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濱海區的結果 展開

濱海區

濰坊市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5年8月,位於中國山東半島北部,渤海萊州灣南岸,是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的省級開發區。2010年4月正式獲批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陸域面積677平方公里,人口15萬,是全國最大的生態海洋化工生產和出口創匯基地,先後被評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國科技興海示範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山東省科學發展園區和循環經濟示範區”。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做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指示。山東省、濰坊市做出加快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徠態經濟區的重大決策部署,開發區作為濰坊市發展藍色經濟的先行區和示範區,承擔著代表濰坊積極參與“三區”建設,全面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的歷史使命。我們立足建設設施配套、產業發達、功能完善、生態優良、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濱海新城,面向全球公開招標,確定“一城四園”的規劃布局。

地理位置


濰坊市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山東半島北部,地處環渤海灣經濟帶的咽喉地帶。

歷史記錄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域自唐朝開始,經宋、元、明、清4朝,皆屬壽光縣(現稱壽光市)南皮鄉,駐地五台(現壽光市侯鎮)。
清宣統2年(1910年),全縣劃成15個自治區域,南皮鄉屬觀海區。
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后仍襲之。
1932年(民國21年),壽光縣國民黨政府奉命將15個區並為10個區,觀海區為第九區。
1942年10月,壽光縣九、十區與濰縣四、五區組成壽濰縣,縣府駐劉家呈子村(現濱海開發區西城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劉家呈子村)。
1944年4月壽濰縣撤銷,5月建昌濰縣(包括昌邑市部分區、村)。
1945年10月,昌濰縣撤銷后,第九區復屬壽光縣,區駐地先後在榆樹園子、七里庄、劉家呈子(現濱海開發區西城大家窪街道辦事處榆樹園子、七里、劉家呈子)等村。
1948年7月第九區改稱望海區,駐地先後在東黑村、道口村,1950年5月改稱第九區,駐道口村,1953年更名為道口區。
1955年4月從道口區析出成立漁業區,駐大家窪村(現濱海開發區西城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大家窪村)。
1958年2月撤區並鄉,設大家窪鄉,同年9月,建海濱人民公社。
1959年公社機關由石橋村(現濱海開發區西城大家窪街道辦事處石橋村)遷至道口村,改稱道口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從道口人民公社析出,建大家窪鎮(2005年1月改稱大家窪街道辦事處)。
1995年8月15日,以山東羊口鹽場、濰坊純鹼廠和壽光市大家窪鎮(現濰坊濱海西城大家窪街道)為依託,成立濰坊海洋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濰坊濱海西城區),面積283平方公里。
2002年9月12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5年12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定為省級開發區,定名“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
2010年5月,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正式獲批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行政規劃


區位空間和發展前景
濱海區
濱海區
濰坊濱海處于山東半島幾何中心、渤海經濟圈咽喉要地,北接京津冀、南聯長三角,東依青島都市圈、西傍省會都市圈,是山東四大海洋經濟新區之一、國家“飛地經濟”試驗區、省市新舊動能轉換的空間。濰坊北部沿海陸域面積268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74平方公里、海岸線160公里,其中濱海區陸域面積67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10平方公里、海岸線69公里,約358平方公里的工礦建設用地,在全省全國具備產業集群承接能力。
產徠業基礎
濰坊濱海是國家環渤海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國家環渤海南岸高端石化基地。集中布局高端化工、先進位造、文化旅遊、臨港經濟、商貿居住等五大版塊,統籌推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義大利航空動力城、激光智能再造、3D列印產業鏈等戰略新興項目入駐;濰柴重機、一汽凌源高端皮卡、冀凱科技智能化高效採掘裝備產業化項目,中化弘潤石化、新和成藥業、中海油海化集團石化鹽化一體化等一大批企業集聚。
交通樞紐
京滬高鐵東線、環渤海高鐵在濱海區交匯,建成后濱海區將成為高鐵樞紐,到北京1.5小時,到上海2.5小時。
濱海距濰坊北高鐵樞紐26公里、青島膠東國際機場95公里(高鐵18分鐘)、濰坊新機場30公里。規劃建設中的軌道交通與濰坊中心城區快速直達,磁懸浮專線同步規劃建設中。區內益羊鐵路、德龍煙鐵路貫通內外,兩港高速建成后,與濰日高速將青濰日三大港口融合連接,形成以濱海為中心基點的海陸空立體交通新格局。
港口物流
濰坊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對台直航港口,是山東半島以西地區最近出海口岸,現有國內外航線60多條,擁有生產泊位45個,3.5萬噸級航道通航、5萬噸級航道加快建設。依託濰坊港,主導運營的魯遼運輸大通道、“營滿歐”海鐵聯運、中歐班列等,帶動山東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國家綜合保稅區與港口協同發展,打通進出口雙通道。當前正借渤海灣港組建之機,建設億噸大港。
現代職教
省部共建的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落地濱海,規劃建設的30平方公裏海洋科技大學園,已聚集15所院校科研機構、8萬師生。山東海洋技術大學是我國首批混合制應用型本科大學,正在加快建設。山東省公共實訓基地,建有8大省級實訓平台,全面服務於規模企業中試及院校院所實訓。全區各級研發平台174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38家,創新戰略聯盟4家。立足“招才引智”,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12家,引進“兩院”院士、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69人。
環境服務
濱海區基礎設施完備,“七通一平”配套至項目周邊。建有四川神州天立學校、上海新紀元學校等多所基礎教育學校,三甲醫院2家,溫德姆至尊溫泉酒店、迪拜國際酒店、弘潤融匯溫泉度假酒店等5家五星級酒店。全區實施了免費公交、免費15年基礎教育、免費有線電視等惠民政策。
中央城區
中央城區大力發展商務辦公、金融服務、總部經濟、創業孵化等高端服務業態,致力於打造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現代海洋城市核心區。以海洋科技大學園為依託,打造職業教育創新園區,全部建成后,將達到60所院校、30萬人規模。科創園集中布局高新技術研發機構和企業,實現大學園、科創園以及中外合作產業園協同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中外合作產業園(濱海產業園)
中外合作產業園是國家“藍黃”戰略確定的“四區三園”中的“三園”之一,是濰坊市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區域,主要發展以濰柴重機為龍頭的海工裝備產業,以紅旗機電、華創機器人等為龍頭的智能裝備製造產業,以濰坊濱海集成電路產業園等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和農機裝備等產業。
旅遊度假區
以“歡樂海”為理念,結合淺灘資源,重點發展風箏衝浪、溫泉度假、漁鹽文化、會議餐飲、休閑體育、海上運動等旅遊產業,建設美麗海洋城。
先進位造產業園
濱海區
濱海區
先進位造產業園主要發展機械裝備、汽車製造、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瑞馳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以鼎成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加快形成,以頤傑鴻豐、億佰通等為代表的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初具規模。
海港經濟區
依託濰坊港、濰坊綜合保稅區北區,重點建設山東高速物流園、森達美物流園、中糧糧食儲運物流園、弘嘉孚現代物流、寶能智慧城市供應鏈中心、亞琦·濰坊物流商貿城等,打造集加工製造、保稅倉儲、貨物交易於一體的現代化航運物流中心。
綠色化工園
以山東省政府批複的第一批化工園區為載體,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海洋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產業。依託現有的弘潤1200萬方國際原油超市及重芳烴、中海油石化鹽化一體化等為龍頭的高端化工和以新和成北方總部基地等為龍頭的生物醫藥,加速產業聚集。

資源


區內擁有400多平方公里可直接開發利用的工礦存量用地,辦理土地手續方便快捷。海岸線長69公里,淺海灘塗面積13.5萬畝,有廣闊的潮間帶和灘塗資源,繁衍生息著魚、蟹、蝦、貝等海洋生物達500多種,海水養殖、水產品加工具有廣闊前景。
開發區內地下滷水儲量豐富,含鉀、鈉、鈣、鎂、溴、碘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元素,地下滷水埋藏淺,易開發,發展海洋化工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地下滷水靜儲量60億立方米,年產原鹽800多萬噸,溴素6萬多噸,分別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年產純鹼200萬噸,氯鹼25萬噸,氯化鈣50萬噸,石油加工能力400萬噸,已有純鹼、溴化物等11種產品產能全國第一,在發展生態海洋化工、先進位造業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區鎮概況


150平方公里濱海水城,包括科教創新區、商務居住區、旅遊度假區三部分。以“歡樂海”的理念建設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現已完成旅遊規劃,投資150億元的國際影城項目正在規劃設計,投資8000萬元的龍府旅遊項目明年底建成投用。沿海防護堤二期工程全長20公里,包括拋石堤壩和內海側吹填工程,總投資15億元,圍圈海域50平方公里。工程採用水上船拋石與陸路車輛運輸相結合的水、陸兩種方式齊頭並進。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4.5億元,石方拋填210萬方,吹填防潮閘圍堰60萬方,沿海防護堤二期堤壩工程年底實現貫通合攏,全部工程2010年底竣工。以“太陽城”的理念建設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起步區3平方公里。總投資1.6億元的吹填造陸工程,已完成吹填土方1000萬方,造陸2平方公里,投資2.2億元的六條城市主幹道路正在建設。綜合商務中心、酒店、金融港、企業總部、學校、居住等建築和景觀設計方案已經確定,年內全面開工。以“希望城”的理念建設科教創新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起步區12平方公里。投資12億元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投資1.5億元的創業大廈項目明年7月份投入使用。已有12家職教院校確定入駐,5家已開工建設,7家正在規劃設計,近期開工建設。以“幸福城”的理念建設商務居住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起步區3平方公里,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原寒亭區央子鎮現劃為“東城區”;划入的原壽光市大家窪鎮現為“西城區”

產業項目


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
先進位造業產業園:規劃面積16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裝備製造、機械電子、新型材料等先進位造業項目。已引進濰柴控股、新和成藥業等106個項目,總投資320億元。生態化工產業園: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循環經濟型生態海洋化工和石化產業。現有中國海洋石油、以色列化工等360多家企業,總投資400多億元。綠色能源產業園: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為主的綠色能源產業。投資15億元的華能風電項目即將併網發電;一期投資120億元的國電新能源項目近期動工建設。海港物流園: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臨港物流、加工配送等項目目前,已有森達美物流、海正物流等10多個項目入駐,總投資60多億元。我們將抓住當前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大科學投入,推進綜合開發,努力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中率先崛起,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中實現突破,在國家環渤海經濟圈建設中有所作為。

人口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濱海區常住人口為1367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