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台
冰井台
冰井台,是曹操三台(銅雀、金虎、冰井)之一。位置見銅雀台條。建安十九年建於銅雀台北。因上有冰井而得名,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間,南距銅雀台六十步。臨漳古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古鄴臨漳,是建安文學發源地,佛教文化繁榮地,鬼谷子誕生地,西門豹投巫治水發生地,銅雀台所在地。
冰井台修築於距今約1800年前。東漢末年曹操打敗袁紹佔據鄴城后,營建鄴都,並以鄴北城西北部的城牆為基,修築了著名的銅雀台、金鳳台、冰井台“鄴城三台”。中間有閣道式浮橋相連結。銅雀台與金鳳台之間的聯繫也是這樣。所以三個台每台既有獨立性又是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冰井台上有三座冰室,每個冰室內有數眼冰井,井深十五丈,儲藏著大量的冰塊、煤炭、糧食和食鹽。(水經注)
冰井台位置
北宋時,冰井台上還有曹魏初建時的鐵梁。韓琦在安陽築休逸台,從冰井台上搬走四根鐵梁。韓琦築台曰:“休逸台得魏冰井台鐵梁四為柱。”《安陽縣誌卷十三》。
元代許有壬還親眼看到過冰井台。但到了至正五年(1345年)冰井台就被漳水沖毀一角,台身殘高三丈,周圍僅一百多步。(《河朔訪古記》)。至明朝中期,冰井台還遺跡可循,“舊基略無可見者,今惟三廢台存”。(嘉靖《彰德府志》)
崇禎三年(1630年)呂維祺在《登銅雀台二首》詩中說:“所謂南城、北城、金鳳、冰井皆不可復識,惟見孤台荒廟,漳水湯湯而已。”他說的“孤台”指的是銅雀台,實際就是現在的金鳳台。從呂詩跋語中可知,冰井台在明末已被漳水沖毀。
冰井台是用以貯藏冰塊、煤炭、糧食等物,準備在緊急時應用,實有戰備意義。
冰井台位於鄴城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鄴城考古隊啟動鄴城三台之銅雀台、冰井台兩台勘探邊界考古項目,邊界探明后將會對兩台進行復修,屆時鄴城三台將重現昔日風采。
隨著曹操墓引發的爭論和新版電視劇《三國》的熱播,位於臨漳縣境內的鄴城三台遺址又一次納入人們視野。鄴城三台是指金鳳台、銅雀台和冰井台,三國曹魏時期曹操依鄴城西城牆北半部修建。多年來,經過戰火的洗劫和漳河的沖刷,現僅剩下金鳳台台基和銅雀台部分台基。臨漳縣自去年對金鳳台實施本體加固保護工程,現在又聘請專家學者對銅雀台和冰井台實施了重新勘探邊界工程,進一步探清銅雀台和冰井台的具體邊界等位置信息。
據介紹,銅雀台和冰井台具體邊界探明後有望重現兩台的舊姿,這對鄴城遺址的科學保護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對鄴城遺址的開發和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