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旅

詞語

【詞目】禁旅

【拼音】jìn lǚ

【注音】ㄐㄧㄣˋ ㄌㄩˇ

【釋義】猶禁軍。《南史·劉懷珍傳》:“懷珍年老,以禁旅辛勤,求為閑職。

引證釋義


猶禁軍。
《南史·劉懷珍傳》:“懷珍年老,以禁旅辛勤,求為閑職。”
《北史·楊寬傳》:“孝武與齊神武有隙,遂召募驍勇,廣增宿衛,以寬為閤內大都督,專總禁旅。”
《舊唐書·憲宗二十子等傳論》:“自天寳以降,內官握禁旅,中闈纂繼,皆出其心。”
蘇轍 《上皇帝書一封》:“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內郡之禁旅。”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許季升瞻遐矚幽,清氣見於禁旅;何世光調停折衝,權用究於天宰。”
魏源聖武記》卷十一:“其後遂以京師者為禁旅,而分鎮各省者為駐防,定兵額約二十萬。”
《清史稿·禮志九》:“世祖統一區夏,數幸南苑,令禁旅行圍,始立大狩扈從例。”參見“禁軍”。

禁旅八旗


基本解釋:
清代駐防京師的八旗兵。有領侍衛府(統轄親軍)﹑八旗驍騎營﹑八旗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又有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八旗步軍營﹑內府三旗﹑火器營健銳營虎槍營等。
詞語分開解釋:
禁旅:猶禁軍。
清代滿族戶口以軍籍編製,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正白﹑正黃﹑鑲黃為上三旗(亦稱內府三旗)﹐隸屬親軍﹐其餘五旗為下五旗。清初將歸附之蒙古﹑漢人﹐又編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官員平時管民政﹐戰時任將領。旗民軍籍為世襲。參閱《清文獻通考.兵一》﹑清昭槤《嘯亭雜錄.八旗之制》。 2.對清軍和滿族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