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洋槐
豆科刺槐屬植物
毛洋槐(學名:Robinia hispida L.)是豆科,刺槐屬落葉灌木,高1-3米。幼枝密被紫紅色硬腺毛及白色曲柔毛,二年生枝密被褐色剛毛,葉軸被剛毛及白色短曲柔毛,上有溝槽,小葉5-7(-8)對,橢圓形、卵形、闊卵形至近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3-8朵,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萼紫紅色,斜鐘形,花冠紅色至玫瑰紅色,花瓣具柄,旗瓣近腎形。雄蕊二體,花藥橢圓形,子房近圓柱形,密布腺狀突起,沿縫線微被柔毛,柱頭頂生,胚珠多數,莢果線形,果頸短,有種子3-5粒。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毛洋槐
總狀花序腋生,除花冠外,均被紫紅色腺毛及白色細柔毛,花3-8朵;總花梗長4-8.5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5-6毫米,有時上部3裂,先端漸尾尖,早落;花萼紫紅色,斜鐘形,萼筒長約5毫米,萼齒卵狀三角形,長3-6毫米,先端尾尖至鑽狀;花冠紅色至玫瑰紅色,花瓣具柄,旗瓣近腎形,長約2厘米,寬約3厘米,先端凹缺,翼瓣鐮形;長約2厘米,龍骨瓣近三角形,長約1.5厘米,先端圓,前緣合生,與翼瓣均具耳;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分離,花藥橢圓形;子房近圓柱形,長約1.5厘米,密布腺狀突起,沿縫線微被柔毛,柱頭頂生,胚珠多數,莢果線形,長5-8厘米,寬8-12毫米,扁平,密被腺剛毛,先端急尖,果頸短,有種子3-5粒。花期5-6月,果期7-10月。
毛洋槐喜光,在過蔭處多生長不良,耐寒性較強,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有一定的耐鹽鹼力,在PH8.7,含鹽量0.2%的輕度鹽鹼土中能正常生長。嫁接苗抗風力不強,不宜栽植於風口或開闊處,否則易出現“掉頭”情況。耐旱,不耐水濕。耐修剪。對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有較強抗性。
原產北美洲,廣泛分佈於中國東北南部、華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
毛洋槐的繁殖大多用刺槐作砧木進行嫁接,嫁接一般在春季萌芽前進行,多採用切接法。砧木應選擇胸徑6厘米以上,且經多次移栽的刺槐,砧木樹榦通直,長勢旺盛且無病蟲害。接穗可選擇長勢健壯且無病蟲害的植株上選取,一般選擇2年生木質化程度較高的枝條作接穗,接穗長度一般在8-10厘米。嫁接時,接穗應削成楔形插入,接穗和砧木的皮層對合好,然後用塑料帶緊緊纏繞,勿使其鬆動,嫁接處用蠟密封,然後套上一個塑料袋進行保濕。20天左右傷口可癒合,接穗抽繩出芽子。
起苗時徠盡量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及時假植防止根系失水,運輸前蘸泥漿,並用薄塑料將苗木根系全部包入塑料中,裝車時輕拿輕放,不能踩踏。運輸苗木時,為防止苗木失水乾燥,宜用棚布加以覆蓋。運輸期間應檢查包內溫度和濕度,如包內溫度高,應將包打開適當通風,如濕度低應及時噴水。
毛洋槐對水的要求不高,大苗平時可靠自然降水生長。對於新栽植的小苗,則應適當加強澆水管理。栽植時應澆好頭三水,此後每月澆一次水,秋末澆足澆透封凍水。翌年早春及時澆解凍水,其餘時間可靠自然降水,秋末澆好封凍水。移栽三年後,每年只需澆好解凍水和封凍水即可。
毛洋槐較耐瘠薄,但充足的肥料可使苗木生長旺盛,特別是新栽苗木時施用適量的肥料可使苗子快速恢復樹勢。栽植時最好施用經附屬發酵的牛馬糞,牛馬糞肥效緩和且持續時間長,不會發生燒根的現象。6月初可施用一次尿素,可促進苗木長枝長葉,秋末結合澆凍水可淺施一次腐葉肥。從第二年起,可每年澆封凍水時施用一次腐葉肥即可。
在華北地區,毛洋槐多呈大灌木或小喬木狀。在對這種苗子修剪時,首先要注意整個冠形的美觀,要保持冠形呈傘狀,對過於繁密的枝條要及時進行疏除,對過長的枝條要進行短截。要及時將病蟲枝、乾枯枝和無用枝疏除。對於砧木抽生出的萌櫱,要及時抹除。
毛洋槐常見的病害有紫紋羽病,此病常至使根部腐爛而樹容易被大風颳倒。如果有發生,可於7-8月在樹根部撒上草木灰,用量為每株1公斤,然後將土翻起並耙細。毛刺槐還容易罹患白粉病和煤污病,如有白粉病發生,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每7天一次,連續噴2-3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如果有煤污病發生,可首先殺滅蚜蟲和介殼蟲,並用50%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噴灑,每7天一次,連續噴3-3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樹冠濃密,花大,色艷麗,散發芳香,適於孤植、列植、叢植在疏林、草坪、公園、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幹道兩側。它可與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分別組景,構成十分穩定的底色或背景,觀賞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