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皆平

朱皆平

朱皆平(1898—1964),原名朱泰信,字皆平;出生於安徽省全椒縣東門大街一個讀書世家。

人物簡介


朱皆平於民國5 年(1916 年)畢業於全椒縣立中學校,考入交通部部立唐山工業專門學校預科,民國13 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學校衛生工程門,獲學士學位
民國14 年考取安徽省官費留英,就讀於英國倫敦大學市政衛生系,專攻城市規劃和衛生工程,並在該校醫科學習微生物學
民國16 年夏赴法,入巴黎大學醫科公共衛生學院專攻微生物學和公共衛生。后經杜嘉利克教授介紹進入巴斯德學院實驗室研究水的微生物學。
民國19 年8 月回國,任江蘇省建設廳工程師。次年至民國31 年被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聘請,先後任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土木系主任、註冊部主任。民國31 年8 月至次年8 月,任國民黨中央工作競賽委員會專家委員兼主任秘書;在此期間,與楊銘鼎過祖源等發起成立中國衛生工程學會;與茅以升竺可楨李四光等同時被聘任為中央訓練團高級班專家講師。民國33 年8 月至37 年6 月先後作為湖北、湖南省政府高級技術顧問,主持武漢及大長沙區域規劃工作。民國37 年7 月至次年6 月,復被聘為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借教於長沙克強學院。
解放前夕,他拒絕了國民黨當局以高官厚祿相許勸其去台的邀請,毅然留下獻身於新中國的高教事業,在湖南大學水利系任教。
1950 年元月被華東工業部調任淮南工業專門學校(合肥工大前身)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副校長)、衛生工程“講座”(高級教授)兼淮南煤礦技術顧問。1953 年3 月至1954 年9 月任中央燃料工業部煤礦總局特級工程師。1954 年10 月至1964 年6 月在中南土木建築學院(1958 年改名為湖南工學院,1959年為湖南大學)先後任給水排水實驗室主任。
1964 年6 月9 日,朱皆平因腦溢血症病逝於長沙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湖南大學開了追悼會悼詞中指出他“是一位有科學根基的學者,是一位愛國的知識分子,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導師。”

人物成就


朱皆平一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學,絕大部分時間從事高教工作,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並以獨到之見寫下了豐富的論著。
在學生時代他便經常在學生會會刊上發表抨擊舊禮教的文章;為家鄉最早的刊物《改良淺語》撰文介紹科學。留學期間為國內的《學生雜誌》寫了一系列近代自然科學理論連載稿,歸國時寫了長篇散文《歸程憶語》,介紹歐洲各國先進科技見聞和風土人情,均深受讀者歡迎。
在巴斯德學院實驗室研究期間,其辨別真假大腸菌群的微生物學手術的研究報告,曾與他的導師、世界著名微生物學家杜嘉利克教授聯名發表在法國《衛生學報》上,因而被介紹到法國國家醫學會年會上宣讀,並被邀請參加民國19 年的國際微生物學會年會。
在江蘇省建設廳時,曾擬定《江蘇省水檢設施計劃》、《鎮江入口門填河成街計劃》、《鎮江城市規劃》、《江蘇省工程建設區分區計劃》,另出版《水與衛生》、《城市溝渠工程概要》兩書。
在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期間,他開創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衛生工程試驗室,是在我國第一個講授城市規劃的教授。
這一時期還發表了“教育工程與國防建設”、“衛生工程之國防價值”、“衛生工程教育親歷記”等論文,在全國工程師學會年會上宣讀。在鄂、湘時期,主要論文有:“城市建設之新觀點”、“我國城市復興之途徑”等。
建國后在淮南期間著有《衛生工程》一書,在湖南大學最後10 年裡,發表了“矩形沉澱池合理設計的關鍵問題及其解決途徑”、“光合氧化作用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等7 篇論文,在發展沉澱理論和倡導氧化塘技術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同時,他開創了一個新學科—— 水衛生生物學,培養出我國第一個該學科的研究生,並完成專著“水衛生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