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竹仁波切

祈竹仁波切

徠祈竹仁波切一九三六年藏曆七月初一生於西藏東部嘉絨地區的一個叫"霞渡"的小鄉村中(今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腳木足鄉)。距四川省成都市四百多公里,稱為"川北"地帶。區中有大藏寺(Dhe-Tsang,文史上亦稱"答倉"、"大澤"等異譯)等名剎,祈竹仁波切正是大藏寺的法台。

簡介


祈竹仁波切出生前,其父母就有不少吉祥的徵兆,其母更不斷夢到當地山上的隱士--第五世悉弘仁波切飛來降落於屋中的天台上。
祈竹仁波切出生的那一天早上八、九點時分,天上仍看到日、月及星同時高掛,村民都視之為少見的異像,而且在出生時,是被一層奇怪的胎衣包裹著的,看似一個肉球。
第一世祈竹仁波切名號為“達爾汗南索溫布官卡益西”(Khejok Tarhen Namso Kunga Yeshe),曾赴北京晉見乾隆皇帝,並得冊封、賜印及賜予很多官廷禮物,大藏寺中至今仍存有很多乾隆御賜印章、聖旨及布料等。
大藏寺的瑪哈嘎拉護法特別靈異。在一年一度的瑪哈嘎拉護法修持閉關中,全體僧人聚集殿中,由長老把殿門鎖上,往後的一周內僧人就在殿中誦經,食及睡也都在大殿中,絕不可離殿中斷(大殿中有廚房及廁所)。由於寺僧的修持嚴謹及護法與大藏寺的不共密加持,大藏寺的護法薰香粉極為靈驗,帶佩身上便能防止魔障及災劫,薰燒則能除病息災而得護法來臨加持。
祈竹仁波切從十歲入寺起,在大藏寺一共住了八年左右。依止洛桑達華大師學習藏文以及各種經論和儀軌。在十八歲的時候,徒步去拉薩色拉寺學經。色拉寺與甘丹寺哲蚌寺被稱為世界三大佛教學府。這三間寺院是專門提供僧伽教育的地方。學僧由西藏各地來到這三大寺中,接受佛學的教育,在三大寺畢業后,僧人可以回鄉弘法,也有些會入山進行閉關,有些則選擇進入密院進修密法。
在寺院中,祈竹仁波切除了課程上的師長外,另外也跟第二世薩巴仁波切(Gyalrong Sharpa Rinpoche)及立尊仁波切(Zhungpa Laptsun Rinpoche)學法。薩巴仁波切當時約七十歲,在開示時,對佛經中的任何一個詞,都可由多個角度詮譯,學問深不可測。在祈竹仁波切二十歲時,在大師與另外九位長老面前求授了比丘戒。
在入寺第二年,在帕綳喀大師的高足赤江仁波切(Trijang Rinpoche)面前聽受了菩提道次第教法以及灌頂。並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中,曾多次在西藏及印度接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開示,又隨大師受怖畏金剛及金剛瑜伽母灌頂等。自一九七一年起,大師便成為了祈竹仁波切心中的根本上師。

重返故鄉


在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零年間,又曾數次重返故鄉,並與當地政府及村民商量重建寺院事宜。重建成的大藏寺,有金頂大雄寶殿一座、供有十三米高彌勒佛的彌勒殿、供有八米高宗喀巴像的祖師殿、供有五米高千手千眼觀音像的大悲殿、供有鎏金不動佛像的不動殿、重建的祈竹樓、重建的堪康仁波切樓、方丈樓暨寺史文物館、辯經學院、佛學院、大型僧舍及集體用餐所用的食堂。在彌勒像及宗喀巴祖師像中,供奉多套《大藏經》、佛陀舍利阿底峽祖師遺灰、宗喀巴舍利發及歷代大師的聖物等無數。在寺院的外圍,又建造了裝有一千個轉經輪的圍牆及供朝聖繞寺轉經的小徑。在不久的未來,寺院還希望能提供藏醫學及西藏佛教工藝的教育與為當地民眾服務的藏醫、西醫流動義診車及義診站。(左圖:大藏寺基金會與紅十字會聯合組織的獻血活動)
在仁波切先後弘法過程中,所傳佛法內容被記錄整理成文字,先後在香港、台灣、內地出版。所涉及內容極廣,函括了顯密各個領域,有《浪丐心淚·祈竹仁波切自傳》、《本尊海會》系列本尊法門導修、《獅吼棒喝·佛教問答選錄》、《生死自在·極樂凈土日修、遷識、睡修法門開示》、《壽份無量·長壽之道及彌陀延壽法門開示》、《心生歡喜·兜率凈土上師相應法門導修開示》、《甘露心華·<道之三主要>釋義》、《甘露法味·<普善德根本>釋義》、《生死之輪·生死之輪圖釋義》、《福慧明燈·佛法入門導修開示》、《甚深微妙·<般若心經>釋義》、《西藏醫學點滴》以及《金剛瑜伽母生起次第導引》等著作。這些著作講解通俗、深入淺出,是學習佛法不可缺少的珍貴資料。
目前,祈竹仁波切仍然奔波於世界各地,弘法贈醫,利益眾生……

學佛之路


祈竹仁波切相冊
祈竹仁波切相冊
一九五七年,祈竹仁波切在色拉寺後山宗喀巴大師當年閉關的小屋中進行禁食閉關一個月。在關期中,只在每天中進食一、兩次以石頭研成而經過加持的石粉末,不食用其他正常食品。在閉關的後期,祈竹仁波切幾乎日夜修持而不需睡眠,身體變得充滿能量似的,絲毫不感疲累或睡意。在少量的睡眠中,夢到很多吉祥的兆像。在修成出關后,猶如換了一個新身體似的,在禪定等修持上亦大有進步。
除了這一次閉關外,祈竹仁波切在拉薩期間又曾用一周的時間,以一步一拜的方式繞拜了整個拉薩市。在色拉寺期間(一九五六年,入寺的第三年),祈竹仁波切又曾做過一次長途的朝聖。先由色拉寺到了查葉巴。這個聖地是度母的聖地,附近有許多聖者住過的山洞。先後朝禮了阿底峽大師閉關的山洞等聖地。在查葉巴朝禮后,便往甘丹寺參訪。此後,去了宗喀巴大師作加行閉關的澳卡地區。在澳卡,朝禮了大師禮佛三百五十萬拜的聖地,地上清楚可見由大師之聖身磨出的凹痕。
在朝聖中,祈竹仁波切又作了一次二十一天的白文殊師利閉關(在另一次往湖區時,亦曾作二十一天六臂瑪哈嘎拉閉關)。
在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初,到達了印度。先後朝禮了鹿野苑多次。這是佛陀成佛后初轉法輪、向最初五比丘說四諦之聖地。
在一九六六年九月初六佛陀為母上天說法后降凡紀念日中,祈竹仁波切依照傳統答辯三場及在長老前應考背誦,順利得到了三等"格西"學徠位。在一九七二年底,祈竹仁波切進行了一次傳統的大閉關。閉關期中每天凌晨三點開始上座修持,每天修持達十六小時以上。在初入關的大概半年中,依次完成了十萬遍皈依偈修誦、十萬次頂禮及十萬次水供等各種前行。完成加行后,正式開始修本尊法門。在四年後,進行了護摩火供等圓滿法會,結束了為期四年(一九七二年藏曆十一月廿五至一九七六年同日凌晨)的閉關生活。
在一九八五年,應路敦長老邀請,祈竹仁波切至澳洲弘法。
在一九九二年首次巡迴弘法中,祈竹仁波切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及台灣多個地方說法及贈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