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善文
林善文
林善文,副主任醫師,任職於陽江人民醫院。
目錄
林善文:多重身份的藝術策展人
檔案:林善文,1980年生於廣西,1999年到昆就讀於雲南藝術學院油畫專業,大學期間(大二開始)擔任創庫上河車間策展人助理;畢業后留校從事宣傳工作,期間兼做“周末藝術家”,2005-2006期間,在雲南策劃了多個當代藝術展,其中“江湖”系列第二回“超級倒敘”、第四回“江湖旅行”、第六回“摩登傳媒”、第十一回“1&1江湖展連展”,以及最後“江湖夜”等展覽備受關注。2005年,創建了雲南第一個專業藝術類網站“藝術個案網”。2007年初-2008辭掉工作,“北漂”從事藝術批評,為《今日美術》、《AAT 概》、《藝術經典》、《美術焦點》等國內知名藝術類雜誌供稿。
“藝術策展人”這個名詞,在中國已經逐漸被大多數人認識或了解,在中國,它是藝術門類里新興的職業;在國際上,獨立的藝術策展人及其體制已處於成熟階段。2005-2006年,在昆明,“林善文”以藝術策展人的身份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報道中,他搗騰出的不少當代藝術展,被讚賞也好,被批評也好,總在人們的記憶中或多或少留下了痕迹。
林善文“北漂”近兩年的日子,昆明的藝術圈似乎也冷清了不少,這個戴著眼鏡、身材瘦弱的大男生,究竟去做了些什麼?2009年的初春,記者在昆明又一次見到了林善文,這一次他的歸來,會給大家帶來些怎樣的驚喜呢?
“可以申報吉尼斯紀錄的策展人”
林善文成名於“江湖”。也許至今也有很多人不明白“江湖”究竟是什麼?但只要對昆明當代藝術稍微有關注的人,就會知道從2005年初的某一天,在昆明一個名叫“ALAB實域藝術空間”,就開始了“江湖”第一場“什麼是江湖”的當代藝術展。
那個有人在燒烤;有人在修理電器;有人在免費送麻辣燙;還有身穿金黃色長衫、頭戴老式圓帽的老中醫在給人把脈、看病,一旁的招牌上寫著“會診江湖”的字樣……而四周的牆壁上,掛著許多大多數人看不懂的圖畫。那就是由雲南一幫年輕的藝術家:向衛星、和麗斌、羅菲、林善文等幾個哥們在酒桌上商量出來了,要做能讓所有普通人都能參與的藝術展。第一次成功舉辦以後,“江湖”系列的當代藝術展在那一年舉辦了23個。
回想起曾經的“江湖”,林善文仍記憶猶新,參與並成為策展人,完全偶然也是必然的,說偶然,林善文最初在“江湖”中最初只是個普通的參與者,是個群眾;說必然,是林善文的頭腦里總有很多點子,他每一次提出的意見都受到大家的歡迎,於是他逐漸成為在“江湖”里唱主角的人。
“我曾在一個月時間裡做了12個展覽,作為策展人,很多人說完全可以去申報吉尼斯紀錄了。”那一段日子,在昆明,一個月內每隔兩天就有一個展覽開幕,很熱鬧,就像是雲南藝術圈的節日。對於自己過去做過的事,林善文表示滿意,正是因為成功舉辦一個個展覽,讓他在當代藝術圈初露頭角。“策展人,永遠需要一個好的主題。”作為一名策展人,除了能成功策劃一個個展覽,林善文覺得最讓自己感到欣慰的是,第一次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快樂,發現在藝術圈裡能做事,認識到藝術家需要有人來策劃展覽,“所以我選擇了走策展人這條路,想幫助身邊的老師和朋友讓他們多一些出場亮相的機會。”通過策劃展覽,為雲南一撥中堅藝術家提供了平台,林善文也因此結識了很多不同年齡、不同創作方向的藝術家。
策劃那麼多展覽,林善文卻最記得自己第一次策展,2001年底至2002年初,還是大三學生的他,參與到“大觀公園文化節”的活動。那時在大觀公園裡,有一個“4+4中德藝術交流展”,林善文帶著雲藝美術學院一幫學生在一旁的草地上,策劃了一個“另外的魚群”視覺藝術交流展,“他們是一群魚,而我們是另外一群魚。我很早就體現了策展方面的天賦。”林善文笑著說,那一次,每周早上七點至每天晚上8點,每天辛苦的守展,忙忙碌碌地搬畫進出帳篷的經歷,讓他記憶深刻。
自費建一個非盈利的純學術網站
2005年,考慮到策展有時間、地點、經濟幾個方面的局限性,而網路具有無限性,能長期陳列藝術家的東西。於是,林善文邀約幾個朋友,建立了雲南第一個專業藝術類網站“藝術個案網”。自費建立一個網站,除了一開始的網站建設費用,加上人力管理費用,每年林善文需要支出5萬元的費用,建立一個無盈利、純學術的藝術網站,成為林善文的初衷。
點開“藝術個案網”,“新聞台”滾動是近期國內外藝術展覽的最新動態資訊,有“藝術家按年代檢索”、“推薦藝術家”、“本周關注藝術家”、“藝術觀點”、“藝術哲學”、“展覽”、“網上展廳”等多個版面,以文字、圖片、視頻多種方式呈現,是個內容豐富的藝術類網站。
作為藝術個案的主編,林善文為網站做了很多采寫、資料整理的工作,他的努力讓成百上千的藝術家的東西能系統、規律地呈現在一個網站里,讓藝術家的作品和作品背後的經歷能真實地在網上再現。
“網站就像一個很大的移動硬碟,很方面,能隨時查找到藝術家的資料。”林善文覺得做好網站同策劃好的展覽一樣,對宣傳和推銷藝術家,都非常有意義。
藝術評論人,去北京“游一游”
在旁人看來,林善文辭掉學校的正職,放在昆明的一切跑到北京,是有些衝動的。但林善文說,他一直想去北京,他的夢想就是去北京。
林善文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很想去北京了,可惜那時候遇到“非典”,他想要去北京闖蕩的計劃,被暫時擱置了。“不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多大的魚游多深的海。在雲南能做得好,在北京能行嗎?”2005-2006年,林善文在雲南已經做出了成績,他覺得時機成熟了,該是北京的時候了。“北京是當代藝術的核心地帶,我該去那裡看看。”於是,2007年初,林善文以藝術個案網主編的身份,闖蕩北京。
在北京,林善文不斷地在完善自己的“藝術個案網”,撰寫了很多藝術評論,以千字150元的價格每月給《今日美術》、《Aat 概》、《藝術經典》、《美術焦點》等國內知名藝術類雜誌供稿。
在北京做藝術評論,就得在各種畫展的現場來回奔波,像“798藝術社區”、中國美術館、中華世紀壇等藝術展覽頻繁的地方就是林善文一定會出沒的地方。在北京,林善文看了無數展覽,正常情況下,在北京每周大約舉辦10多個藝術展覽;在旺季,一天就有可能舉辦十幾二十個展覽。除了國內一些知名的藝術家,更看到了梵高、畢加索、安迪·沃霍爾、羅森伯格等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就這樣,不到兩年時間,林善文寫下的文字,至少可以出三本書了,與六十餘個知名藝術家面對面訪談;寫過六七十篇藝術品論,字數多達六十餘萬字,較完整地記錄了中國當代藝術最輝煌的一個階段。
撰寫藝術評論,讓林善文在北京的藝術圈小有名氣。在北京,有一家丹麥人新開的“林冠畫廊”,林善文去過兩次,看過勞森柏格、安迪·沃霍爾的展覽后,寫了藝術評論。“結果第三次展覽,我就接到了畫廊經理的電話,他說看我寫的評論,寫得很好,說他們以後辦展覽都會給我發邀請函。”西方人其實很怕評論家看展覽,因為評論家的言論會直接影響作品的售賣,而為雜誌社供稿的林善文,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上,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評論。
為母校50年校慶當個“小卒”
2009年,在雲南藝術學院籌辦50周年校慶之際,林善文在老師們的邀請下,在2008年歲末回帶著一箱箱書籍(他說,雲南藝術家需要看到這些書),從北京回到了昆明。這一次林善文將以雲藝美術館策展人的身份,為母校50年校慶慶典盡一份心力。
除此之外,林善文也不會閑著,他還是為活躍雲南當代藝術氛圍繼續搗騰。本月28日,林善文將作為文達畫廊“劉曉、李艾東作品展”藝術主持的身份出席,而一個“雲南風景展”到深圳展出的活動已經上了林善文9月的日程。
“這次回來,要讓雲南當代藝術更熱鬧。”品著口感醇厚的卡布奇諾,林善文自信地對著記者說出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