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瑾瑜的結果 展開
- 護膚師
- 原中共粵贛省委候補執委
- 原福建省立醫院護士、護士長
張瑾瑜
原中共粵贛省委候補執委
張瑾瑜(1912—1935年),女,原名瓊珍,永和區大成鄉人。民國16年(1927年)。張在大成小學讀書時,受農民革命運動的影響,一面讀書,一面參加革命活動。雖遭其父母千方百計的阻撓,她亦衝破重重困難,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活動。翌年春,加入共青團。同年10月,即遠離家鄉與陳坦等人到九龍嶂參加縣委工作。此後,她深入大坪河嶺、大塘等村,建立大坪河嶺共青團支部。民國18年3月,興、五、龍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張瑾瑜在幹部訓練班工作,後到興寧、龍川、尋烏交界的20多個鄉鎮組織發展農會、赤衛隊,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建立革命武裝。這年上半年,年僅15歲的她即轉為中共黨員。次年春,張瑾瑜、劉思振受縣委派遣到黃陂新村成立中共興寧第三區委會,劉任區委書記,張任區委委員。同年12月,興、五、龍縣蘇維埃政府改組,張任縣蘇維埃政府婦女部長。她同羅屏漢在革命鬥爭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結為夫妻。
民國20年(1931年)11月,羅任紅軍十一軍獨立營政委,張任獨立營營部黨支部書記兼宣傳隊長。翌年初,張隨羅調任江西會昌縣委工作,任會昌縣委婦委書記。7月,會昌中心縣委成立后,張任中心縣委婦委書記。其間,張培訓婦女幹部,發展婦女黨員,組織婦女慰勞紅軍,使會昌、尋烏、安遠三縣婦女工作面貌一新。民國22年8月,粵贛省成立。11月4日,張在粵贛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委執行委員,任省委白區工作部部長。她在毛澤東直接指導下工作,及時將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的“六·七”指示信精神,貫徹到敵占區域的縣、區兩級。同時,還培訓軍政幹部,支援游擊戰爭,在興、龍、尋南一帶牽制廣東軍閥北犯中央蘇區的軍事行動。
主力紅軍北上抗日後,張隨中央分局項英、陳毅部向粵贛邊突圍,在信豐、安遠之間遭敵包圍。民國24年(1935年)5月,經反覆衝殺,張所在部隊突圍到安遠高雲山蘆村茶坑時,復受敵圍攻。當時張有孕在身,行動不便,危難時刻她命令同志們突圍,自己擔任掩護。最後,面對撲上來的敵人飲彈自盡。
張瑾瑜,1912年生於廣東省興寧縣永和區大成村。父親張北綠曾任國民黨興寧縣永和區區長兼自衛隊長,母親沙滿娘操持家務,張瑾瑜在兄妹6人中排行第三。
1927年,張瑾瑜在大成小學讀書。那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轉入低潮。然而,在中共興寧特支領導下,早在1924年就已開展農運並成立了分農會的大成村,這時在黃佑才、羅屏漢、張超曾、張中、陳坦等人積極推動下,農民運動蓬勃發展,黨團組織不斷壯大,農會、赤衛隊、兒童團十分活躍。9月3日,大成村農民義勇隊參加了第二次攻打光寧縣城的農民暴動,佔領了國民黨興寧縣政府,成立了興寧革命政府,建立了廣東工農革命軍第十二團,沉重地打擊了敵人,鼓舞了人民的鬥志。1928~1929年間,大成村成為當時地下黨最大的紅色交通站,從九成嶂縣委所在地到大成村,從大成村到大坪、大信根據地,形成一條嚴密的交通線。
大成村濃厚的革命氛圍,使張瑾瑜自幼受到農民革命運動的薰陶。在黨的教育、引導下,她在大成小學、中學一面讀書,一面參加革命活動,晚上時常瞞著父母去開會、送信、貼標語、撒傳單。1929年夏加入共青團后,工作更加大膽潑辣,機智勇敢,受到團組織的表揚。當時,同志們都知道她不顧家庭的反對,堅決參加革命的事情。
1929年6月,張瑾瑜與陳坦、張兆蘭等到九龍嶂出席共青團興寧第一屆代表大會,恰逢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到會指導,給與會代表以極大鼓舞,張瑾瑜更是深受教育。她當即與張兆蘭商定,奔赴羅屏漢等人在興寧北部山區建立的根據地,參加農民革命運動。
張瑾瑜在九龍嶂開會期間,興寧國民黨反動當局正出動大批軍警搜捕革命同志,她母親數日未見到女兒,焦急萬分,直接找到區委書記張超曾,向他要人。第二天,張瑾瑜回到家,母親不容分說,就把她鎖在房間里,不許離開半步,連一日三餐都由家人從小窗口塞進去。母親用鎖頭鎖住了女兒身,卻鎖不住女兒革命的心。張瑾瑜獻身農民革命的決心已定,為了擺脫家庭的禁錮,她苦思出一計。一天晚上,她要求洗澡。母親同意了,但很不放心,特地叫其小女兒張維添守候在房門口。當洗畢穿衣時,張瑾瑜叫添妹去房裡拿木屐,隨即乘夜赤足離開家,走了百餘里崎嶇山路,到達大坪區河嶺村。羅屏漢安排她住在區委委員羅義妹家裡。從此,張瑾瑜開始了她的新的革命鬥爭生活。
張瑾瑜按羅義妹的提議,與其四妹羅菊珍為伴,在河嶺、大塘村挨家挨戶串連發動貧苦農民參加農民革命,宣傳婦女解放。她白天幫助農民種田、除草,晚上召開會議、辦婦女識字班、組織兒童團,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為了更生動形象地教育群眾,她編寫了不少山歌,如“土豪收租矛(無)人情,又要加二又要精,又要酒肉包送谷,又喊調田界給別人,土豪吾殺矛(元)冤伸”;“正月里來是新年,農民婦女真可憐,爹娘家財都矛(無)份,還當‘豬仔’去賣錢,封建社會暗無天”。張瑾瑜用這種農民喜聞樂見的山歌,啟發教育農民婦女要獲得翻身解放,要過好日子,就要打倒土豪劣紳,反對封建壓迫,爭取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從而提高了大家對參加革命的認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她的宣傳鼓動下,河嶺、大塘村先後有200多農民加入了農會組織;各村成立了婦女會,辦了婦女夜校;團組織亦有新的發展,大塘村吸收了一批新團員,補選了團支部書記,健全了團組織。張瑾瑜親自介紹羅菊珍等8名先進青年入團,壯大了河嶺團支部。
8月,興寧縣委在大坪雙頭山召開北部山區骨幹分子會議,縣委委員羅屏漢主持會議,羅義妹、羅文彩、蔡梅祥、張瑾祥、藍亞梅等出席了會議。這次會議決定在興寧、龍川的雙頭山、大塘肚及鄰近江西的大信等20多個鄉鎮建立和健全黨、團基層組織,壯大革命武裝,實行土地革命。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大批幹部,縣委在大信根據地舉辦群眾工作訓練班,參加的學員有100多人,羅屏漢、潘大昌、張瑾瑜均為訓練班學員講課。訓練班結束后,學員們分赴各地農村活動,在興寧、龍川,尋烏交界的20多個鄉鎮組織發展了農會和赤衛隊,健全了黨團組織,建立了鄉蘇維埃政權和革命武裝;並在這些地區全面實行減租減息、打土豪、燒田契,與商紳官豪作鬥爭,農民革命運動搞得熱火朝天。大信地主鍾雪南公然反對抗租抗債,派其走狗到岩前收租逼債。張瑾瑜發現后,同羅屏漢商量,遂派駁殼隊員處決了鍾雪南的走狗,從而有力地打擊了地主豪紳的囂張氣焰,推動了抗租抗債的鬥爭。張瑾瑜在鬥爭中鍛練成長,於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9月,隨著形勢發展需要,亦為迎接紅四軍的到來,根據中共東江特委的指示,在大信石南村成立興寧縣革命委員會,羅屏漢為主席,張瑾瑜當選為委員。10月,中共興寧縣委機關從九龍嶂轉移到大信,在北坑裡召開了黨代會,改選興寧縣委,羅屏漢任縣委書記。縣委成立婦女運動工作組,張瑾瑜為主要領導人。
1930年春,張瑾瑜、劉思松受縣委派遣,到黃陂新村開展工作,成立中共興寧縣第三區委員會,劉思松任區委書記,張瑾瑜為區委委員。同時成立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群眾實行土改分田。至同年秋,大信的中和、蕉坑、小佑、岩前、新南都建立了鄉蘇維埃政權,惟有羅棟村仍為大土豪鍾雪南把持,依仗有10多枝長短槍,且與當地反動武裝有聯繫,對抗革命,鍾雪南叫囂:“誰加入共產黨,就把他全家殺掉”。因此,羅棟村成為興寧與尋烏邊發展壯大革命勢力的一大難點。為了鞏固發展根據地,縣委書記羅屏漢經過深入調查,決定以農民鍾亞慶為打開局面的突破口,特指派張瑾瑜和何亞清徑直到七娘凹鍾亞慶家裡,同鍾亞慶促膝談心,做思想工作,講述了窮人翻身解放、大義滅親的道理。經張瑾瑜等人的啟發,鍾亞慶頓覺心明眼亮,爽快地說:“堅決聽黨的話,黨要我幹什麼,就幹什麼。”張瑾瑜趁熱打鐵,取出一包標語,問:“你敢不敢去鍾雪南屋樓貼標語?”“敢!”鍾亞慶接過標語,當晚與哥哥鍾偉香一起,在鍾雪南家的大門、牆上,都貼上“打倒土豪鍾雪南”、“實行抗租抗債”等標語。鍾雪南惱羞成怒,揚言報復。鍾亞慶兄弟不怕恐嚇,按張瑾瑜說的“以親串親,以鄰串鄰”辦法,分頭串聯窮苦農民組織農會,很快就發動了100多人,成立村農會,選舉鍾敬遴為農會會長。9月初的一天,張瑾瑜和何亞清又來到鍾亞慶家,根據其表現和要求,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鍾亞慶入黨后更加積極肯干,又介紹鍾敬遴、曾來娣、鍾偉香入黨,介紹王亞梅入團,成立羅棟村黨支部。按張瑾瑜的提議,選鍾敬遴任支部書記,鍾偉香任分田組長,鍾亞慶調任大信鄉赤衛隊長。在黨支部領導下,農會發動200多名會員鬥爭了鍾雪南。但鍾雪南仍十分囂張,竟罵農會為“農匪”,繼續破壞抗租抗債運動。為了打擊鐘雪南的囂張氣焰,11月17日晚,羅屏漢、潘火晶、張瑾瑜、何亞清和鍾亞慶帶領東江游擊隊、赤衛隊200多人攻打鐘雪南老宅,鍾雪南從後門潛逃。游擊隊繳了10多支槍,燒了地契,開倉把糧食分給農民。至此,大信、新村與尋烏、平遠及龍川大嶺連成一片,全面開展土地革命。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張瑾瑜同羅屏漢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年冬兩人結為夫妻。當時駐興寧的國民黨第三營營長張英聞知此事,暴跳如雷,硬要張的家人寫出“不認親”的聲明登報。然而,作為革命伴侶,張瑾瑜同羅屏漢的同志情、夫妻愛在鬥爭中不斷升華。
193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在東江革命根據地之大南山建立了以鄧發為(省)特委書記的閩粵贛蘇區,統轄“閩西、廣東東北、贛東南一部分”。並將東江特委劃分為西北、西南兩分委。在中共西北分委的直接領導下,粵東北蘇區含三省11個縣市逐步形成了一塊黨政軍統一的根據地,土地革命鬥爭蓬勃發展。
1931年1月上旬,中共西北分委書記兼閩粵贛蘇區特派員劉琴西在新村南扒主持召開興寧五華龍川黨員代表大會,成立中共五興龍縣委會,書記為古清海(因古未到職,由羅屏漢代理),並改組五興龍蘇維埃政府,主席為潘火昌,張瑾瑜當選為委員,任婦女部長。
1月8日,劉琴西與紅十一軍參謀長梁錫祜到達尋烏縣委所在地貿東墟,根據閩粵贛軍委的指示,決定將東江游擊大隊一部分與平遠遊擊隊、尋烏游擊隊、龍川畲辣區游擊隊,整編為紅六軍第一師獨立營,營長彭城,副營長羅文彩,政委羅屏漢,參謀長黃義,張瑾瑜任獨立營營部黨支部書記兼營宣傳隊隊長。這是一支鞏固粵東北蘇區的主力紅軍。
獨立營成立不久便投入戰鬥。張瑾瑜在戰鬥中總是衝鋒在前,英勇作戰;戰鬥間隙又同宣傳隊員一起寫標語、畫壁畫,宣傳紅軍的宗旨和任務,深受軍民的歡迎。
1932年初,張瑾瑜和羅屏漢調往新開闢的江西會昌縣委工作,羅屏漢任縣委組織部長,張瑾瑜任婦委書記。他倆積極協助縣委書記古柏開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7月,會昌中心縣委在筠門嶺成立,鄧小平任中心縣委書記,羅屏漢任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兼會昌縣委書記,張瑾瑜任中心縣委婦委書記。在中心縣委領導下,他們密切配合,努力完成擴紅支前、發展生產等各項任務。張瑾瑜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及時舉辦了婦女骨幹訓練班,培訓了一批婦女幹部。特別是認真抓了婦女中的黨團組織建設,發展了一批婦女黨、團員。至10月底,培養了婦女黨員93人、團員320人。她以黨團員為骨幹,發動廣大群眾做軍鞋,募集小菜、薯乾等物資慰勞紅軍,組織婦女給嵐山嶺後方醫院的傷員縫洗衣服,使會(昌)尋(烏)安(遠)三縣的婦女工作面貌一新。
1933年4月,鄧小平調離會昌后,羅屏漢接任會昌中心縣委書記,任務更為繁重。時值張瑾瑜懷孕分娩,廣東軍閥又重兵北犯中央蘇區,戰事頻繁,羅屏漢既要指揮作戰,又要忙於日常黨政多項工作。於是,夫婦倆商定,將剛出生的小男孩送給別人撫養。
同年8月16日,蘇維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第48次會議決定成立粵贛省。9月6日,在會昌召開於都、會昌、西江、門嶺、尋烏、安遠、信康、興(寧)龍(川)及平遠、五華、武(平)西等代表大會,成立粵贛省臨時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大會選舉鍾世斌、劉曉、張瑾瑜、羅屏漢、蔡梅祥等37人為執行委員。11月4日,中共粵贛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成立粵贛省委,張瑾瑜當選為省執行委員,任省白區工作部部長。她忠於職守,積極主動,忘我工作。當時中央蘇區建立了“共產主義星期六”勞動制度,張瑾瑜不僅反覆宣傳這一勞動制度的重大意義,而且身體力行,同省委機關的工作人員一起,和紅軍家屬一起勞動,不論收割、馭牛、砍柴、擔水、掃地等,都是一馬當先,深受群眾好評。在日常工作中,她對同志熱情關心,體貼入微。福建白區工作部的王華等人要到瑞金去學習,路經粵贛省,張瑾瑜熱情接待,燒了熱水給他們燙腳,還拿出《鬥爭》、《紅色中華》等刊物給他們閱讀。後來因形勢逆轉,白區工作學習班停辦,張瑾瑜又鼓勵王華等人回福建“認真學習,積極工作,堅決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1934年徠8月,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圍剿”,中央蘇區縮小了。為了開闢新區,發展粵贛邊的游擊戰爭,中央在於都成立贛南省。張瑾瑜調任贛南省委執行委員,省白區工作部部長。她在毛澤東直接指導下工作,及時將中共中央白區工作部的“六·七”指示信精神,貫徹到敵占區域的縣、區兩級組織中。當時的形勢非常緊張。張瑾瑜一面深入發動蘇區群眾打草鞋、支援紅軍;一面組織力量做好隱蔽黨員、建立地下游擊隊,準備紅軍轉移等諸項工作。她還為羅屏漢主持的尋南工作團學習班講課,培訓了一批軍事幹部,有力地牽制了廣東軍閥北犯中央蘇區的行動部署。
主力紅軍北上抗日後,敵人騰出重兵“圍剿”贛南蘇區,形勢十分險惡。1935年春,張瑾瑜隨中央分局項英、陳毅率部向粵贛邊突圍,在信豐、安遠之間,遭到廣東軍閥張瑞貴等3個師的包圍,經過反覆衝殺,紅軍損失慘重。4月,張瑾瑜所在部隊突圍到安遠高雲山蘆村茶坑時,又遭到敵人的四面包圍。當時張瑾瑜有孕在身,行動不便,在這生死悠關的危急關頭,她急令戰友們衝出重圍,自己負責掩護,同敵人血戰到最後。面對撲上來的敵人,她寧死不屈,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犧牲時年僅24歲。
張瑾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的革命故事在戰友和父老鄉親中廣為傳頌。1959年,烈士家鄉興寧縣委在合水興建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有張瑾瑜的英名。大坪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碑面上也鐫刻了張瑾瑜的英雄業績。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粵英烈傳》和《廣東革命史辭典》、《中央革命根據地詞典》,均輯有張瑾瑜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