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達
中國有機化學教育家
徐景達,天然藥物化學家,有機化學教育家。中國人蔘現代醫藥學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專家並做出重要貢獻。曾任中國藥學會理事,吉林省藥學會理事長,全國人蔘協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從事高教科技50年成績顯著,被日本明治藥科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其科研成果先後獲省、衛生部科技進步獎多項,發表論文百餘篇。另外也有電影美術師等同名名人。
徐景達
1929-1934年 在吉林省兩極中學校學習。
1934-1935年 日本東京東亞學校日語專修科高級班。
1935-1936年 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現為東京理科大學)預科肄業。
1936-1940年 日本東京,明治藥科大學藥學專門部第15期畢業,獲藥學士學位,同年獲藥師資格。
1940-1948年 任大陸科學院衛生技術廠衛生化學研究室研究士,兼東方醫學院有機化學客座講師。
1948-1958年 長春軍醫大學(后改第三軍醫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化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8-2000年 任白求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科技開發中心高級顧問;藥學系名譽系主任。
2000年-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藥學院和基礎醫學院顧問。獲日本明治藥科大學名譽藥學博士學位。
徐景達,河北省樂亭縣人,1917年10月7日生於吉林省雙陽縣,中共黨員。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亞學校日語專修科、物理學校(東京理科大學前身),1940年畢業於日本明治藥科大學,獲藥學學士學位。畢業時通過日本文部省(相當於中國教育部)國家藥師考試,獲藥師資格。他是早期日本化學會和藥學會會員。2002年5月,日本明治藥科大學授予他名譽藥學博士稱號。
畢業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他抱著科學教育救國的願望,毅然返回遍地戰亂、災難深重的祖國。歸國后他被偽滿政府分配到大陸科學院衛生技術廠衛生化學研究室從事環境衛生、食品和藥品的研究工作。由於對教育的執著熱愛,他同時還兼任東方醫藥學院有機化學講師。
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革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春軍醫大學藥理教研室任講師。1951年由他著手建立了化學教研室,成為中國早期全軍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奠基者之一。1954年學校與天津第一軍醫大學合併為第一軍醫大學,他被任命為化學教研室副主任。1958年學校轉入地方,改為吉林醫科大學,他擔任化學教研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後於1978年學校歸屬衛生部,更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他晉陞為副教授、教授,仍擔任教研室主任工作。1988年他72歲時主動申請離休,但因學校需要,徐教授被學校返聘繼續從事有機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2000年6月,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吉林大學合併,藥學系改為藥學院,得到進一步發展,屆時他被聘為顧問。
徐景達是該校離休后返聘的惟一教授,從教50餘年,現已85歲高齡,仍然每天到實驗室指導新葯研究工作,為藥學事業和培養人才繼續發揮著餘熱。在他領導下的研究室,現已研究開發治療心血管Ⅱ類新葯3種(待審批)及中藥Ⅰ類抗癌新葯正在研究中。為了研究西洋參,他還不顧年邁體衰,赴加拿大和美國山區考察西洋參的栽培、加工及研究狀況。他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專業的執著精神,令國內外同行深為感佩。
徐景達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教育家,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他為了中日友好和中日學術交流,曾四次訪問日本,並多次應邀到他的母校—明治藥科大學作學術演講,受到該校師生熱烈歡迎和好評。至今仍擔任明治藥科大學同窗會中國支部的初代支部長。為促進中日技術和人才交流,他邀請多名日本學者來中國講學,組織學術交流活動,並介紹向日本學校廣島大學、昭和大學等派留學生學習深造。由於他對中日學術交流的貢獻以及在國內的學術成就和聲望,日本明治藥科大學於2002年在他85歲高齡時又授予他名譽藥學博士稱號。徐景達曾兼任中國藥學會第17屆和18屆理事、中藥、天然藥物委員會委員、老年藥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吉林省藥學會理事長、長春市藥學會理事長、吉林省化學會理事、吉林省科協委員、吉林省科委人蔘董事會專家組組長、全國人蔘協會名譽理事長等職。曾擔任原《中國藥學雜誌》編委、原《國外醫學中藥分冊》顧問、衛生部規劃教材《有機化學》主編、編委會化學組組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從五加科植物中提取人蔘次皂苷
人蔘
經過實驗,證實徐景達了這一設想,而且得出配基的抗癌活性比-Rh2還強,這一結果提示:開創人蔘製品Ⅰ類新葯大有希望!徐景達在人蔘的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領域,寓意創新,不懈追求,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他這種無止境的忘我工作精神,令每個與他共事的人都深深敬佩。長期跟徐教授在一起工作的許多年輕人都從心眼裡感嘆:“徐老活躍的科研思路和敬業幹勁,感染著我們也必須努力工作,不然會覺得心中不安”。為促進國際間學術交流和培養人才,徐景達還經常與國外科研院校進行技術合作研究,如:曾向日本廣島大學、昭和大學和明治藥科大學推薦他的學子研讀博士學位並開展技術合作,每送走一位學生他都要悉心教誨:“出去了要給中國人爭光,學完了要回來為國家效力”。他的學生也不負所望,例如他的學生邵春傑從刺五加中分離出新化合物13種,屬於五環三萜齊墩果酸型新皂苷,命名為刺五加苷。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學校科技成果一等獎(2000年5月白求恩醫科大學授予)。又如他的學生王廣樹從高山植物刺人蔘中分離出新化合物22種,也是五環三萜皂苷,命名為刺人蔘苷,該成果經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11月吉林省衛生廳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