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王街道

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下轄街道

待王街道,隸屬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地處焦作市中心城區東9千米。

1957年5月,為郊區待王集體農莊。2005年12月,改街道。截至2011年末,待王街道轄區總人口3.9萬人。 截至2020年6月,待王街道轄2個社區、6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待王社區。 

2011年,待王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2011年,待王街道財政總收入0.5億元,比上年增長23.2%。人均財政收入1193元,比上年增長27%。

歷史沿革


1957年5月,為郊區待王集體農莊。
1984年9月,改為待王鄉。
1986年6月,改鎮。
1988年9月,由郊區劃入馬村區。
2005年12月,改街道。 
待王街道
待王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待王街道轄待王1個社區和下馬、靳作、白庄、西待王、小王、義門、待王、王莊、小庄、東孔庄、西孔庄、北孔庄、張弓、范張弓、郭張弓、鄧庄、秦庄、王母泉18個村;設有9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待王街道轄2個社區、6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待王社區。 
待王街道區劃詳情
待王社區和諧家園社區西待王村待王村
王莊村小王村小庄村義門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待王街道地處焦作市中心城區東9千米,東與修武縣接壤,南鄰修武縣周庄鄉,西鄰焦作市區。街道辦事處駐地距馬村區政府3千米。總面積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待王街道地處太行山前平原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遞降,層次分明,地形各異。海拔87.7~299.4米之間。 
氣候
待王街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春雨雪稀少,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水熱適中。由於地勢傾斜和太行山屏障,氣溫略高。多年氣溫在14.2℃~14.8℃之間,極端最高氣溫43.39℃、極端最低氣溫-16.9℃。雨量適中。年8照時數2200~2400小時,無霜期216~240天。年均降水量603.5毫米。 
水文
待王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山門河,流城面積1.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待王街道有耕地面積28785畝,人均0.7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待王街道轄區總人口3.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00人,城鎮化率13.3%。另有流動人口1100人。總人口中,男性1.99萬人,佔51%;女性1.91萬人,佔49%;14歲以下0.65萬人,佔16.7%;15~64歲2.62萬人,佔67.2%;65歲以上0.63萬人,佔16.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8萬人,佔99.4%;有回、彝、蒙古、藏、滿、瑤等7個少數民族,共219人,佔0.6%。其中回族21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5.9%。 
2011年,待王街道人口出生率8.21‰,人口死亡率4.04‰,人口自然增長率4.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待王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 
農業
2011年,待王街道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 
待王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0669噸,人均273千克,其中小麥5049噸,玉米526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葡萄、杏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6萬畝,產量32噸;蔬菜種植面積118畝,產量3150噸。 
待王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4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羊飼養量0.3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牛飼養量0.1萬頭,年末存欄0.05萬頭;家禽飼養量11.3萬羽,上市家禽9.7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991噸,其中豬肉1700噸,牛肉108噸,羊肉38噸;禽肉145噸;禽蛋1387噸,鮮奶207噸;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8%。 
截至2011年末,待王街道累計造林8000畝,其中防護林5000畝,經濟林3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萬株,林木覆蓋率21.7%。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05萬畝,產量200噸,主要品種有葡萄。 
2011年,待王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452台(輛)。 
工業
2011年,待王街道初步形成了以鋁電、化工、新型建材、機械製造、醫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萬方工業集聚區。2011年,待王街道工業總產值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 
2011年,待王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4123人,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 
商業
2011年末,待王街道有商業網點5個,職工620人。 
2011年,待王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億元,比上年增長2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億元,比上年增長17%。 
郵政業
2011年,待王街道郵政業務收入5萬元。 
電信業
2011年,待王街道業務收入220萬元。 

交通


2011年,待王街道有有縣鄉(鎮)級公路6條,總長20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待王街道有幼兒園(所)4所,在所幼兒1424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3所,在校生1803人,專任教師1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56人,專任教師8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待王街道有文化站18個,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8個,建築面積900平方米,藏書10.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9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 
2011年末,待王街道有54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待王街道辦事處城鄉居民醫保參保工作會
2011年末,待王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8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8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10人,其中執業醫師51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住院手術241台次,出院病人1300人次。 
2011年,待王街道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248人,參合率達97.8%。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待王街道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社會保障
2011年,待王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9戶,人數185人,支出29萬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長1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人次,支出0.25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8戶,人數1003人,支出100.7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人,支出3.8萬元,比上年增長28%;農村醫療救助11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96人次,共支出27.8萬元,比上年增長47%;農村臨時救濟320人次,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2.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36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1.9畝,倒塌房屋48間,直接經濟損失270萬元,救災支出15.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6.1萬元,比上年增長23%。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1個。 待王街道辦事處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投遞點12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2萬件,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1000冊。 
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000門,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0.4%,比上年提高0.06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7萬戶,比上年增加200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69.2%,比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20千米,主幹電纜達2400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0.4萬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0.3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3萬戶,比上年增加100戶。 

文化


● 地名由來
待王街道因武王伐紂時,當地群眾於雪夜中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