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平

三國時期吳國武將

徠鄭平(—),字元先,號自強,今人。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加封征虜將軍,以千人守崢嶸鎮(今衢州市柯城區),遂家於此。

生平


好接賢士,談論古今;操演征戰,以身先之。部下千人,一飢則賑,一疾則療。元興元年(264)又進封金紫光祿大夫,新昌郡開國公,食邑1500戶。少子鄭濟,晉懷帝時任信安(今衢縣)令。現衢州鄭氏大多為其後裔。

事迹


吳天紀三年(279),年已73歲的鄭平,目睹吳國統治者的專橫殘暴和奢侈荒淫,加之晉武帝司馬炎意欲舉兵攻吳。內憂外患,遂萌發掛冠歸隱和舍宅建寺之念。他說:“桑榆景暮,感念於生寄死歸之說,崇尚釋教。雖道不相同,抑亦勸人為善之一端,非所以妄冀冥福也。居署舍為梵剎,延僧奉佛,而身且隱於山林之間。”翌年,晉武帝果然分兵六路攻吳,吳國亡。晉元康九年(299),鄭平去世,享年93歲。

紀念


據元代衢州路教授鄭子仁撰《始祖開國公舍宅建寺宋祥符來歷》中云:“今大中祥符寺,在府治西北隅,即吳崢嶸鎮是也。晉永嘉二年(308)戊午為吾始祖開國公舍宅所建。”梁天監三年(504)賜額曰:“鄭覺”。唐陸宣公贄曾助田千餘畝以飯僧眾。
唐神龍年間,改為“龍興寺”;唐元和年間,鄭平第十九世裔孫鄭式瞻任衢州刺史,捐資修葺,於寺中隙地建室數十間,供奉羅漢516尊,並建“會宗堂”,置鄭平遺像以祀之。宋景德年更寺名“景德”,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即以年號封天下寺,因稱“大中祥符寺”,相沿至今。元代曾幾經興廢,明嘉靖七年(1528)毀於火,二十三年與縣學(今市人民醫院)易址重建,清代又幾次重修,民國間又圮。
祥符禪寺,歷經滄桑,而今我們只能從鄉賢鄭永禧的懷古詩中去憑弔這座衢州古剎:“鄭覺千年額紀梁,余灰猶蓺殿前香。浮屠不保將軍宅,供養曾分宰相糧。紅葉落階參妙果,碧蘿滿壁掛斜陽。此間多少乘除事,靜聽鏡聲下竹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