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成語

它山之石,漢語成語,拼音是tā shān zhī shí,意思是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出自《詩經·小雅·鶴鳴》。

釋義


利用其它山上的石頭可以錯琢器物。引伸為外國的賢臣可任用治理國家,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規勸自己改過。

典故


它山:別的山。《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錯:磨石。別的山上的石頭,可用來琢磨玉器。意為別國的賢才可作為本國的輔佐。後用以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之攻”。晉.葛洪《抱朴子.暢玄》:“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聊齋志異.司文郎》:“甲申之年,竟罹於難,歲歲飄蓬,幸相知愛,故極力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願,實欲借良朋一快之耳。”亦作“他山之石”。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無愧之銘,跋涉載勞於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逾於萬里。”

成語解釋


一是"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攻錯)"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
二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磨治。錯,磨刀石。玉:美好珍寶。
意思是別座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來製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來製成美好珍寶。意思可引申為"藉助外力,改己缺失。"
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用法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
語出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別國的賢才可以用來治理本國。后比喻藉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無愧之銘,跋涉載勞於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逾萬里。”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別國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們的經驗,正可以在整治河道上作參考。”亦作“它山攻錯”、“它山之攻”、“它山之石”、“它山之石,可以為攻”。
這兩句對舉,意思相近,可以相互理解。一種說法是:錯,是一種可以琢玉的石頭,即它山的玉石,可以用來雕琢美玉。
還有一種說法是:它山的石頭本身不是玉,而是一種礪石,可以拿來琢玉。對這句《賢文》現代人普遍作后一種意思理解。即通過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水平。

原文

詩經·小雅·鶴鳴
詩經·小雅·鶴鳴
《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

白鶴鳴叫在深澤,鳴聲四野都傳遍。魚兒潛游在深淵,時而游到小清邊。
那個可愛的園林,種著高大的紫檀,樹下落葉鋪滿地。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磨玉石。
白鶴鳴叫在深澤,鳴聲響亮上雲天。魚兒游到小清邊,時而潛游在深淵。
那個可愛的園林,種著高大的紫檀,樹下長的是榕樹。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磨玉石。

評析

與不少成語一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成語的涵義已經與原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比喻藉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但這一成語最初是用來描寫當時的生產技術水平,出於“詩經·小雅·鶴鳴”,原文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而“雅”則是宮廷筵宴或朝會時的樂歌,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除“小雅”中有少量的民歌外,大多為貴族文人的作品。從這首詩的文字看,其內容可能是讚頌某位王公貴族豪華美麗的園林,而不是闡釋哲理。嘗試翻譯如下:
白鶴鳴叫在曲折幽深的沼澤,悠遠的鳴聲傳遍四野。魚兒時而在深淵裡潛游,時而又游向水中的小洲。那個美麗的園林啊,種著高大的紫檀,樹下被隨風飄搖的落葉鋪滿。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做錯子。白鶴在曲折幽深的沼澤里鳴叫,悠遠的鳴聲響徹雲霄。魚兒時而在深淵裡潛游,時而又游向水中的小洲。那個美麗的園林啊,種著高大的紫檀,樹下還長著楮樹。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磨玉石。
上面這首詩的創作時代為西周-春秋時期,當時中央政權統治的疆域主要是中原地區,詩歌中的“玉”最有可能是藍田玉獨山玉。俗語道:物以稀為貴,“可以為錯”、“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石料。而石英作為地殼中最常見的礦物,是許多類型岩石的主要礦物組成之一。成分主要為石英的石英脈、燧石岩(隱晶質SiO2),產出廣泛、化學性質穩定、硬度較高,早就被人類用作石材。對一些古文化遺址的考古,也發現了大量石英質的石器。因此,推測“它山之石”最可能是用石英質石材加工而成的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