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郝志峰的結果 展開
- 汕頭大學校長
- 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教授
- 邯山區交通局副局長
郝志峰
汕頭大學校長
郝志峰,男,蘇州人,數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汕頭大學校長。
199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5年,於華南理工大學任教。
2001年1月至8月,赴美國Rutgers大學任高級訪問學者。
2008年11月,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
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佛山科技學院院長
2021年7月,汕頭大學校長
2018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任命:郝志峰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任期5年。
2021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任命郝志峰為汕頭大學校長;免去郝志峰的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院長職務。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人選、美國數學會會員、教育部2001-2005年高等學校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數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工業與應用數學會理事長、中國決策科學研究會理事。獲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廣東省超級計算機應用產業聯盟的理事長、廣東省複雜過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從事高性能計算和海量數據挖掘研究。
研究方向
郝志峰
郝志峰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教委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二等獎、廣東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廣州市科協優秀論文二等獎,以及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2001、2005)、2007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等獎勵。入選了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獲得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他是教育部數學與統計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組委會委員、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廣州市科協常委、廣州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
學術成果
(1)郝志峰首次對Morita系統環提出四元對分解和四項正合列,該方法的提出為研究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注意到Morita系統環的同調理論的研究是國際上最著名的代數難題之一,德國著名代數學家C.Ringel在1999年代數學學術會議上發表的特邀演講中將其列為新世紀代數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之首。在Palmer和Roos(1974)、Fossum、Griffith和Reiten(1975)、Bass(1968、前美國數學會會長)、Dennis和Geller(1976)所給出的ψ=0或N=O情形下的部分結果后,長達二十多年裡,該問題毫無實質性進展。H.Bass等人提出的方法,只能考慮M=0或θ=0的特殊情形,而且掩蓋了結合性的交換圖,候選人所構造的新的巧妙分解則將這些交換圖清晰地表現出來,並突破原有的三項正合列,明確地給出一個四項正合列,將四元對的不同形狀呈現出來,這是一個閃光的結果,它反映著任一T模與R模,S模之間的關聯實質。然後採用維數轉移的方法及五引理,終於將關於整體維數、Ko群、有限維數和IBN性等等,使這些多年的公開問題徹底解決,這一進展為國際代數界所驚奇,Springer出版社的數學和統計Newsletter曾作介紹。
(2)自從美國著名代數學家E.J.Taftl980年提出Hopf代數對映階數的公開問題后,眾多代數學家循著Taft的方向前行,均碰到巨大的困難,沒有獲得真正有價值的結論,因此,1994年Taft在國際非交換代數年的演講中,再次提到該問題對Hopf代數的重要性,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是里程碑意義的。受此鼓舞,郝志峰另闢蹊徑,獨自地證明了一個非交換的Hopf代數結構定理,從而使該問題的解決豁然開朗,在國際上第一次完全把握了既約分支的對映階數,Taft教授對這一結果的獲得非常激動,曾邀請郝志峰赴Rutgers大學合作研究半年。這一結構定理是真正在Hopf代數意義下的結構定理,它突破了原有的余代數意義下相應定理,使得Hopf代數對映階數的計算通過轉移變得比較容易,此時,自由二次雙代數的結構也能由余模、Grothendick群進行分類。
(3)郝志峰在Hopf代數的同調理論和代數K理論中,成功證明了一條余代數Ko群定理,這是一個大膽有創新的思路,它揚棄傳統的關於余交換情形下的代數K理論的結構定理,因而很好地解決了Grothendick群在Hopf代數同態意義下的階數估計,且大大地超過國外同類的研究成果,使國外的相應結果成為特例。獲得的結論對領域內的這一公開問題給出了正面的回答,同時將國際上構造對偶余模的方法首次予以了統一,揭示了對偶余模本性,為同調余代數、余代數K理論的建立打下了基石。這些結果為國內外學者多次引用,被認為是余代數K理論方面最深刻的理論成果。另外,郝志峰還發現了對偶余模結構的外部的余模、余代數的表徵,第一次架起了同調代數和同調余代數的橋樑,解決了特徵為0的域上著名的余代數的Serre猜測,研究結果受到國內外代數界的矚目,並且通過建立的對偶變換中的元素、各範疇信息傳遞和轉移方式的關係,首度發現對偶中乘法和余乘法間的關聯,這不僅將10年來國內外的結果統一起來,而且對於Lie余乘法、量子余乘法有本質的推進,在國際上第一次完全解釋清楚了線性遞歸序列的Lie余積、量子積的結構和狀態,該方法在Lie代數、量子Yang-Baxter方程解的構造上得以檢驗,國際的《非結合代數的進展》專著特邀請郝志鋒完成其中的關於Lie余積的一章。
科研項目
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教育部霍英東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廣東省省部產學研項目、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22項。
在研類項目4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支持向量機的快速多分類演演算法的設計與分析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快速智能多分類演演算法的設計與實現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大規模web問答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雲計算模式下入侵檢測技術的研究
在教學改革和研究中,郝志峰為人師表,兢兢業業,態度嚴謹,注重教書育人及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突出現代數學教學法的應用,注重結合現代數學發展的新動態,勇於開拓,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成績顯著。郝志峰曾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項目、全國教學研究會項目、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工程項目、教育部網路課程示範項目、教育部理工科教學改革項目、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項目、廣東省新世紀教學改革項目、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等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12項。在國家教學基地的建設、大學數學網路教育的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次(2005),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兩次(2001、2005)。
在教學工作中,郝志峰不僅重視科學知識和研究方法,更重視數學模型與數學實驗這兩個現代數學教學的新模式的應用,指導學生參加美國及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全部獲獎,郝志峰擔任數學建模競賽教練員8年,任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委員、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廣東賽區副主任、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委員,曾獲得“全國優秀教練員”稱號。尤其是融數學建模於大學數學主幹課程的研究,獲得同行的認可,主編的教材獲得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系列教材5本。同時,郝志峰注意發揮網路教學的優勢,承擔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工程中的三門課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數學模型》(數學類共7門課程),其中《線性代數》是教育部首批20門網路教育示範課程中的唯一一門數學類課程;這些課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出版后,受到國內高校的普遍歡迎。
郝志峰積極推動國內大學數學教學改革從教學向教育學研究的轉變,他在擔任了教學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期間,在全國性的會議、國內12個省市的各類學校(北京、重慶、廣西、江西、江蘇、山西、河北、湖南、海南、廣東等),針對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的改革、數學建模思想的融入等教改難點,郝志峰做了專題邀請報告,其中,2003年,郝志峰受教育部委託主辦全國中青年大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2005年應邀在浙江大學、2007年在武漢的全國中青年大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上作專題輔導。
(包括:代表性著作及論文、獲獎及專利等)
1. 2008年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
2.2007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3.2007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4.2005年進入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獎勵計劃;
5.2005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6.2005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7.2002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8.1998年獲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二等獎(唯一完成人);
9.2001、2005年兩次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均為第一完成人);
10.2001、2003年兩次獲廣東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二等獎(均為第一完成人);
11.2000年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
12.1999年獲廣州市優秀科技論文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13.1999年獲廣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獎二等獎(唯一完成人);
14.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