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毛大丁草的結果 展開

毛大丁草

桔梗目菊科植物

毛大丁草,學名:Gerbera piloselloides (Linn. ) Cass.。別名兔耳風[雲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頭翁(《滇南本草》)、白眉、一柱香、撲地香、白花一枝香、頭頂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貼地香。無風自動草(《修訂增補天寶本草》),貼地風(《廣西中獸醫藥植》),貼地消(《江西民間草藥》)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粗壯,密被白色綿毛;鬚根多數,暗褐色。葉基生;有短柄;葉片質軟而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4.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幼時上面具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白色綿毛。全草藥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熱不退、產後虛煩及急性結膜炎等。

形態特徵


毛大丁草
毛大丁草
多年生、被毛草本。根狀莖短,粗直或曲膝狀,為殘存的葉柄所圍裹,具較粗的鬚根。葉基生,蓮座狀,葉片干時上面變黑色,紙質,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稀有卵形,長6-16厘米,寬2.5-5.5厘米,頂端圓,基部漸狹或鈍,全緣,上面被疏粗毛,老時脫毛,下面密被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有灰銹色睫毛;中脈在下面粗壯,並顯著凸起,側脈6-8對,極纖細,基部與中脈平行下延至下一側脈基部匯合,網脈不明顯;葉柄長短不等,長1-7.5厘米,被綿毛。花葶單生或有時數個叢生,通常長15-30厘米,有時可達45厘米,頂端棒狀增粗,無苞葉,或罕有具1枚鑽形苞葉者,密被毛,毛愈向頂部愈密,下部的呈灰白色,中部的淡銹色,上部的黃褐色。
毛大丁草
毛大丁草
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於花期直徑達2.5-4厘米;總苞盤狀,開展,長於冠毛而略短於舌狀花冠;總苞片2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外層的短而狹,長8-11毫米,寬0.7-1毫米,內層長14-18毫米,寬1-1.5毫米,背面除干膜質的邊緣外,被銹色絨毛;花托裸露,蜂窩狀,直徑約6毫米;外圍雌花2層,外層花冠舌狀,長16-18毫米,舌片上面白色,背面微紅色,倒披針形或匙狀長圓形,長為花冠管數倍,頂端有不明顯的3細齒,檐部內2裂絲狀,捲曲,長2-3毫米,退化雄蕊絲狀或毛狀,隱藏於花冠管中;內層雌花花冠管狀二唇形,長10-12毫米,外唇大,頂端具3細齒,內唇短,2深裂,退化雄蕊長圓形,基部有不明顯的短尾,頂端具鉤。中央兩性花多數,花冠長約12毫米,冠檐擴大呈2唇狀,外唇3裂,內唇2深裂,裂片長2-2.5毫米;花藥長約4.5毫米,頂端截平,基部的尾長約1毫米;花柱分枝略扁,頂端鈍,長約1毫米。瘦果紡錘形,具6縱棱,被白色細剛毛,長4.5-6.5毫米,頂端具長7-8毫米、無毛的嚎。冠毛橙紅色或淡褐色,微粗糙,宿存,長約11毫米,基部聯合成環。花期2-5月及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草叢中或曠野荒地上。

分佈範圍


產於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區。日本、尼泊爾、印度、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以及非洲均有分佈。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四川地區在3-4月播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26cm開穴,深約6cm,們淺底平,施人畜糞水后,每1hm2用種子約3750g,混到攔有人畜糞水的草木灰里,使成種子灰,勻撒穴里,蓋草木灰至不見種子為。

田間管理

播種后,天旱要澆水。播種當年中耕除除草、追肥4次。第1次苗高3-4cm時,追施清淡人畜糞水提苗。第2次在苗高10-13cm時進行,並勻苗、補苗,每穴留苗4-5根。第3次在7-8月。第4次在10-11月。第2次3-4月再中除、追肥1次,肥料均施用人畜糞水。
病蟲防治
蟲害有蛞蝓、蝸牛和蚜早;蛞蝓;蝸牛可在早晨撒鮮石灰粉防治。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熱不退、產後虛煩及急性結膜炎等。
功用主治
宣肺,止咳,發汗,利水,行氣,活血。治傷風咳嗽,哮喘,水腫,脹滿,小便不通,小兒食積,婦人經閉,跌打損傷,癰疽疔瘡,流注。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小兒食積。"
②《分類草藥性》:"散寒,治咳嗽,風濕。"
③《天寶本草》:"治癰疽,發背。"
④《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宣肺氣,發汗,散寒消風,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⑤《江西民間草藥》:"偏頭痛,齒痛;小兒高熱煩渴、急驚風,水煎服。疔瘡搗敷患處。"
⑥《四川中藥志》:"治陰虛白帶,夢遺精滑,面部浮種。並外塗巴骨流痰。"
⑦《閩r本草》:"去濕,行氣,利水,通經破瘀。治水腫,脹滿,疝氣,偏墜,黃胖,經閉,食積,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傷風咳嗽:兔耳風二錢,虎耳草二錢。煎水一次服。
②治咳嗽哮喘:兔耳風一兩,蒸蜂蜜吃。
③治肺癰:兔耳風二兩。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水腫:毛大丁草、披地掛、紅糖各一兩,酒四兩。上藥二味,用清水二碗煎成一碗,然後加糖酒燉服。每日一劑,連服三天。
⑤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鮮毛大丁草一兩。洗凈煎湯,沖冰糖,日二服。
⑥治痢疾:鮮毛大丁草二兩(乾的一兩),水二碗煎成八分,調糖或蜂蜜飯前內服,連服三次。(④方以下出《閩東本草》)
⑦治氣滯胃院疼痛:毛大丁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或洒水燉服。
⑧治風寒泄瀉:毛大丁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⑨治風濕水腫:鮮毛大丁草一至二兩。水煎服。(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⑩治小兒疳積:毛大丁草三錢,同雞肝一個或豬肝二兩,加水煎湯,去葯,食肝及湯。(《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跌打損傷:毛大丁草五錢至一兩。水煎,兌甜酒服。(《閩東本草》)

性狀


乾燥的全草,葉叢生於基部,葉片皺縮,展開后呈矩圓形或卵形,葉面黑褐色,葉背棕褐色,被黃白色綿毛;質極脆弱,有時葉叢中留有一棕黃色的花,花梗中空。帶根的全草在根莖部叢生多數細長的鬚根,長可達11厘米,外表棕灰色,質脆,斷面黃白色。味澀。以乾燥、葉多、少破碎者為佳。
化學成份
根含毛大丁草酣(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羥基異毛大丁草酮(hydroxyisopiloselloidone),環毛大丁草酮(cyclopi-loselloidone)和去氧去氫環毛大丁草酣(desoxl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