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第三中學

1941年創立於湖南的高級中學

漣源市第三中學簡稱漣源三中,創建於1941年,初為純化中小,后屢經改革、合併,1987年,正式命名為漣源市第三中學。2011年,學校與漣源市立珊中學高中部、漣源市第五中學合併,建成了新的漣源市第三中學。

漣源三中在2007年被評為婁底市德育先進單位、婁底市文明單位學校。后又被評為長郡中學遠程教育學校合作單位。2016年被評為漣源高考先進單位。

據官網2018年顯示,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76人,中學高級教師62人,中學一級教師86人,現有教學班級45個,在校學生3000餘人,校園佔地面積100餘畝,建築面積30896平方米。

歷史沿革


1941年,設立純化中小,校址在楊市鎮道公祠。
1953年遷楊家灘佩蘭堂,改名為純化完小,后改名為楊家灘完小。
1956年代辦初中,1958年秋改名為“漣源縣第五初級中學”。
1969年春,縣屬中學下放公社,改名為“楊家灘公社中學”,
1970年,不再設置初中,開始招收高中班,12月,學校易名為漣源縣第三中學。
1987年,漣源縣改為漣源市。學校名亦隨之改為“漣源市第三中學”。
1995年,學校行政制訂了1995—2001年徹底改變三中的七年發展規劃。
1997年,晨鐘文學社復社,創辦《晨鐘報》。
1998年,新教學區第一棟教學樓(共20間)竣工,20間教室全部安裝了彩電、VCD、放相機、收錄機和投影儀,建好了語音室和電腦室,投資8萬餘元購置IC卡就餐機等設備。
1999年,新教學區第二棟教學樓(共20間)又交付使用。兩棟教學樓之間建好了噴泉、假山和花台,教學區實行封閉管理。
2000年5月,校門口象徵“智慧、團結、成功”的三把鑰匙造型的雕塑建成。
2001年,男生宿舍樓竣工。
2004年11月底,學校投資36萬元的校園網建成,並開通了漣源三中教育信息網站。
2004年12月中旬,學校投資10多萬元,建立了熱水池,安裝了熱水管,將熱水直接送到了男、女生宿舍,開漣源市送熱水進學生宿舍之先河。拓寬了校門口水泥公路。
2011年漣源南部高中重新布局,原立珊中學、漣源五中併入漣源三中,新規劃的漣源三中將按省級示範性高中建設,擴編到在校學生4000餘人,新拓教學用地200餘畝。
2007年7月,學校榮獲婁底市德育先進單位、婁底市文明單位稱號。

學校簡介


漣源三中的前身乃原純化中小,始創於1941年。校址在楊市鎮道公祠。1953年遷至現址佩蘭堂(“佩蘭堂”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解放前漣源最大的地主莊園之一。其主劉鴻年是清末名將曾國藩的部將,后官至江西道台),先改名為純化完小,后改名為楊家灘完小。1956年帶辦初中,1958年秋改名為“漣源縣第五初級中學”,1969年春,縣屬中學下放公社,改名為“楊家灘公社中學”,1970年,不再設置初中,開始招收高中班,12月,學校易名為漣源縣第三中學。
2011年漣源南部高中重新布局,原立珊中學、漣源五中併入漣源三中,新規劃的漣源三中將按省級示範性高中建設,擴編到在校學生4000餘人,新拓教學用地200餘畝。

辦學規模


漣源市第三中學
漣源市第三中學
帶辦英語師資培訓班、衛生、農機 班4個。畢業生16720人。初中共招收69個班,畢業生3000餘人。

學生成績


1997年高考,肖藝摘取了市文科桂冠;
2001年譚周壹獲得婁底市首屆青年科技獎。
2017年高考再創佳績:一本上線18人,二本上線83人,本科上線285人,600分以上3人;2018年高考,創歷史新輝煌:一本上線40人,二本上線118人,本科上線450人,周杰、周麗分別以627、604的高分被名校錄取。2017年、2018年,學校體育隊蟬聯婁底市田徑運動會高中乙組團體冠軍;學生童鐵丁代表漣源市參加婁底市“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榮獲婁底市第一名,並代表婁底市參加湖南省的演講比賽,榮獲湖南省第四名。在婁底市第一屆中小學生智力運動會上,學生易晨榮獲圍棋高中組第一名,學生梁自強和毛海聯分別獲象棋高中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

師資力量


教學樓
教學樓
肖和軍、曾干雄、彭德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所授榮譽周棟權 老師的論文《試談信息技術課中的差異性教學》,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的首屆教育教學實踐研究徵文中獲成果一等獎,並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資料庫”收錄。

所授榮譽


學校榮譽

三中風貌
三中風貌
2003年學校獲得“婁底市安全文明單位”、“漣源市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漣源市花園式單位”、“漣源市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學校先後獲得了婁底市安全文明單位、婁底市園林式單 位、婁底市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婁底市中小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漣源市共青團目標管理一等獎、漣源市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學校晨鐘文學社獲得湖南省首屆優秀文學社團稱號。學校榮獲婁底市德育先進單位、婁底市文明單位稱號。

知名校友


商界

梁穩根三一重工集團董事長、總裁

軍界

曾求騰湖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少將)

發展前景


學生公寓
學生公寓
教師風采
教師風采
六十八年來,學校歷盡艱辛,桃李欣榮、碩果累累,學校為國家培育了二萬三千餘名有用人才。三中學子在 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的革命和建設大競風流,為人類的進步與繁榮施展才華。

學校領導


領導職務姓名
校長、黨總支書記蔣幸輝
副校長肖健克、梁友平、譚文華
教務處主任鄧秋桂
教育處主任易徵兵
後勤管理主任劉新發

校史一覽


漣源三中簡史
(1987年—2008年)
1987年,漣源縣改為漣源市。學校名亦隨之改為“漣源市第三中學”。
1988年8月,調來彭振興任副校長。
是年,姚潔文、鄧玉湘、曾令昕、王協民被評為漣源市教育系統立功人員。
是年,譚克寬副校長調婁底三中。胡興邦由原漣源八中調入任副校長。
1989年,劉代忠調婁底地區衛校。李仲賢任副校長抓行政。陳義芳出任教務主任。胡興邦出任學校工會主席。
姚潔文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國家教委授予“優秀教師獎章,同時榮獲“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潘百榮老師被評為地區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0年,離三中僅一河之隔的立珊中學繼一中之後在全市擇優招生。三中新生質量下降。是年,學校高考上線16人,為歷年來最低。
彭裕光老師獲漣源市立功人員稱號。
1991年,一棟造價48.9萬元的教學樓竣工。
是年,周達材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肖松長、黃志高、王子建獲漣源市立功人員稱號。
1992年,高中畢業會考及格率居全市第二,應屆生高考上線人數居全市第二。是年,李明望任校長,李仲賢任支部副書記,許玉生任學校團委書記兼政教處主任。
128班學生蔣宏傑獲省中學生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三等獎。
李仲賢被評為漣源市立大功人員,王春仁、毛東源、曾黎明、王志平被評為漣源市立功人員,彭益賢獲漣源市高考優秀考務員稱號。陳義芳辭去教務主任職務。毛東源任教務主任。
1994年,李明望校長調市教師進修學校。許玉生主任調婁底二中,李仲賢任支書兼校長,楊激文、郭順生調入。楊激文任政教處主任。鄧秋桂任團委書記。
同年,周宇宙因病逝世於任上,郭順生任總務處主任。毛東源任副校長兼教務處主任。
1995年10月2日,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三中工作過的羅繼陽、梅季春、馮國文、王弢、譚克寬等老師在副市長劉國濤、教育局副局長譚親吉陪同下來三中,當時彭益賢接待了他們,並向他們建議將新校門建到老校門處。他們看到時隔20餘年後的三中校容變化不大,動情地向劉、譚二位領導提出儘快改變三中面貌,首先建好校門的建議。劉副市長當場拍板,在一個月內征好地,辦好建校門的審批手續。為此,學校行政制訂了1995—2001年徹底改變三中的七年發展規劃。
1996年,新教工宿舍樓竣工,稍緩了住房矛盾。
1996年下期,漣源十一中撤銷,高一、高二160餘名學生併入。學校制訂了五年發展規劃,作出了在2001年舉辦建校六十周年慶典的決定。
是年,肖和軍被評為婁底地區優秀班主任。
1997年,學校行政領導作了局部調整,彭益賢任辦公室副主任,肖和軍任政教處副主任,譚周壹任教導處副主任,彭振興調離三中。晨鐘文學社復社,創辦《晨鐘報》。
1998年5月,學校分別在《婁底日報》、《婁底廣播電視報》刊登了舉辦建校60周年慶典的決定,1999年3月學校組建校慶班子,著手校慶準備工作。
1998年,肖和軍被評為婁底地區優秀教師。
2000年5月,校門口象徵“智慧、團結、成功”的三把鑰匙造型的雕塑建成。
2000年11月,由省著名詞作家、詩人、美術評論家、婁底日報總編室主任肖思林作詞,省著名音樂家、省文化音像出版社常務副社長、總編輯謝堅強作曲的校歌《美麗的校園》寫成,並在校園內傳唱。其歌詞曰:“巍巍龍山矗立著雄壯,滔滔孫水奔涌著豪放,我們美麗的校園,彙集了多少青春的嚮往。鈴聲放飛著金色的理想,燈火明亮著知識的殿堂,我們用熱情和智慧光彩人生,我們用忠誠和奉獻鑄造輝煌。啊,校園,我們美麗的校園。啊!校園,我們美麗的校園。你飛揚著桃李的芬芳,你培育著祖國的棟樑。”
2000年11月18日,婁底日報以“漣源三中昂首闊步迎校慶”為題,對學校進行了報道。
1993年至2001年,先後有姚潔文、彭裕光、謝子傑、毛東源、朱漢壽、肖和軍、譚周壹、鄧秋桂、李建興、劉成貴獲漣源市立功人員稱號。
漣源三中是老牌名校,在教育史上曾書寫過一頁又一頁輝煌。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由於辦學競爭日趨激烈,學校基礎設施薄弱,不能適應新的形勢,特別是一河之隔的立珊中學在全市範圍內擇優招生,對三中構成了嚴重威脅,因而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學校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為挽回頹勢,重振雄風,學校首先狠抓領導班子建設,使領導班子形成了一個團結的整體,提出了“外樹形象、內抓管理”的治校方針。 .
二是狠抓硬體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1996年,第一棟36套三室一廳教工住房竣工。
1997年,征地修好進校公路,投資27萬元,具有現代氣派的由郭沫若題寫校名的新校門竣工,造價13萬元的深水井打成,根本解決了學校的用水。
1998年,新教學區第一棟教學樓(共20間)竣工,20間教室全部安裝了彩電、VCD、放相機、收錄機和投影儀,建好了語音室和電腦室,投資8萬餘元購置IC卡就餐機等設備。
1999年,新教學區第二棟教學樓(共20間)又交付使用。兩棟教學樓之間建好了噴泉、假山和花台,教學區實行封閉管理。
2000年,女生宿舍新建了衛生間,並擴建、裝修一新。
2001年,一棟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96間寢室可容1092名學生住宿的男生宿舍樓竣工。
一棟三室兩廳,共30套,每套118平方米的較高檔次的教工宿舍樓竣工。
學校三百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12月竣工,校內路面全部硬化。
三是狠抓學生的管理,學校在全市率先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管理,校風明顯好轉。
四是狠抓教師的管理和教師素質的提高,制訂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如《超工作量的計算方案》、《漣源三中獎勵條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評估》、《教研組工作的量化評估》等,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自90年以來,“科研促教,科研興校”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青年教師先後在省地報刊發表論文、作品482件,獲地市級以上獎勵218篇次。1995年以來,先後有譚周壹、曾建中等4位青年教師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1996年、1997年《數理化園地》、《晨鐘報》先後創刊。
通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始走出了低谷,出現了勃勃生機。1997年高考,肖藝摘取了市文科桂冠;1998年高考,曾石以665分的成績獲婁底地區理科狀元,考入北大。1999年高考,學校以11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的指標。
2000年,學校在學生人學基礎差(全市前600名,三中僅佔28名)的情況下,高考上線112人,其中理科實驗班60人參考,上線58人。
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漣源市高考先進單位。
學校是婁底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從80年代至90年代末,多次獲得市、地田徑運動分組前三名,教工籃球隊獲過市教育工會的第三名。
學校團委從95年開始連續五年被評為漣源市共青團工作先進、紅旗單位。1997年,鄧秋桂在漣源市首屆五四群英表彰會上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共青團幹部”稱號。
1999年,晨鐘文學社獲毛澤東文學院組織評選的全國“百優”文學社團稱號。社員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作品100餘篇,徵文獲獎120餘人次。
2001年,課題“農村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與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研究”通過了婁底市教科所專家鑒定獲婁底市一等獎。
2001年譚周壹獲得婁底市首屆青年科技獎。
2001年175班學生謝姣在參加“光輝歷程”80周年徵文中獲得全國三等獎。
2001年9月,市教育局對學校行政作了較大的調整,肖育成從水洞底鎮學區調入我校任副校長負責全盤,李仲賢任支書,譚周壹任副校長抓教學。
是年10月15日-17日連續三天,婁底日報、婁底廣播電視報同時刊登了“漣源市第三中學(原漣源五中,純化中小)成立60周年校慶公告”。
10月26日,市委辦公室,漣辦通[2001]94號下發了《關於成立漣源三中建校60周年校慶籌備工作小組的通知》。工作小組由殷另姣、劉國濤、梁穩根任顧問,毛元貞任組長,張兆林、彭康生等7人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漣源三中,由李仲賢兼辦公室主任。
12月,高56班同學會捐款15000元,在田徑場南端建指揮台,上有三根大不鏽鋼旗竿聳入雲霄。高52班同學會捐贈兩隻高2米多的大理石石獅,立於校門左、右兩側。
12月,學校共發出校慶信函一萬餘封。《校友錄》完成編印。《喜慶六十華誕,闊步邁向未來》專題片攝製完成,並刻錄成光碟。慶典匯演節目已完成綵排。
12月,市委書記劉志偉、市長王日平,曾在學校工作過的著名書法家傅國欽,校友中有新化縣委書記劉佑華,湖北省軍區政委、少將曾求騰,婁底市教育局局長劉宏業分別為校慶題了詞。
12月30日,學校60周年校慶慶典如期在學校田徑場舉行。省、地、市有關領導參加了慶典。市委副書記殷另姣主持。市委書記劉志偉、市長王日平親臨慶典現場。王市長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講話。學校黨支部書記李仲賢作了題為“喜慶六十華誕,闊步邁向未來”的報告,歷任校長代表陳紹堯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校友代表婁底市教育局局長劉宏業、新化縣委書記劉佑華、懷化市花垣縣工程公司總經理鄧建華致了賀辭。會上,校長肖育成宣讀了三一集團總裁、校友梁穩根寫來的賀信並轉交了梁總的12萬元賀禮(其中10萬元作為獎勵基金)。慶典上還進行了精彩的文藝演出。
參加此次慶典的校友、嘉賓4000多人,車輛100多台,可謂盛況空前。慶典活動為期一天,校友們或訪師,或敘舊,或參觀,場面感人。
校慶得到了上級領導、廣大校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學校各項基本建設上去了,社會聲譽提高了。
2002年2月中國第17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站長王建國(初47班)、隊員周新贊(初50班、高七班)來信祝賀母校校慶取得圓滿成功,並寄來了他們全體隊員12人簽名的小隊旗。
2002年2月,吳夢周從六中調入任副校長負責全盤,肖育成任學校黨支部書記。
是2002年4月22日—23日,學校第21屆學生田徑運動會舉行。2002年5月,學生田徑隊參加漣源市第31屆中學生運動會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
2002年5月28日,鄧秋桂在婁底市第三屆五四群英表彰大會上獲“十佳青年科技創新能手”稱號。
2002年6月,在教育部關工委組織的“同一首歌”徵文中,199班學生梁靚等6人獲得縣市級以上獎勵,獲獎人數為市屬中學第一。
2002年7月20日,漣源市共青團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學校召開。漣源電視台作專題報道。
2002年8月,譚周壹調離漣源三中。學校行政班子作了大調整,鄧秋桂任教學副校長,楊激文任政工副校長,肖和軍任政教處主任,劉瑜忠任辦公室主任,鄧石堅任教務處主任,曾恕良任總務處主任。
2002年9月,肖和軍、曾干雄、彭德己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
2002年11月8日,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二級作家、《花季雨季》雜誌采編部主任向民勝先生來校為晨鐘文學社社員作“少年作家成才之路”專題文學講座。
2002年12月底,學校第五屆一次職代會成功召開,大會通過了《漣源三中結構工資方案》、《德勤能績年度考核實施方案》、《教師職稱評審方案》等7個方案。會上,校長吳夢周、工會主席毛東源分別作了《學校工作報告》和《工會工作報告》。校慶捐款紀念碑籌建。
是年,學校投資3萬元,新建了學校宣傳欄;投資3萬元,添置了室內廣播系統; 投資9萬元,購置了壓力鍋爐,方便了師生。投資8萬元,維修、改造了教師宿舍(第8棟)屋面、下水管道; 投資4萬元,添置了一體機、激光印表機,結束了老師長期用鋼板刻印蠟紙的歷史,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投資11萬元新建擁有40台電腦的計算機教室,學校衛星電視接收機房建成,有線電視節目送至教師住宅與每個教室。
2002年高考,學校再創輝煌。上重點本科30人,上600分的高分考生有毛耿、李健、楊萬里、鄧志義等6人,其中肖和軍任教的182班佔了4人。學校被評為市教育局“中小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漣源市“高考先進單位”、“婁底市會考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團委被評為漣源市“共青團工作、特色工作先進單位”、共青團工作目標管理三等獎。學校工會被評為市總工會“工會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肖和軍獲本年度漣源市立功人員。
2003年1月,投資3萬元建成了校慶捐款紀念碑。148個單位、706人在紀念碑上留名。校慶捐款(物)達70餘萬元,其中捐款萬元以上的個人有:梁穩根18萬元,鄧建華2萬元和立式空調一台,張建祥、李仲初、梁衛東各1萬元;捐款5000元以上的個人有:曾求騰、馮國文、周衛東、梁湖清。
2003年3月,學生參加婁底市高中生話題作文競賽7人獲獎,其中191班學生彭洲美榮獲一等獎。《梁穩根獎勵基金會漣源三中分會獎勵實施》制訂。
2003年3月26日,湖南省三一集團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李俊傑應邀為師生作“成功人生”專題學術報告。
2003年3月25日—26日,學校第22屆學生田徑運動會舉行,26人次破12項校運會紀錄。
2003年4月3日,梁穩根委派董事長助理李春才送來梁穩根獎勵基金3萬元。
2003年4月11日,中國創造學講師團首任團長關原成教授應校友梁穩根之邀為師生作“教你創造”專題學術報告。2003年4月18日,我國當代教育藝術家、世界知名學者、著名教育家、演講家、首都師大教授李燕傑應校友梁穩根之邀來校為師生作“智慧人生”演講。
2003年5月27日,梁穩根獎勵基金漣源三中分會首次頒獎,教師代表肖育成、肖福清、劉仁紹等11人,學生代表190班曾建彪等18人受獎。總獎金共計27680元。
2003年5月,學校晨鐘文學社在2003年第5期《花季?雨季》(下半月刊)文學社團專欄被推介,199班學生吳朝霞等7位學生作品發表。
2003年6月,學生參加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和湖南省教育報刊社組織的“慶世紀盛會,抒美好未來”大型徵文比賽,217班學生梁曉峰、200班學生劉正南獲二等獎,205班學生毛艷、190班學生曾喜梅獲三等獎。
2003年7月2日,三一集團總經理助理王如林轉來校友梁穩根董事長30萬元獎勵基金。
2003年8月,市委政府決定撤銷太和中學,教師、學生分期撤往立珊中學與三中,周紅湘等8位教師首批併入。是年秋,招收三個初中班。漣源三中再次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2003年9月,肖育成調離漣源三中。
2003年10月28日,學校投資10多萬元的多媒體教室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3年11月14日—16日,校友梁穩根派專人專車來校接肖福清、毛東源、劉仁紹、姚潔文等九位任課教師及校長吳夢周等11名教師代表去長沙參觀考察了三一工業城、三一重工生產車間。梁總熱情接待並勉勵三中人奮發圖強,重振三中雄風。
2003年11月22日,教育局組織全市教職工粉筆字比賽,學校榮獲市屬學校組團體總分第一名,曾干雄、鄧秋桂老師分獲一、二等獎。
2003年11 月底,學生參加第四屆“新圃杯”全國語文閱讀競賽,學校獲湖南省組織獎,199班學生劉明清獲省三等獎,210班學生鍾敏、205班學生毛艷獲婁底市一等獎。
2003年學校獲得“婁底市安全文明單位”、“漣源市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漣源市花園式單位”、“漣源市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學生奧賽11人次獲婁底市級以上獎勵,其中200班學生彭六生獲省生物奧賽三等獎。
2003年黃江紅獲本年度漣源市立功人員。
2004年元月在田徑場西端破土動工興建新食堂。
是2004年4月,市委政府下發了《關於漣源市高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學校教育改革拉開序幕。
是2004年4月5日—6日,學校舉行了第23屆田徑運動會,29人次破16項校運會紀錄。
2004年5月19日—20日,漣源市教育系統南部賽區教職工羽毛球賽在學校球場舉行,三中女隊獲團體賽第二名。
2004年5月26日,新學生食堂主體工程完成。2004年6月2日梁穩根獎勵基金第二次頒獎。教師代表李濟源、鄧秋桂、李建興、吳建義、黃江紅、李曙東6人,學生代表曾麗君、鄧松仁等36人獲得獎勵。總獎金38431.2元
2004年6月29日,全校教職工會上,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嚴夢雄傳達了高中改革精神,部署了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
是2004年年7月,太和中學全部解散,部分教師併入,初三分來3個班,此時初中部共有8個教學班。
2004年7月10日,學校新的行政班子確定。吳夢周被市委、市政府任命為漣源三中校長兼支書。教育局聘任鄧秋桂、肖和軍為學校副校長。楊激文任辦公室主任、劉瑜忠任政教處主任,肖和軍任教務處主任(兼),鄧石堅任總務處主任,曾恕良任初中部主任。“漣源三中教育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吳夢周任組長,制訂了《漣源三中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漣源三中教育改革教職工聘任方案》。
2004年8月,學校通過三輪聘任完成了所有教職工的崗位聘任。
2004年8月13日,學校食堂兼辦公樓竣工2004年8月14日,早餐新食堂正式營業。
是2004年9月4日—10日,高一新生軍訓。2004年9月18日第五屆五次職代會召開,楊激文當選為學校工會主席。
2004年10月—11月,由周棟權製作輔導、彭新華主講的網路課《背影》在婁底市語文網路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其課件同年在婁底市計算機作品製作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周艷芳、曾干雄在婁底市優質課競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
2004年10月中旬,省級課題《“人文孫水”專題研究學習網站》立項。
2004年11月16日,婁底市愛衛會來校檢查驗收省級文明衛生單位。
2004年11月底,學校投資36萬元的校園網建成,並開通了漣源三中教育信息網站。
2004年12月中旬,學校投資10多萬元,建立了熱水池,安裝了熱水管,將熱水直接送到了男、女生宿舍,開漣源市送熱水進學生宿舍之先河。拓寬了校門口水泥公路。
2004年12月25日,吳夢周、李建興去長沙同升湖國際實驗學校參加湖南省首屆“十佳百優”文學社團頒獎大會,學校晨鐘文學社榮獲“優秀文學社團”,捧回了第一塊省級獎牌。
2004年,全校教職工在新任行政班子的領導下,上下同心,狠抓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004年下期婁底市組織高中各年級統考,在生源質量較差的情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228班學生劉建強名列市第5名,221班學生鄧松仁名列市第24名,220班學生劉文義、221班學生劉文兵並列市第40名。
2004年9月,鄧秋桂被婁底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確認為“婁底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2004年9月,劉成貴、陳愛蓮分別獲婁底市優秀教師、漣源市優秀教師。肖和軍獲2004年度漣源市立功人員。學生參加奧賽7人次獲得婁底市獎勵,其中210班學生曾華安獲生物奧賽一等獎。226班學生肖煒在“珍愛生命,健康成長”徵文競賽中獲全國三等獎。
是年,學校先後獲得了婁底市安全文明單位、婁底市園林式單位、
婁底市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婁底市中小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漣源市共青團目標管理一等獎、漣源市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學校晨鐘文學社獲得湖南省首屆優秀文學社團稱號。
2005年5月,榮獲學校第三屆“梁穩根獎勵基金”的教師和學生前往長沙“三一重工”、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地參觀學習。
2005年6月,肖和軍、陳愛蓮、李建興、易徵兵、劉成貴、彭紅旗、李愛民、顏順初、劉媛斌、吳建清等老師榮獲學校首屆“十佳師德標兵”稱號。
2005年7月,學校購回150千瓦的發電機,解決了學校常因停電所帶來的困難。
2005年9月,周棟權老師撰寫的論文《試論現代教育技術與素質教育》在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論壇”徵文評比大賽中榮獲國家級一等獎,並作品已入選人民日報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獻《現代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
2005年12月,鄧松仁化學奧賽獲國家級三等獎,劉建強獲數學省一等獎。
2005年12月9日,學校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師劉仁紹因病逝世,享年85歲。
是年,李建興老師榮獲漣源市首屆“十佳師德標兵”稱號,李愛民老師被評為漣源市立功人員
2006年1月,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統一著裝,拍攝了第一張單位全家福。
2006年5月,學校大禮堂修葺一新,配置了192套餐桌餐凳和4台34英吋彩電,極大改善了學生們的就餐環境。
2006年8月13日,校長吳夢周率教務處副主任李建興,晨鐘文學社負責人曾健民老師赴北京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金葵花中國校園文學社作品評選及中國小作家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晨鐘文學社作為婁底市唯一單位榮獲“全國百優文學社團”稱號,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少工委副主任張曉蘭給三中頒獎。吳夢周、李建興、曾健民被評為“首屆金葵花中國校園文學優秀指導老師”;李建興榮獲“優秀論文獎”;鄧松仁、鄧志美、毛艷、李戴斌等八位同學獲“優秀作品獎”。
2006年10月,學校田徑隊參加市第34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榮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
是年,易徵兵老師被評為漣源市立功人員。
2007年1月,《婁底晚報》校園記者站進駐學校並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
2007年2月,姚春發從立珊中學調來三中任校長兼支書,吳夢周調離。
2007年3月,學校晨鐘文學社成為中國小作家地方活動基地,副校長肖和軍為基地主任。
2007年3月,漣源市高三地理學科分析會在學校舉行,學校校長姚春發作中心發言。
2007年4月,文學社會社負責人曾健民老師赴省文聯參加省校園藝術聯合成立大會,學校當選為第一批會員單位,中國作協副主席譚談為學校晨鐘報題詞:“希望晨鐘的鐘聲更響亮”。
2007年4月19日,高二文科240班童詠琴在指導老師戴永勝老師的帶領下代表湖南省赴北京參加第二屆“恆源祥文學之星”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榮獲全國一等獎並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典禮,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07年7月,學校任課教師分科分批參加湖南省新課程改革培訓。
是年,學校榮獲婁底市德育先進單位、婁底市文明單位稱號。
學校晨鐘文學社榮獲湖南省第二屆“優秀文學社團”稱號。肖和軍副校長、曾健民老師分別得獲校園文化先進管理工作者和優秀指導老師榮譽稱號。
劉媛斌老師榮獲“巾幗建功標兵”稱號,李愛民老師獲得婁底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彭紅旗老師榮獲漣源市“優秀教師”,曾健民老師被評為立功人員,鄧月勇、吳峰老師榮獲漣源市“優秀班主任”稱號,梁光明、曾健民老師獲漣源市“高考先進個人”稱號。
李雨薇同學在教育部關工委組織的全國青少年主題教育“知榮明辱樹新風”徵文中榮獲全國二等獎。
2008年4月,婁底市2008年地理高考學科分析會在學校舉行。劉闊卿老師的專題課《氣象災害》獲婁底市一等獎。
2008年4月26日至29日,肖理嫦率258班謝娟同學代表湖南省赴上海參加第三屆“恆源祥文學之星”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現場總決賽,榮獲全國一等獎。
2008年5月,在漣源市中學生迎奧運促環保知識搶答賽中,學校代表隊榮獲二等獎(第二名)。
2008年5月19日下午2點28分,全校師生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默哀3分鐘。自5?12大地震以來,全校師生為災區捐款合計四萬八千餘元。
2008年5月27日,美術教師謝小和代表婁底市赴張家界參加湖南省優質課競賽,榮獲省級二等獎。
2008年6月,學校全體黨員27人,在姚春發書記倡導下,自願為四川災區交納特殊黨費1650元。
2008年7月,在婁底市迎奧運育才獎評選活動中,劉桂群老師被評為優秀體育教師。
2008年11月,校田徑參加市第36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榮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四名,被評為精神文明隊。
2008年11月7日,晨鐘文學社在湖南省校園文聯理事會擴大會議暨《新課程改革與校園文學》課題研究工作會議上被評為校園優秀文學社團,晨鐘報被評為優秀文學社刊,曾健民老師被評為優秀文學教育指導老師。
2008年12月,教務主任易徵兵赴長沙參加湖南省優秀教研員、教研組、會員頒獎大會,學校生物教研組榮獲2008年度湖南省中學生生物學科“優秀教研組”。
是年,李建興老師被評為漣源市立功人員,周自榮老師榮獲漣源市高考先進個人。梁艷同學參加教育部關工委舉行的“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徵文活動,榮獲全國三等獎。
普高四十年,老師們忠於職守,勤奮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普高40年來共招收高中275個班,高中畢業複習班12個,英語職高班2個。帶辦英語師資培訓班、衛生、農機班4個。畢業生16720人。初中共招收69個班,畢業生3000餘人。
六十八年來,學校歷盡艱辛,桃李欣榮、碩果累累,學校為國家培育了二萬三千餘名有用人才。三中學子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的革命和建設大競風流,為人類的進步與繁榮施展才華。
今日的漣源三中,硬體建設成績斐然;校園布局合理,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大大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三中人決心繼承和發揚六十年來的光榮傳統,謹遵“真誠團結、勤奮守紀、文明整潔、求索進取”的校訓,在三中史冊上再寫光輝篇章。
---J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