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勿吉的結果 展開

勿吉

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名

勿徠吉,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東北地區,是滿族的先祖。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靺鞨。史載勿吉初有數十部,后逐漸發展為粟末(今松花江)、白山(今長白山)、伯咄(即伯都訥,今扶余縣)、安車骨(今阿什河)、拂涅(今牡丹江一帶)、號室(今綏芬、穆倫二河流域)、黑水(今黑龍江下游)等7大部。

稱呼


勿吉(wuji 意為叢林)是肅慎族系繼肅慎(sushen 即後世之女真)、挹婁(yilou 洞穴、穴居)稱號后使用的第三個族稱,是後世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

族群


勿吉族,始見於南北朝,但族名和族源很悠久。秦以前的居就,秦漢之際的夫余、沃沮、隋唐以後的烏惹、兀的改、斡拙、吾者、如者、烏稽、窩集之類的氏族、部落、民族的名稱,與勿吉很有關聯。勿吉源於諸稽,是“窩集”的轉音,滿語為森林之意,東北人叫“樹窩子”。勿吉人,就是林中人。在氣候寒冷的東北,森林既是人們的好住所,也是他們狩獵、採集的好場所。
徠南北朝之初,松花江一帶的勿吉人,擺脫了邑婁人的控制,佔據了先前肅慎人、邑婁人的故地,成了肅慎文化、邑婁文化的繼承者和光大者。
起初,勿吉人在松花江流域定居,一度加入了邑婁族。在長年征戰中,邑婁族消耗了本部的實力,難於駕馭舊肅慎地的各部落。5世紀初,勿吉人踏進了奴隸制的門檻,他們很快取代了邑婁族,從此名聲享譽中原。
《魏書·勿吉傳》稱之為“舊肅慎國也”。可見,勿吉也是肅慎的一部分。肅慎曾與之並存一段時間,居住地與夫余、豆莫婁相近,主要是松花江兩岸。具體而言,勿吉的地理位置,在松花江東流段和北流段的廣大地區,即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廣大地區,中心區域在松花江與嫩江交匯處的松花江丁字形大麴折一帶。而這一地域,就出現了夫余和勿吉考古文化交融混合的現象。說明了這支力量的崛起,同時也是肅慎、邑婁長期發展的結果。
在歷史上,勿吉人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北魏延興五年(475),他們中一支支重返中原;二是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勿吉人滅掉了稱雄一時的夫余。

起源


勿吉在高句麗國以北,南界長白山,西至洮兒河源,北面和東面“不知所極”。考古學家認定,黑龍江綏濱同仁遺址,是南北朝時期的勿吉文化。這樣看來,勿吉的北境,起碼已達黑龍江中游一帶了。
在肅慎、邑婁生產的基礎上,勿吉人農耕的比重增加了,種植有粟、麥、稷和葵,採用中原人早已淘汰的偶耕。作為森林民族,狩獵業仍佔主導地位。他們還有了手推車,可是有牛、馬,卻不知如何使用它們。在他們眼裡,牛、馬和豬狗一樣,飼養它們為的就是宰殺了吃肉。尤其是多豬善射,這是自肅慎——邑婁——勿吉始終一貫的。所不同的是,邑婁人善“捕魚”,勿吉人善“捕貂”。此外,勿吉人還學會了“嚼米釀酒”。比起他們的前輩來說,勿吉人在社會經濟方面的進步是明顯的。
勿吉人“築城穴居”。房屋的形狀,就如同一個大的墳丘,上面留一個出入口,進進出出也得用梯子。這與邑婁“常穴居”,“大家深至九梯”和肅慎“夏則巢居,冬則穴處”相同,依然保持了“穴居”的習慣。從穿著上看,女人們一般身穿布裙,而男人們老是身穿豬、狗皮袍。男人的頭上插一根虎、豹尾,自然是為了顯示勇敢。可有一種習慣,就不那麼容易讓人理解了,那就是無論男女,老是用尿來洗手和洗臉。這究竟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道理呢?

文化


勿吉人稱長白山為徒太山,漢譯為太皇山。他們把它當作神山來祭祀,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不是一件小事情。因為,後來的女真人滿洲人也是這樣做的。長白山成了一種重要的象徵,是一種從那時起一以貫之的象徵,維繫了生於斯、死於斯的人們的願望與情感。
勿吉同夫余鬥爭,是一場民族戰爭,是邑婁族反夫余國壓迫的繼續。這場戰爭,以最終推翻了夫余國的奴隸主政權而告結束。從此,散佈於吉林各地的勿吉人,與中原王朝交往更密切了。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他們前後與北魏、北齊交往有37次之多。從交往中,自然也帶回了漢文化,從同仁、老山頭的出土來看,主要是鐵器,包括鐵削、鐵錛、鐵鐮、鐵帶卡、銎鐵錛,這對當地農業生產自然有很大的促進。

史籍記載


魏書
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其人勁悍,於東夷最強。言語獨異。常輕豆莫婁等國,諸國亦患之。去洛五千里。自和龍北二百餘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環水,水廣里余,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魯水,又東北行十八日到其國。國有大水,闊三里余,名速末水。其地下濕,築城穴居,屋似形冢,開口於上,以梯出入。其國無牛,有車馬,佃則偶耕,車則步推。有粟及麥穄,菜則有葵。水氣醎凝,鹽生樹上,亦有鹽池。多豬無羊。嚼米醞酒,飲能至醉。婦人則布裙,男子豬犬皮裘。初婚之夕,男就女家執女乳而罷,便以為定,仍為夫婦。俗以人溺洗手面。頭插虎豹尾。善射獵,弓長三尺,箭長尺二寸,以石為鏃。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濕;若秋冬,以其屍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常七八月造毒藥傅箭鏃,射禽獸,中者便死,煮葯毒氣亦能殺人。國南有徒太山,魏言"大皇",有虎豹羆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逕山者,皆以物盛。
去延興中,遣使乙力支朝獻。太和初,又貢馬五百匹。乙力支稱:初發其國,北船溯難河西上,至太沴河,沉船於水,南出陸行,渡洛孤水,從契丹西界達和龍。自雲其國先破高句麗十落,密其百濟謀從水道并力取高句麗,遣乙力支奉使大國,請其可否。詔敕三國同是藩附,宜共和順,勿相侵擾。乙力支乃還。從其來道,取得本船,泛達其國。九年,復遣使侯尼支朝獻。明年復入貢。
其傍有大莫盧國、復鍾國、莫多回國、庫婁國、素和國、具弗伏國、匹黎爾國、拔大何國、郁羽陵國、庫伏真國、魯婁國、羽真侯國,前後各遣使朝獻。
太和十二年,勿吉復遣使貢楛矢方物於京師。十七年,又遣使人婆非等五百餘人朝獻。景明四年,復遣使候力歸等朝貢。自此迄於正光,貢使相尋。爾後,中國紛擾,頗或不至。興和二年六月,遣使石久雲等貢方物,至於武定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