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文學院
揚州大學文學院
揚州大學文學院,前身為揚州師院中文系。一代詞曲學大師任中敏(半塘)先生開創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審定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文秘方向)、對外漢語兩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
揚州大學文學院前身是揚州師院中文系。一代詞曲學大師任中敏(半塘)先生開創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審定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現設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文秘方向)、對外漢語兩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文學院建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揚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一級學 科博士點。文藝學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梯隊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文學概論》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同時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省級一類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為江蘇省一類精品課程。教材《文學理論》為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在文學院辦學歷史上,湧現了一批學養深厚、誨人不倦的知名教授,如李光信、任中敏、蔣逸雪、徐沁君、譚佛雛、王善業、孫龍父、李人鑒、江樹峰、李廷先、顧黃初、曾華鵬等,他們薪火相傳、澤被後學,為文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學院的師資隊伍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合理,現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他們教書育人,砥礪學問,奮力開拓出文學院廣闊的學術天地。
近年來,文學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語文》等刊物發表論文800多篇,出版論著80餘部,具有代表性的獲獎成果數十項,其中14項成果獲得部、省級以上獎勵。《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韓國學術刊物,曾多次推介我院的重要學術成果和學術帶頭人的業績。我院學者與美國、加拿大、瑞典、挪威、韓國、越南、港台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保持經常性的學術交流。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0餘項,其中15項國家級科研項目,45項部、省級科研項目。承擔並完成江蘇省十五重點高校建設項目“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目前正在承擔江蘇省十一五參照“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
半個多世紀以來,文學院培養了大批博士、碩士和學士,其中既有蜚聲中外的專家學者,又有連續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和評論家,更有眾多奮鬥在高等教育和中學教學第一線的辛勤的園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揚州大學文學院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為達到更高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文學院建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揚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一級學科碩士點,文藝學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梯隊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文學概論》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同時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省級一類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為江蘇省一類精品課程,教材《文學理論》為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自辦學后,文學院已培養了大批博士、碩士和學士,其中既有蜚聲中外的專家學者,又有連續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和評論家,更有眾多奮鬥在高等教育和中學教學第一線的辛勤的園丁。
黨委書記:胡學春
揚州大學文學院
院長:柳宏
柳宏院長
學術成就:多年來主要從事基礎寫作、應用寫作研究,近年來轉向古代學術史研究和《論語》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公文寫作模型建構論》、《當代禮儀文書寫作》、《清代<論語>詮釋史論》,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目前主持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清代<論語>註疏序跋校注》、江蘇省社科項目《清代<論語>詮釋研究》。
黨委副書記:劉佳
揚州大學文學院
副院長:陳學廣
陳學廣副院長
副院長:陳軍
陳軍,1968年4月生,江蘇高郵人,先後於1999年、2004年在南京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生導師,“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戲劇學方向學術帶頭人。兼任江蘇省魯迅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理事,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戲劇/文學的研究。迄今為止,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60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登和轉載,出版著作《工與悟——中國現當代戲劇論稿》、《戲劇文學與劇院劇場》等。榮獲揚州大學第二屆中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文科組)一等獎、2005-2006江蘇省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江蘇省普通高校第六屆和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項,目前正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的研究。曾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稱號,2011年獲批江蘇省第四期“333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省級重點學科:文藝學
文藝學學科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第九批博士學位授權學科,江蘇省“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此前已建成碩士點多年。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教授5人,有博士學位者5人。文藝學博士點設有文學理論、文藝美學、中國文藝學三個研究方向,在學術研究和研究生教學方面已形成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較大的影響。近五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部省級項目3項,主持江蘇省重點高校建設項目1項,該項目獲科研經費500萬元。出版著作10餘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60多篇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複印。科研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
文學理論方向從事文藝學教學和科研已有半個多世紀,具有歷史較長、質態良好、基礎厚實的優勢,從20世紀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文藝社會學研究這一較為明顯和相對穩定的特色,主要從文藝社會學研究入手,對於當前的文學藝術和審美文化作出說明、界定和反思。出版《現代文藝社會學》、《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美學文藝學本體論》、《當代性與文學傳統的重建》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文學性”問題與文學本質再認識》、《關於文學理論的話語權問題》、《文學傳統與科學傳統》、《從關鍵詞看我國現代文論的發展》、《美學的擴張:倫理生活的審美化》等論文。
文藝美學方向較早展開了關於文藝美學一般原理的研討,在對於文藝美學的性質、對象和範圍,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和理論框架,文藝美學的範疇體系和研究方法,文藝部門美學,以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等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樹、有所創新。出版《笑與喜劇美學》、《悲劇美學》、《文藝美學範疇研究》、《當代文藝美學的多維思考》、《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等專著,在《光明日報》、《學術月刊》等報刊發表《論文藝美學的學科定位》、《文藝美學的合法性問題》等重要論文多篇。
中國文藝學方向在保持中國文藝學研究的基本學理的基礎上,側重於文論思潮研究,致力於揭示雅俗文學的流變與整合對於文論思潮的發展演變所起的作用,在敘事研究、文體研究、語言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開展理論探討。出版《中國美學初步》、《意境探微》等專著,在《文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現代大眾小說:新舊小說的流變與整合》等論文。
本學科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譚佛雛(佛雛)先生有關文學理論以及王國維詩學的系統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近期本研究方向的建設卓有成效,博士生導師姚文放教授的文藝社會學研究、當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學理論基礎研究,博士生導師佴榮本教授的文藝美學範疇、文學史論研究,古風教授的中國文藝學研究,陳學廣博士的文學語言學研究等躋身於學術前沿且各具個性。
校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學科 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同時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揚州大學重點學科。著名詞曲學家任中敏(半塘)先生是該學位點的開創人。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者8人。近五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出版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論著,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有4項成果獲得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本學科目前在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與學術史研究等方向上卓有建樹,形成特色。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研究方向由任中敏(半塘)先生開創,他以《敦煌歌辭總編》、《唐戲弄》、《唐聲詩》等巨著為代表的詞曲學研究和敦煌文學研究擁有學術經典的地位。前輩學者徐沁君先生的《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全元散曲補校》,謝伯陽先生的《全明散曲》、《全清散曲》等在相關領域研究中居領先水平。數代學人薪火相傳,繼往開來,不斷取得新的學術進展。本研究方向以研究自古以來流傳在民間的各種通俗文學形態為主,包括小說、戲曲、詩詞、變文、俗講、寶卷等,取一條與高雅文學、精英文學研究不同的路徑,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空間。博士生導師董國炎教授的論著著意將通俗文學與士大夫文學相區別,顯示與主流文學史、小說史的體系性差別;博士生導師許建中教授、黃強教授、汪俊教授、陸永峰博士等在戲曲研究、詩詞研究、講唱文學研究、寶卷研究等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近年來出版《明清小說思潮》、《明代小說》、《施耐庵與水滸》、《明清傳奇結構研究》、《李漁研究》、《詞學散步》、《兩宋之交詩歌研究》、《敦煌變文研究》、《中國寶卷研究論集》、《中國寶卷總目》、《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等著作,以及一批高質量的論文。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10多項。
中國古代文學史與學術史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揚州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清代學術研究的中心之一,而任中敏(半塘)先生的詞曲學研究和敦煌文學研究原本就富於學術史研究的內涵。本方向人員從當代視角出發,運用新的觀念和方法,著重研究學術史、思想史、地域文化傳統與文學的關係,深入探討推動文學演變、發展的外部動力和內在動因,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版了《近代經學史》、《六朝經學與玄學》、《清代揚州學派經學研究》、《六朝江東世族之家風家學研究》、《嘉定錢大昕全集》、《劉熙載全集》等著作,現承擔《汪中全集》、《嘉定王鳴盛全集》校點等項目。特別是承擔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清史·樸學志》的編纂工作,獲科研經費55萬元。博士生導師田漢雲教授在經學史研究方面躋身於學科前沿,博士生導師王永平教授、陳文和副教授等在學術文化與文學之關係研究方面各有建樹。
校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學科於1984年建成碩士點,揚州大學重點學科。該學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界培養出一批有影響的中青年學者,諸如丁帆、汪暉、吳義勤、楊劍龍等,已成為海內外知名的學者、教授,或國內現當代文學博士點的帶頭人和骨幹。有的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青年作家畢飛宇、祁智等,畢飛宇的的短篇小說《哺乳期的女人》曾獲得魯迅文學獎,近期又以中篇小說《玉米》和吳義勤的當代文學評論一同獲得魯迅文學獎。
本學科的開創人曾華鵬先生,在學術界有較高的聲望與影響,他從長篇論文《郁達夫論》開始的現代作家作品研究,奠定了本學科的學術基礎。本學科成員保持並發展了這一學科優勢和特色,近期出版了《中國現代小說的雅俗流變與整合》、《瞿秋白與中國現代文學運動》、《20世紀散文觀念與名家論》、《散文審美與解讀》等專著,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權威期刊發表《在歷史與個人之間:王安憶的“眾生話語”》、《〈花腔〉:現代知識氛圍中的小說體裁建構》、《從〈離婚〉看老舍小說的敘事藝術》、《老舍小說融中西詩學的實踐》、《五四後周作人文藝思想之轉變》、《論沈從文情愛小說的民間意象》等學術論文。另外,還編著多部高質量、有影響的現當代文學教材。這些成果的特點是,注重作家自己闡述的創作宗旨,未曾專門闡述的則通過作品的細讀進行發明,由此而注重在細讀的微觀研究中彰顯作家的詩學踐行,實現與詩學建構的宏大目標緊密聯繫的理論追求,形成了新的研究格局與進路。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西敘事詩學的現代整合》(99BZW026),江蘇省十五規劃項目《中國現當代小說語境中的虛構方法研究》(04SJD750025)、《現代白話語言與文學敘事互動關係研究》(A0108072)等。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
本學科有著一支實力強勁、結構合理、頗具潛質的學科梯隊。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博士生導師徐德明教授在現當代文學的創作實踐與作家的詩學追求之間尋求和確立其詩學價值的工作具有開拓意義;劉小中教授對於現代作家的文藝觀念與現代文學思潮與運動、文論史之關係的研究獨具特色;吳周文教授從散文作家作品的研究擴展到散文文體和審美風格的研究;陳軍博士致力於對現代劇作家、戲劇文本、導表演以及劇場之間的關係進行綜合研究,從而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中國現代戲劇藝術的特徵。
校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學科 為揚州大學重點學科。該學科設有三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一是先秦專書語言研究,包括今文《尚書》語言研究、《墨經》的語言與邏輯研究、《方言》、《爾雅》及其注家的研究等,通過今文《尚書》專書語言的研究及與之相關的甲骨文、金文、《史記》、《說文》等語言的縱向對比研究,輔以考古發現的最新材料的研究,探究今文《尚書》的語言特點。二是漢語語法修辭研究,基於當代和斷代漢語語料庫的漢語語法、修辭研究,從共時和歷時相結合的角度研究詞的語法屬性、詞語的更替、相關句法語用現象以及修辭手法的歷時發展過程。三是漢字學研究,包括說文學、漢字的結構與發展研究、漢字的文化內涵以及中日整理規範漢字比較研究,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系統梳理探討東漢以來《說文》研究的發展源流,結合語言認知和語言比較,對漢語字族、詞族等字詞類群進行新的詮釋,以漢字結體義理為基礎研究漢字的規範化問題。
本研究方向現有教授4名,副教授5名,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博士生導師錢宗武教授的先秦專書語言研究特別是今文《尚書》語言研究視野廣闊、成果豐碩,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張其昀教授的漢字流變研究特別是“說文學”研究探源發流、史論相生,獲得學界讚譽;張亞軍博士的漢語語法研究角度新穎、手段先進,得到學界的好評;於廣元副教授的漢語修辭格發展史研究,縱考古今之變化,橫辨機理之異同,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近年來出版了《今文尚書語法研究》、《尚書新箋與上古文明》、《今古文尚書全譯》、《漢語論叢》、《“說文學”源流考略》、《漢字學綱要》、《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漢語修辭格發展史》、《現代漢語同素詞》等十餘部專著,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不少成果被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語言文字學資料信息》等複印、摘載,獲多項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今文《尚書》辭彙研究”(02BYY027)和部省級項目10餘項。
校級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
本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設有中國古代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國古代經學文獻整理與研究二個方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具備博士學位8人,學術梯隊的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
中國古代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方向具有深厚學術淵源和較高學術地位。任半塘先生開創了現代散曲學研究的基礎,徐沁君先生、謝伯陽先生的工作在相關領域中居領先水平。本方向教師在此基礎上勤奮工作,在戲曲史、小說史、詩歌史等領域有了新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中國古代經學文獻整理及研究是本學科的特色方向。本方向教師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中國古代經學史、清代揚州學派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海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本學科近年來承擔各類研究項目2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在《文學遺產》、《文獻》、《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了學術專著34部。9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
校級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本學科設有世界文學、比較文學兩個研究方向。現有教師5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人。學科帶頭人肖淑芬教授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在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有厚重的成果。
本學科的梯隊成員具有較強的教學和科研實力。《外國文學史》課程被評為江蘇省高等院校二類優秀課程;梯隊成員在最近五年間共發表科研和教學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14部,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院綜合辦公室 | |||
姓 名 | 性別 | 職務 | 電話號碼 |
孫永良 | 男 | 辦公室主任 | |
董 進 | 男 | 辦公室副主任 | |
沈華嵐 | 女 | 辦公室秘書 | |
禹良琴 | 女 | 辦公室秘書 | |
顧 艷 | 女 | 教務員 | |
吳永新 | 男 | 工勤員 | |
吳侯扣 | 男 | 工勤員 | |
院工會 | |||
姓名 | 性別 | 職務 | |
王定勇 | 男 | 主席 | |
張立兵 | 男 | 副主席 | |
許 婷 | 女 | 組織委員 | |
宋展雲 | 男 | 文體委員 | |
陳莉 | 女 | 女工委員 | |
學生工作辦公室 | |||
姓名 | 性別 | 職務 | 電話號碼 |
郭兆雲 | 女 | 團委書記、學工辦主任 | |
許 婷 | 男 | 團委副書記、學工辦副主任 |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語文》等刊物發表論文800多篇,出版論著80餘部,具有代表性的獲獎成果數十項,其中14項成果獲得部、省級以上獎勵。《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韓國學術刊物,曾多次推介文學院的重要學術成果和學術帶頭人的業績。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0餘項,其中15項國家級科研項目,45項部、省級科研項目。承擔並完成江蘇省十五重點高校建設項目“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承擔江蘇省十一五參照“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
在文學院辦學歷史上,湧現了一批學養深厚、誨人不倦的知名教授,如李光信、任中敏、蔣逸雪、徐沁君、譚佛雛、王善業、孫龍父、李人鑒、江樹峰、李廷先、顧黃初、曾華鵬等,他們薪火相傳、澤被後學,為文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學院的師資隊伍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合理。據官網資料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他們教書育人,砥礪學問,奮力開拓出文學院廣闊的學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