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共產黨

現為法國第六大黨

法國共產黨(法語: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簡稱“法共”(PCF),1920年12月成立。

二戰後初期政治實力達到頂峰,最多時擁有黨員80多萬,曾是法第一大黨。在北約成立之後,法共迅速衰落。現在的法共為法國第六大黨,黨員約7-8萬,多為工人、僱員、教員、手工業者等。現任全國書記法比安·魯塞爾(Fabien Roussel)。

歷史


建黨初期

法國共產黨
法國共產黨
1920年12月,“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在圖爾召開代表大會,左右兩派圍 繞是否加入共產國際展開激烈討論。結果,以加香為代表的多數派退黨,另立“共產國際法國支部”。1921年,“共產國際法國支部”更名為“法國共產黨”。建黨后,由於奉行共產國際的教條主義政策,法共實力迅速下降。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台後,法共調整了鬥爭策略,呼籲各階級團結起來組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35年7月,法共同社會黨、激進黨等69個政黨組織建立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1936年大選,法國共產黨獲得了150萬張選票。但是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法國政府對法共大肆攻擊,並且不許法國共產黨人進入政府。法共的活動轉入低調。

二戰時期

1941年德國對蘇聯開戰後,法國共產黨強烈呼籲抗擊納粹。法共的主張得到響應,法國共產黨的人數激增到50萬。
法共領導法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運動,組織二三十萬人的游擊隊在敵占區開展地下鬥爭,有7.5萬黨員在鬥爭中犧牲。1944年9月起連續參加五屆聯合政府。

冷戰時期

1946年大選后法共成為法國第一大黨。1947年5月被排除出政府。1968年12月,法共明確提出通過議會道路實行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 1972年起喬治·馬歇任總書記。20世紀70年代中期,法共提出放棄無產階級專政。1979年,法共二十三大在黨章中刪去“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字眼,代之以“科學社會主義”的提法。1981年6月~1984年7月,法共參加社會黨莫魯瓦政府,菲泰爾芒等4人入閣。1985年法共召開二十五大,讚揚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重申在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中沒有模式、中心和嚮導黨。1987年黨員約33萬人,工人居多。法共的力量和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下降,其得票率從1978年立法選舉的20.6%跌到1988年總統選舉的6.8%。

蘇東劇變后

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內要求改革的呼聲日高,1990年12月法共召開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認為資本主義正在東歐復辟,強調法共不會變成社會民主黨,堅持共產黨名稱和社會主義目標不變。批評歐洲防務建設會使法國失去進行防禦的手段。蘇東劇變后,法共受到嚴重衝擊,但仍堅持共產黨名稱和社會主義奮鬥目標,並繼續進行黨的革新。1993年立法選舉,法共獲9.18%的選票,初步遏制住黨的下降趨勢。1994年,法共二十八大宣布放棄民主集中制,代之以“民主”的運轉原則,並由羅貝爾·於接替馬歇,擔任法共全國書記(相當於總書記)。1995年4月,羅貝爾·於參加總統選舉,獲8.46%的選票。同年11月,羅貝爾·於發表其第一部理論性著作《共產主義的變革》。1996年底,二十九大放棄“法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法,代之以“新共產主義”,主張實行共產主義變革。1997年6月,法共參加了以利昂內爾·若斯潘為總理的社會黨政府。

新世紀

2007年12月8—9日,法國共產黨召開了非常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是為將於2008年12月舉行的法國共產黨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作統一思想的準備工作。為此,大會就黨面臨的新的政治形勢、黨的理論和組織創新問題展開了不設禁區的討論,坦誠交換意見。通過充分的反思、分析、辯論,大會作出了以下六點決定:第一,繼續堅持多樣性和開放性方式,深刻理解現代法國和歐洲社會轉變過程中的政治環境,修改黨的章程,籌備2008年黨的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第二,反思左翼的社會改革發展計劃的不足之處,重點要對以下問題作出解釋:全球化改變了什麼?怎樣建立工薪者聯盟?對現實的民主政治危機應採取什麼行動?生態革命對社會發展方式的挑戰在哪裡?變革的進程和方式應該是怎樣的?第三,在全國即將進行的省市(鎮)選舉之時,法國共產黨在四個方面開展群眾鬥爭:(1)開展以財富公平分配為基礎的社會合作;(2)反對“歐洲新憲法”,建立民主、和平和自由的歐洲;(3)建立對工薪階層和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4)持久地開展對右翼的政治鬥爭。第四,對2008年黨的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宣傳要有創新,使共產主義規劃、政治鬥爭和觀念有新的表現方式。第五,2008年黨要提高自主性,對資本主義的鬥爭要採取新的形式;在發展戰略上既不作任何假設,也不超前定位;拓寬左翼陣線以求活躍政治,爭取大多數工會的支持,使人類解放力量不斷壯大。第六,為應對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樹立新的國際主義觀念,改造歐洲聯盟,創造條件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共同行動。
2016年6月,法共在奧貝維利耶召開三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平等和分享的共同世界,成立“人民公民陣線”,加強黨的建設。
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法國共產黨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法國共產黨《人道報》與“馬克思2018”,主辦了超過2000人參與的“馬克思論壇”。論壇將歷史上與現實中的馬克思的思想觀點、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當代價值作為重要議題。
2007年12月8—9日,法國共產黨召開了非常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是為將於2008年12月舉行的法國共產黨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作統一思想的準備工作。為此,大會就黨面臨的新的政治形勢、黨的理論和組織創新問題展開了不設禁區的討論,坦誠交換意見。通過充分的反思、分析、辯論,大會作出了以下六點決定:第一,繼續堅持多樣性和開放性方式,深刻理解現代法國和歐洲社會轉變過程中的政治環境,修改黨的章程,籌備2008年黨的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第二,反思左翼的社會改革發展計劃的不足之處,重點要對以下問題作出解釋:全球化改變了什麼?怎樣建立工薪者聯盟?對現實的民主政治危機應採取什麼行動?生態革命對社會發展方式的挑戰在哪裡?變革的進程和方式應該是怎樣的?第三,在全國即將進行的省市(鎮)選舉之時,法國共產黨在四個方面開展群眾鬥爭:(1)開展以財富公平分配為基礎的社會合作;(2)反對“歐洲新憲法”,建立民主、和平和自由的歐洲;(3)建立對工薪階層和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4)持久地開展對右翼的政治鬥爭。第四,對2008年黨的第三十四次代表大會的宣傳要有創新,使共產主義規劃、政治鬥爭和觀念有新的表現方式。第五,2008年黨要提高自主性,對資本主義的鬥爭要採取新的形式;在發展戰略上既不作任何假設,也不超前定位;拓寬左翼陣線以求活躍政治,爭取大多數工會的支持,使人類解放力量不斷壯大。第六,為應對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樹立新的國際主義觀念,改造歐洲聯盟,創造條件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共同行動。
法國共產黨
法國共產黨

歷任領導人


總書記

路德維克-奧斯卡·弗羅薩德(Ludovic-Oscar Frossard)1921年1月4日—1923年1月1日
路易斯·塞利爾(Louis Sellier)1924年1月23日—1924年7月1日
皮埃爾·塞馬爾(Pierre Semard)1924年7月8日—1929年4月8日
莫理斯·多列士(Maurice Thorez)1930年7月18日—1964年5月17日
瓦爾德克·羅歇(Waldeck Rochet)1964年5月17日—1972年12月17日
喬治·馬歇(Georges Marchais)1972年12月17日—1994年1月29日

全國書記

羅貝爾·於(Robert Hue)1994年1月29日—2001年10月28日
瑪麗-喬治·比費(Marie-George Buffet)2001年10月28日—2010年6月20日
皮埃爾·洛朗(Pierre Laurent)2010年6月20日-今
法比安·魯塞爾(Fabien Roussel)

總部大廈


法國共產黨總部大樓由巴西著名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坐落在法比安上校廣場,設計建造於1967-1972年間。關於法國共產黨總部可能出售的流言幾年前在巴黎四處傳播,後來流言被法國共產黨領導層直接否認。

同中國關係


新中國成立前

1922年,周恩來、趙世炎等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在巴黎成立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及中共旅歐支部。他們同法共建立了聯繫,趙世炎和蕭三等人還經胡志明的介紹加入了法共,此為兩黨關係之濫觴。二戰後,為了聯絡歐美工人、擴大國際社會對中國革命的支持,1946年底周恩來特地指示劉寧一赴法開展工作,與法共中央及法國總工會進行聯絡。

新中國成初期

作為中共的兄弟黨,法共中央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有力地證明了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和路線方針的正確性,意味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向東擴展,從而鼓舞亞太地區殖民和半殖民國家的人民進一步開展抵抗帝國主義的鬥爭,將共產主義的理念發揚光大。法共秘書處指示各地方支部和各級工會向北京發賀信,組織集會要求政府儘快承認新中國。法共中央委員維美徐、雷奧·斐蓋爾等人還陸續赴華訪問,以實地了解新中國的情況,增進法中人民友誼。
1950年3月7日,清華大學成立了“多列士大組”,以表達“對法國人民以及他們的領袖——親愛的多列士同志的無限的崇敬和熱愛”。1952年法共中央書記杜克洛被法國政府逮捕,引發了中共和中國民眾的同仇敵愾。中共中央致電法共中央對杜克洛和《人道報》總編輯被非法逮捕一事表示慰問。中國各人民團體、民主黨派及無黨派都紛紛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要求釋放杜克洛等法共黨員,各地民眾也被調動起來抗議法國政府、聲援法國共產黨。
為了擴大民間友好,法共中央還於1952年5月建立了“法中友好協會”,具體負責法國與中國的文化交流活動。1953年中國國慶前夕,法中友好協會受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邀請,派出12人的代表團訪華。1956年秋,法共派出以法共中央書記杜克洛為首的代表團參加中共八大會議。10月1日,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會見了法共代表,雙方就中法外交和經貿問題進行了交談,杜克洛積極表示法共願為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做工作。

兩黨交惡

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分裂。法共一直是蘇共最為親密的戰友之一,但當時的法共總書記多列士並不願意奉行赫魯曉夫的政策,作為斯大林主義者,他反感蘇聯領導人去斯大林化的政策,而親近中共的政策。不過,中蘇分歧公開化后,法共迅速站到蘇聯一邊,這一方面是因為多列士在打擊黨內異見派時需要赫魯曉夫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法共早已將擁護蘇聯決策與堅持國際主義原則畫上了等號。
1962年底,法共中央將鬥爭工作的矛頭直指中共。歐洲五國兄弟黨會議期間,法共政治局作出批示:要求參加會議的法共代表團在與中共代表團接觸時保持警惕,指出當前階段“教條主義是國際共運中的主要危險”。之後,法共報刊刊登了多篇批判中共路線的文章。很快,中共中央進行反擊,《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於1963年2月27日共同發表了《分歧從何而來?——答多列士等同志》一文,嚴厲批評了法共跟隨蘇聯的指揮棒團團轉的政策。這篇社論激化了中法兩黨的矛盾。4月1日,蘇共中央在會談中向法共明確指出,目前國際共運的主要問題是中國問題,法共不應再分散精力批評意共,暗示要法共全力攻擊中共。此後,法共報刊不斷發表批評文章,與中共的論戰達到高潮。
從1962年底起,中共開始試圖削弱法共中央在法共內部的威望和控制力,打擊“法國修正主義者”。法共隨即清洗了一批黨內的親華左派人士。中法兩黨關係已不可避免地走向破裂。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法國共產黨的批判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認為在支持蘇共的西歐各黨中,“法共最壞,仰承蘇修鼻息,瘋狂攻擊我黨,力主召開分裂大會”,“充當蘇修的急先鋒,積極支持召開這種‘譴責中共’的大會。”中國加強了與法國馬列主義小組聯合會的聯繫,支持他們建立法共(馬列)的組織。這些組織在法國國內的主要任務就是批判法共中央的修正主義路線。

恢復

1980年代初期中法兩國關係進一步拓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與法國共產黨重新建立了黨際關係,使黨際關係與國家關係得以協調相處、共同發展。
2014年9月12日至14日,一年一度的法國共產黨《人道報》節在巴黎市郊古爾納夫公園隆重舉辦。中國館位於國際村的中央,布置極具中國江南特色,活動也豐富多彩,有來自中國蘇州的桃花塢木刻年畫、蘇綉、剪紙、木偶崑曲、嗩吶、魔術等展演和展示,引來眾多法國市民駐足觀看。9月13日上午,以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為團長的中共友好代表團與法共全國書記洛朗、法共國際部長薩瑪巴克斯、法共《人道報》社社長勒亞里克共同出席了報節開幕式,並欣然前往中國館參觀,親切會見中共友好代表團一行並進行了深入交流。
201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30日在京會見了由全國書記皮埃爾·洛朗率領的法國共產黨代表團。洛朗說,法共重視兩黨關係,願為法中友誼作出積極貢獻。
201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28日在北京會見由全國書記魯塞爾率領的法國共產黨代表團。魯塞爾表示,法國共產黨期待著同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促進法中關係取得更大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2020年,法國共產黨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時表示,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與時俱進的獨特發展道路,創造了光輝發展歷程。當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正努力為實現高質量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我們支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世界應放棄冷戰思維,加強團結合作,促進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