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梅家村的結果 展開
梅家村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梅家村
梅家村,中國內陸村落的名稱。中國內陸有四個村落的名字都為梅家村。1、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梅家村2、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台北區梅家村3、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梅家村4、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梅家村
梅家村村碑正面 攝影張楠
究其村名,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梅氏家族遷此建村,始有一片沼澤地,取名梅家灘。清雍正年間又遷來劉、趙、武、侯、鄭、王、李、郭等幾個家族,村莊逐漸發展,由此梅家灘改名梅家村。後來梅氏家族在生育上斷子絕孫,梅氏消亡。建村初期,只有幾十人,1949年時全村人口達到近千人,侯家街、王家街、劉家巷、程家巷、郭家巷、李家巷、鄭家巷、武家仡佬等街道,呈井字形分佈,縱橫交錯,現有人口近六千餘人,耕地六千多畝。
梅家村村碑背面 攝影張楠
史料上記載,“燕王掃北”時對河北一帶百姓大肆屠殺,“村莊毀去十之八九,民僅存十之一二”,“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青轔白骨”,“怵驚心目”,瘡痍遍地。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討伐齊、黃時和起兵反抗之眾在河北、山東一帶進行了長達三、四年之久的較量,史稱“靖難之戰”,即民間流傳為“燕王掃北”。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號永樂,后又遷都北京,是為明成祖。
明成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就任后倡導恢復河北遭受戰爭創傷的經濟,努力發展生產。又因山西地處太行山西部,多年沒有發生戰爭和自然災害,社會穩定,生活富足,安居樂業,人口得到極大增長。於是在永樂初年,聽取官員上言,在山西洪洞縣建立移民機關,專門辦理移民事宜,“分丁於真定、南宮一帶占籍為民”。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數百年來,這首耳熟能詳的民謠在我村和許多地方流傳。村裡的老人們說,當時洪洞縣有座廣濟寺,雕樑畫棟,氣勢恢弘,無與倫比,院前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汾河灘的老鴰紛紛在樹上壘窩築巢,蔚為壯觀。當時政府在寺里設移民局,在大槐樹下集中移民,發給“憑照川資”通行證。當移民離別家鄉后,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了他們思念家鄉的唯一記憶。寒來暑往,以訛傳訛,甚至把老鴰窩誤傳為村莊了。
“開門見槐”是村民的一大創造。當時移民離開故土時,紛紛帶槐枝和槐角作為懷念家鄉之物,大凡所到之處,便在自己新建的院落門口栽種了槐樹,以寄託對故鄉的思念,祈求祖先保佑,這種傳統沿襲成習。時至今日,村裡的老人把槐樹上結的槐角稱為“槐連咯豆”,後來乾脆把還把槐樹改稱“槐連樹”,寓“懷戀”故鄉之意。
村裡每年農曆九月十三的關帝廟會很有特色。民國時廟宇坐落在劉家巷口,廟前有一柏樹旗杆,夜間“桿火”為其一絕。上世紀70年代在破除封建迷信宣傳下,將此廟拆除,現在廟宇系恢復重建。此廟會日正值秋播完成季節,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叩頭膜拜,奉送供品油錢。廟會日還有物資交流和戲曲、雜耍之類,家家戶戶盛情款待客人,走親訪友趕廟者流連宴樂,別有洞天。
梅家村關帝廟 攝影武旋
梅家村關帝廟一瞥 攝影武旋
劉書環為85歲母親郭秀銀撰詩,書法丁善俊
村民劉書法家 攝影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