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畢加索的結果 展開

畢加索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現代藝術的創始人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男,出生於1881年10月25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

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加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1973年4月8日逝世於坎城附近的幕瞻市,享年92歲。

人物生平


1889年,畢加索(左)與妹妹。
1889年,畢加索(左)與妹妹。
1881年生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是唐·何塞·路伊茲·伊·布拉斯可(Don José Ruiz y Blasco)和瑪莉亞·畢加索·伊·洛佩茲(María Picasso y López)的第一個孩子。畢加索受洗后,被授以教名“巴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納波穆西諾·瑪莉亞·狄·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里亞諾·狄·拉·聖地西瑪·特里尼達·路易斯·畢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Picasso)
畢加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
畢加索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位畫家之首。
畢加索陶藝作品
畢加索陶藝作品
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
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進入巴塞羅那的隆哈美術學校。
1900年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創作了《熨燙衣服的人》《兩姐妹》《玫瑰色的裸女們》。
1904年的畢加索
1904年的畢加索
1905年下半年進入了他的第一個古典主義時期,創作了《土耳其裝束的夫人》《立著的裸女》。
1907年創作了《 亞威農的少女》。
1909年創立了立體主義。創作《海灘上奔跑的婦人》《熟睡的農民》《坐著的裸女》等。
1909年解析立體派開始,創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2年進一步發展立體主義。
1917年在義大利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娃,創作《歐嘉的肖像》。
1918年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20年手工彩繪珂羅版《三角帽》。
1922年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9年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
1932年創作《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讀書》(La Lecture)。
1933年以雕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石版畫。
1934年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認識多拉。瑪爾,並創作《多拉·瑪爾的肖像》。
1937年創作完成《格爾尼卡》。
1938年創作《女孩與小船》(《girl with a boat》)。
1942年創作版畫《大自然的故事》
1944年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9年創作《卡門》系列。
1950年獲列寧和平獎章。
195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畢加索75歲紀念展”,創作版畫《鬥牛系列》。
1958年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
1959年創作仿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3年繪製《畫家與模特兒》。
1966年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加索回顧展》。創作《流沙系列》。
1968年創作《塞萊斯蒂納》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畫。
1970年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贈結巴塞羅納畢加索美術館。
1971年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了《畢加索誕生90周年回顧展》。
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作品拍賣

2021年3月24日,英國倫敦,拍賣行工作人員展示了一副畢加索在1937年完成的油畫《戴淡紫色貝雷帽的女人》,畫作中的女士為畢加索的情人。該幅作品從1984年迄今首次展出,即將在5月中旬進行拍賣。
2021年5月13日,畢加索的畫作《坐在窗邊的女人》以1.034億美元的高價,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成交。
2021年8月30日,巴勃羅·畢加索的3件作品也將亮相阿里拍賣,這3件作品包括陶瓷《草地上的午餐》《騎士和馬》以及彩色石版畫《快樂的小丑》,起拍價分別為800萬元、18萬元和12萬元。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1927年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蕾莎·沃爾持,成為畢加索的模特。並生下女兒馬姬。
1904年23歲定居於巴黎“洗衣船”。邂逅費爾南德-奧立維並同居,常去觀賞馬戲團的演出,粉紅色時期開始。
1911年30歲邂逅艾娃-谷維。
《拿煙斗的男孩》
《拿煙斗的男孩》
1912年31歲與費爾南德分手。
1915年34歲艾娃因肺結核逝世。
1917年36歲至義大利為俄羅斯芭蕾舞團作舞台設計,邂逅舞者奧莉嘉-科克洛瓦。
1918年37歲與奧莉嘉結婚。
1925年44歲創作“舞”,首次影射與奧莉嘉的緊張關係。
1927年46歲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雷莎-華特。
1932年——《讀書》
1932年——《讀書》
1935年54歲與奧莉嘉分居。
1936年55歲邂逅南斯拉夫女攝影師兼畫家多拉·瑪爾。
1943年62歲邂逅22歲的方斯華姿·吉洛。
1946年65歲與方斯華姿·吉洛同居。
1954年73歲與方斯華姿·吉洛分手。
1961年80歲與35歲的傑奎琳·洛克結婚。
1964年83歲方斯華姿出版回憶錄,造成兩人決裂。

妻兒

奧爾嘉(第一任妻子)
保羅(兒子)
埃米莉娜(第一任兒媳婦)
克里斯蒂娜(第二任兒媳婦)
巴勃利托(孫子)
瑪里娜(孫女)
伯納德(兒子)
帕洛瑪(女兒)
1908年照片
1908年照片
瑪麗·泰蕾茲(第二任妻子)
瑪雅(女兒)
傑奎琳(最後的妻子)
卡特莉娜(女兒)
弗洛爾(瑪里娜領養的孩子)
加埃爾(瑪里娜領養的孩子)
梅(瑪里娜領養的孩子)
弗朗西絲。吉洛特是畢加索一生中唯一將他拋棄的女人。她生過兩個孩子:克洛德和帕洛瑪,1953年她帶著一雙子女離開了畢加索。後來她同一位藝術評論家合作寫了《我與畢加索的生活》。

健康狀況

1973年4月8日逝世於坎城附近的幕瞻市,享年92歲。

個人作品


時間作品類型地點收藏地點備註
《格爾尼卡》
1937年《格爾尼卡》布面油畫馬德里索菲亞王妃藝術館(Reina Sofía Art Museums)館藏。305.5×782.3厘米
《和平鴿》
1910年《卡思維勒像》油畫芝加哥芝加哥藝術中心藏100×61.5厘米
1907年《亞威農少女》油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創作特點


空間色彩
他在這個多變的世紀之始從西班牙來到當時的世界藝術之都巴黎,開始他一生輝煌藝術的發現之旅。在20世紀,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加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畢加索的盛名,不僅因他成名甚早和《亞威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傳世傑作,更因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層面的藝術作品。畢加索完成的作品統計約多達六萬到八萬件,在繪畫、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畫、舞台服裝等造型表現。在畢加索1973年過世之後,世界各大美術館不斷推出有關他的各類不同性質的回顧展,有關畢加索的話題不斷,而且常常帶有新的論點,彷彿他還活在人間。
畢加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
30歲以後畢加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一,連續和穩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於的是——自由。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藝術作品是偉大的人物創造的。 
立體主義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龍的展覽上,當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風格新奇獨特的作品時,不由得驚嘆道:“這不過是一些立方體呀!”同年,評論家沃塞爾在《吉爾·布拉斯》雜誌上,借馬蒂斯的這一說法,對布拉克展於卡思維勒畫廊的作品評論說:“布拉克將一切都縮減在立方體之中”。他首先採用了“立體主義”這個字眼。後來,作為對畢加索和布拉克所創的畫風及畫派的指稱,“立體主義”(Cubism)的名字便約定俗成了。
立體派
在西方現代藝術中外,立體主義是一個具有重大影響的運動和畫派。其藝術追求與塞尚的藝術觀有著直接的關聯。立體派畫家自己便曾聲稱:“誰理解塞尚誰就理解立體主義”(哈德史·奧斯本《20世紀藝術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術出版社,1978年,第87頁)。
立體派畫家受到塞尚“用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來處理自然”的思想啟示,試圖在畫中創造結構美。他們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徑庭。他們從塞尚那裡發展出一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一畫上,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
一般說來,《亞維農的少女》是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而立體主義運動則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謂分析立體主義。畫家們繼承塞尚對繪畫結構進行理性分析的傳統,試圖通過對空間與物象的分解與重構,組建一種繪畫性的空間及形體結構。
1912年以後,立體主義運動進入第二階段,通常稱為綜合立體主義。此時在畫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體仍然支離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於裝飾性。畫家們新創出一種以實物來拼貼畫面圖形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肌理變化,並向人們提出了自然與繪畫何者是現實,何者是幻覺的問題。立體主義雖然是繪畫上的風格,但對20世紀的雕塑和建築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物評價


畢加索自畫像
畢加索自畫像
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 ,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畢加索是國際公認的藝術大師,他一生的創作幾乎反映和見證了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歷程,對世界藝術的推動也產生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和影響,並極大改變了人們繪畫創作與觀賞的思維和方式。(《新京報》評) 
從上世紀初,19歲的畢加索就嶄露頭角,徹底征服了藝術之都,成為巴黎最耀眼的新星。而這只是開始,巴黎只是畢加索的起點,這個來自西班牙的高貴的原始人在這裡完成了對世界的征服。二戰後,畢加索更是聲望日隆,成為20世紀最具有魔幻色彩的天才 。大眾的喧囂遮蔽了畢加索的本質,榮光與讚譽簇擁下的畢加索的本來面目已經變得日益模糊,被視為一個時代天才的最後象徵。更深一步來看,畢加索在贏得財富與聲名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比如顛沛流離,落落寡合,孤苦伶仃。因為抱定浪漫理想主義,畢加索同歷史與環境都有所脫節,因此畢加索的最大悲劇就在於,作為藝術家,儘管不斷顛覆自我,但他總是找不到題材,總是不得不向自己發問,在晚期的繪畫中不斷出現的猴子形象,亦可看作畫家無奈的自嘲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