由,是貫穿全書始終的一根紅線,也是我們把握郭超人同志作品的核心所在。

出處


"喉舌論"這個觀點一直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曾用"耳目喉舌"來表述報紙的功能和作用,他認為報紙是人民的喉舌。1849年2月,他在駁斥反動勢力對《新萊茵報》的控告時指出:"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同年12月15日,在《〈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出版啟事》中,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報紙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每日都能幹預運動,能夠成為運動的喉舌,能夠反映出當前的整個局勢,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繫。"

實踐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報刊理論影響下和無產階級革命鬥爭中逐漸形成了"喉舌論"。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在"致讀者"的社論中說:"使《解放日報》成為真正戰鬥的黨的機關報,成為一切願意消滅民族敵人、建立民族國家的人的共同的喉舌"。1948年10月2日,劉少奇在《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中明確說:"你們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中央就是依靠你們這個工具,聯繫群眾,指導人民,指導各地黨和政府的工作的"。1989年11月,李瑞環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的講話中,明確肯定了"耳目喉舌"的提法;1991年,在新華社成立60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提出"新華社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擔負著向國內宣傳和國外宣傳任務。"在《關於黨的新聞工作的幾個問題》中,江澤民同志還指出,"我們黨歷來非常重視新聞工作,始終認為,我們國家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這既說明了新聞工作的性質,又說明了它在黨和國家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此後,在黨的多份文件和日常表述中,都明確提出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如199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我們黨和國家的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是黨和人民的喉舌……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密切聯繫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在2002年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胡錦濤指出,"我們的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營造昂揚向上、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

總結


郭超人同志的《喉舌論》一書,正是從理論與實踐等多個層面,對包括新華社在內的黨的媒體"喉舌"內涵、功能、意義和作用,進入了深刻的論述和分析,其中諸多觀點,對我們當前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仍然有著鮮明的倡導意義與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