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葛兆光,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1986)《道教與中國文化》(1987)《中國思想史》(兩卷本,1998,2000)《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10世紀》(1995,2006)、《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2011)《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2014)等。曾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1988)、第一屆“長江讀書獎”(2000)、第一屆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屆Paju Book Award(韓國,2014)、第26屆“亞洲·太平洋”大獎(日本,2014)等。

2017年7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的通知,葛兆光任國家教材委員會的專家委員。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概述

葛兆光教授
葛兆光教授
葛兆光,男,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198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蘇省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1992年至2006年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1968年上山下鄉,1971年10月至1978年3月在貴州省凱里縣磚瓦廠、農藥廠、供銷社當工人,1978年於當地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班。曾任揚州師範學院(今揚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任國家古籍整理領導小組成員,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古文獻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聘教授及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台灣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任職履歷

1968年,貴州省凱里第一中學畢業。
葛兆光教授
葛兆光教授
198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本科畢業。
198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
1984-1992年,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1992年-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
1994年6-9月,日本京都大學訪問學者
1997年9月-1998年1月,香港浸會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1月-7月,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2-9月,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10-11月,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
2007年3月至2013年6月擔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2017年7月3日,任國家教材委員會的專家委員。
北京大學、安徽大學、四川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中國的宗教史和思想史。歷史學,專門史及歷史文獻學。

個人作品


已出版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禪宗與中國文化》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
《禪宗與中國文化》1988台北東華書局
《禪宗與中國文化》韓文本1990韓國漢城東文選書店
《道教與中國文化》1987上海人民出版社
《道教與中國文化》1988台北東華書局
《道教與中國文化》1993日本東京東方書店
《道教與中國文化》韓文本1993韓國漢城東文選書店
《古代詩文要籍詳解》1988北京出版社
《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1989香港中華書局
《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修訂本1998遼寧教育出版社
《想像力的世界--道教與唐代文學》1990北京現代出版社
《清華漢學研究》1994-
《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1995北京大學出版社
《葛兆光自選集》199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1998清華大學出版社
《唐詩卷》1994浙江文藝出版社
修訂本《唐詩選注》1998浙江文藝出版社
《中國經典十種》1993香港中華書局
《中國經典十種》1996風雲時代出版社
《中國經典十種》韓文本1996中文出版社
《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1995北京大學出版社
《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
《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1998清華大學出版社
《域外中國學十論》2002-10復旦大學出版社
《智術無涯:城市新語》2002-5百花文藝出版社
《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2002-1清華大學出版社
《屈服史及其他》2003生活·讀本·新知三聯書店
《晚唐風韻》2004中華書局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2005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續編》2012-1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增訂版)》三卷正續編合集增補2019-05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古代中國的歷史、思想與宗教》2006-10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無風周行》2007-07上海書店出版社
《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2008-12上海古籍出版社
《看瀾集》2010-8復旦大學出版社
《本無畛域》2010-11海豚出版社
《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2010復旦大學出版社
《穿行書林斷簡》2011-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2011-03中華書局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2011-07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古詩文要籍敘錄》,與章開誠合著2012-04中華書局
《中國思想史》(三卷本)2013-06復旦大學出版社
《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2013-07聯經出版公司
《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2014-03中華書局
《且借紙遁:讀書日記選:1994~2011》2014-08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2014-04牛津大學出版社
《朝鮮通信使文獻選編》2015復旦大學出版社
《交錯的東亞宗教》2015-08史語所
《古詩文初階》2016-05復旦大學出版社
《殊方未遠》2016-08中華書局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2017-0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英文版《Here in 'China' I Dwell》2017-04Brill出版
《餘音》201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唐詩選注》(新版)2018-06中華書局
What Is China?2018-02Belknap Press出版
《側看成峰:葛兆光海外學術論著評論集》2020-07中華書局
《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2020-01福建人民出版社

隨筆集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門外談禪》1991浙江文藝出版社
《佛影道蹤》1994廣東旅遊出版社
《考槃在澗》1996遼寧教育出版社
《作壁上觀──葛兆光書話》1997浙江人民出版社
《學術薪火:三十年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科畢業論文選》1998-
《並不遙遠的歷史》2000湖南文藝出版社
《走進清華/中華學府隨筆》2000四川人民出版社
《豐子愷護生畫集選》2000中華書局
《在異鄉聽雨看雲》2003山東畫報出版社
《八方風來:復旦文史講堂之一》2008中華書局
《祖堂集》2018選編

譯著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通向禪學之道》(日本鈴木大拙原著)1989上海古籍出版社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地點獲獎結果
1988“禪宗與中國文化曾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獲獎
2000第一屆“長江讀書獎”-獲獎
2009第一屆Princeton Global Scholar-獲獎
2014第三屆 Paju Book Award韓國獲獎
2014第26屆“亞洲·太平洋”大獎日本獲獎

社會任職


中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正派、認真、不媚不俗構成了他鮮明的個性。他查資料,一定要找儘可能完整和獨特的資料;他寫文章,就一定要
葛兆光教授圖片
葛兆光教授圖片
寫出自己的風格;課程已教了多年,講義內容卻在不斷更新,哪怕是只加一個小小的典故,他也都“精雕細刻”,“認真得近於刻板”。也許正是這一鮮明個性,才使得他在出版了《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晚唐風韻》《中國經典十種》《中國禪思想史》《中國古典詩歌基本文庫·唐詩卷》等一系列在海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專著后,又花了近四年的時間,推出了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的著作《中國思想史》權威人士評價讀書“突破了以往描述觀念的歷史嬗變的思想史寫法,試圖從知識、思想與信仰三者的經緯交錯中、從精英與世俗之間觀念的互動中揭示中國文明構成及發展的複雜底蘊。”第一卷1998年5月出版,初版的一萬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售罄,各地仍需求甚殷,而且引發了“怎樣重寫學術史”的討論,從理論上對史學傳統與歷史詮釋等一系列重要課題提出了挑戰,開創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篇章。認真、勤奮、嚴謹、創新,構成了“熱愛”的全部內容。暢暢快快地讀書,一部一部地“啃書”,認認真真地教書,精益求精地編書,嘔心瀝血地寫書,成了葛兆光的全部事業。在他那簡樸的兩室一廳的房子里,有一間半裝滿了書籍。讓人感到“奢侈”的只有用於工作的一部台式計算機和一部筆記本式計算機及一排排精美的原版日文書籍。燕園和清華園在世人的眼裡是一流學府的棲息地,葛兆光有幸在北大度過了7年的學習時光后,又沐浴在清華大學的“營養”艙內。如果說北大自由凝重的學術氛圍為他鋪設了厚厚的研究功底,那麼清華“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則點燃了他的學術思想之薪火。熱愛,成為他不懈拼搏的動力。據說堅持寫日記,成為他治學的一劑“靈丹妙藥”。說是寫日記,其實就是把一天來的所讀、所思、所感、所想如實地紀錄下來,其中絕大部分是工作日記。“你把做學問是當成自己的樂趣,還是當成職業?這有本質的差別。”葛兆光是在很少有人問津的一摞又一摞的故紙堆中磨練出了自己的意志,為寫一部書而讀了上千本書,把研究當成了最大的樂趣,在與古人和哲人的對話中,使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一步步得到了升華。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葛兆光到香港又東渡日本,應邀分別在兩地作了一年的客座教授。到國外,對普通人來說是度假,是消遣,然而對肩負著上百萬字寫作任務的葛兆光來說,卻是難得的梳理思想、收集資料及寫作的大好時機。日本京都大學的圖書館成了他的又一個“工作室”;在香港浸會大學里上班最早的還是葛兆光。“要做成一件事,就要犧牲好多東西。要跟國際上學術界對話,就不能急功近利。”圖書的真正靈魂是學術含量,書籍的永恆生命源於質量。善於吸納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博覽群書中及時掌握中外研究動態,是葛兆光思想活躍的關鍵所在。“愛吵架”,是其思想活躍的又一個代名詞。“思想自由是學術的靈魂,個性獨立是繁榮學術創作的根本”。翻開葛兆光的任何一本書,都不能不令你在其獨到的見解中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