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鳳崗鎮的結果 展開

鳳崗鎮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下轄鎮

鳳崗鎮,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下轄鎮,位於懷集縣的東北部,距縣城28公里;東與陽山、廣寧兩縣交界,西接汶朗鎮,南鄰甘灑鎮,北連治水鎮,省道水谷線貫通,交通極為方便,是懷集東區鄉鎮的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2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853.47公頃,山地面積24400公頃。下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全鎮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耕地12082畝,山地面積36.6萬畝,全鎮設22個村委會和一個居委會,人口38887人。
鳳崗鎮北高南低,以山地為主,南部有少量丘陵。山地土質以紅土壤為主,水田土質以瀦育型水稻土為主。氣候處於中、南亞熱帶的過渡氣候,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累年平均降雨量1753毫米。有兩條大河,鳳崗河是該鎮的主要河流。

經濟


綜述
鳳崗鎮建有一個墟鎮,總面積2.15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墟鎮內建有文化中心、集貿市場一個,各類批發、零售商鋪70多間,墟鎮還專門規劃出商業、工業開發小區,目前工業區已建有紙廠、製鞋廠、木加工廠等工企業。
2016年,全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6.61億元,同比增長12.8%;完成財稅收入531萬元,其中地方稅收222.8萬元,同比增長199.7%,國稅收入308.2萬元,同比增長74.1%;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649元,同比增長10%。
農林業與農村經濟
2016年,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經營確權摸底調查及戶籍證明回收工作,完成集體土地指認率為97%,農村土地經營確權工作進入第一輪公示階段。為加快特色農業發展,不斷擴大鳳崗山地羊、“六十日”黃菜以及沙糖桔種養規模。是年,全鎮完成營造林並通過驗收1252.2公頃。新聘請護林員39人,組織102人次參加防火學習培訓班,全面提高森林資源安全。

教育


鳳崗鎮對文教衛工作十分重視。目前全鎮已建有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分院1所,衛生站30多個,全鎮有醫務人員80多人。鎮內設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完全小學22所。全鎮有教師480多人,在校學生5000多人。

自然資源


鳳崗鎮森林資源豐富,山多地少,以林業為主,全鎮已建起木薯、厘竹。茶稈竹、肉桂白果、桐油。松脂等農林業商品基地4.5萬畝,全鎮活立木蓄積量達1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該鎮的著名土特產有"冷瓮茶"、香茹、木耳、竹筍,較為名貴的中藥材有七葉一枝花、砂仁、巴教、勾苑、雞血藤等,還有珍稀的果子狸、穿山甲、金錢龜、過山風等野生動物。
全鎮礦產資源各類較多,主要有鐵、錳、銅、鉍、水晶、硅、石英、雲母等十多種,還有儲量達2億多立方米的花崗岩石和大量的石灰石,現生產的“春花紅”、“芝麻花”等優質花崗岩石板材遠銷台灣、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經國家級鑒定含有38種人體必需和有益的元素。水溫達65℃。生產“藍帶”、“燕峰”等名牌礦泉水的燕峰礦泉水廠就在該鎮境內。
鳳崗水資源極為豐富,鳳崗河總蘊藏量10萬千瓦,可開發6萬千瓦,全鎮現利用水資源,創辦鎮直水電站6座,總裝機2045千瓦,年發電量720萬度;目前,總裝機容量達5000千瓦的大型水資源開發項目銀龍水電站正加緊施工,福龍、玉龍兩大裝機容量共8000千瓦的水電站正在籌備建設。

民俗文化


鳳崗鎮孔洞村位於懷集縣城東部的崇山峻岭中,四面環山,風景秀麗。距圩鎮18公里,與陽山縣接壤,全村總人口1108人,佔地總面積3萬多畝。該村現存有建於乾隆年間的“德惠成公祠”、“觀音堂”、“孔鄉書院”、“成國選公堂”、“裕后樓”等建築物,這些古建築群對了解嶺南文化,古代建築藝術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特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把孔洞村列為國家級文化名村。
孔洞人自中原入粵后,棲英德,上陽山,然後入懷集,五度遷居,直到明宣德年間,才認定了孔洞作為萋生地。從此以後,闢土開基立業,歷經三代,至成勤珠公時與鄰村一錢氏女子結為夫妻,生有數子,其中一子名叫成德惠。他自幼聰慧過人,勤勞苦練,少壯就能文善武,承繼了其遠祖成永珍的家傳風範(成永珍在明朝洪武年間出任明朝軍旅官職,駐守南雄)。成德惠深受外祖父錢維才一家的喜愛,並常駐於外祖父家中共同生活度日。錢維才的孫子合家於明朝天啟年間遷往今懷集縣甘灑鎮錢村定居后,將其全部田地、山林產業送給成德惠。於是成德惠就從黃石坑尾入住現孔洞村。繼承接管了外祖父的產業。成德惠公隨後聚妻生子、善於經營,在管理好田山產業之餘,嫻瑕修文習武,教子課孫。還無意中發現了沉睡於產業中地下黃金礦藏(即現在孔洞村管轄範圍內上、下馬?山),隨即帶領兒孫開採挖掘,逐漸發家致富。成為該村豪族。致富后的成德惠子孫睦桑梓和鄉鄰,從未忘記祖宗的遺訓,勤儉持家。其後成德惠公之孫成國選,國相、國顏、國序兄弟四人合力創建了成氏祠堂(即現在的成德惠公祠)之後,又建成具有傳統濃郁嶺南文化韻味的建築群:——觀音堂、成國選公堂、裕后樓、孔鄉書院、八角樓(又稱十二生肖樓,今僅存址)等,整個布局以“德惠成公祠”、“觀音堂”連片建築群為核心,分東、西兩翼,分別以“孔鄉書院”、“裕后樓”為主調,沿兩側山坡呈展翅大雁狀向南延伸,成“品”字結構,各座建築形體各異,自成特色,既注重實用,又講究美觀。整個古建築群總佔地面積3092.6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12.55平方米,均為清未年以前建築物。

風景名勝


一、“德惠成公祠”、“觀音堂”
兩座古建築連在一起,位於孔洞村中心位置,坐北向南,四面環山,香火旺盛,佔地面積1252.02平方米,建築面積889.35平方米。始建於乾隆年間(1640—1660年)後於乾隆四十四年鼎建。兩座建築設計獨特,各有千秋。門前廣場及弓形水池為公共設施,左右對稱建有一小門樓。“德惠成公祠”分前、中、后三級大廳布置,祠高8.6米,大廳內東西兩廊雕刻著字體清秀、筆跡精細的碑林(內容包括孔洞先人的來源、起居、家訓以及成氏當時管理的山林、田地等產業。值得注意的是,成氏先人很早以前已過上了“小康”生活,碑林上清楚地刻著當時過上“小康”生活的歷史依據),整座建築的瓦檐拼封,雕刻精美,圖文並茂。每一級大廳瓦頂兩側各有一個鍋耳狀標誌造型。西邊有一行人巷,再有一排“理事房”及“廚炊房”。東邊有一巷(稱馬巷)相連入“觀音堂”,而“觀音堂”則分前、后二級大廳,后級是靈壇,靈壇為:“觀音”、“關帝”、“醫靈”三神(即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北方鎮武玄天上帝,正一醫靈萬壽大帝),中間為地坪,東西兩側為2米多高的圍牆,瓦檐拼封,同樣精美,堂高8米,瓦頂東西兩側各有一個與“德惠成公祠”不同結構的古錢幣狀標誌造型(據說現“觀音堂”是原成德惠公外祖父——錢維才公的舊居遺址,為感謝和紀念錢氏外祖父而特別設計的)兩座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互相輝映,均為青磚、杉木料為主的古建築物。可見,孔洞先人的用心良苦,並為後人留下一段美好的歷史見證。
二、“孔鄉書院”
位於孔洞村“德惠成公祠”的東邊,距“德惠成公祠”46米,坐東向西,院高10米(二層)佔地面積310.83平方米,建築面積393.88平方米,建於嘉慶戊辰年。首層置“都天置富財帛星君”神位,內設四間書房或課室;二層為《三聖閣》,(“三聖”即:敕封伏魔關聖帝君、大成至聖孔子先師、文昌開化梓潼帝君)。從正面看上去,則見《三聖閣》顯眼字體刻在二層正上方牆體,並在《三聖閣》左、右刻有一副對聯(字體模糊,有待辨認)。書院正門前是空地坪,並用弓形圍牆(1.8米高)圍上。兩側各有一精緻小門樓,書院兩邊建有一“書巷”,另有一排四間配套房子,分別是宿舍、炊廚、膳堂等。房子雖不算寬大,但非常別緻,斗拱、門窗、飛檐等設計獨特。建造書院極具特色,不能不說是孔洞先人文化至上的優良傳統了。
三、“成國選公堂”
位於孔洞“德惠成公祠”的西邊,距“德惠成公祠”80米,距“孔鄉書院”110米,坐西向東,堂高7.9米,佔地面積1259.87平方米,建築面積684.22平方米,建於乾隆四十四年。分前、中、后三級大廳,南北建有四排房子及四條行人巷,堂前有一空地坪並用圍牆(2米高)圍上。偏北前方建有一個精緻的門樓,門樓上方掛有兩塊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匾額,分別為成曰楊、成曰東兄弟先後中武舉人而刻立的。(匾額的內容分別是:一、欽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撫廣西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響孫示清為:《武魁》乾隆戊申科舉人成曰楊立;二、戶部侍郎署理廣西巡撫部院檯布為:《武魁》嘉慶三年戊午科舉中式第二十三名舉人成曰東立)。在門樓外還有一個廣場,廣場上還存放有當時武舉人練武用的石印以及石鞋一雙。而“成國選公堂”正門上方又掛有一塊精緻的匾額。(匾額內容是:欽命翰林院編修提督廣西全省學政加三級記錄二次周作揖為:欽命翰林院侍郎提督廣西全省加三級記錄十次祝康蕃為:欽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廣西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蘇成頗為;《拔貢》道光乙酉科拔貢生成子剛立。正門前南、北兩邊分別有一間小房子,房子的門窗非常講究,特別是窗戶,是一般建築物罕見的象胡盧狀標誌的窗戶。西邊相隔一巷另有一排宿舍,進入寶殿則見傳統封建文化結構的紅色靈壇,壇上刻有一個大“福”字以及對聯一副:南陽先世澤,東觀舊家風。可見孔洞先人也是受封建禮教影響相信神佛而留存至今的原故。
四、“裕后樓”
距“成國選公堂”僅2米。同樣為坐西向東,樓高三層(14米高),佔地面積269.95平方米,建築面積545.1平方米,該樓氣勢宏偉,地勢險要,為當時哨防保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總體造型構思還是一窗一孔,均未忽視兵防的考慮,是當時戰亂時候的有力保證。其地理位置比其它任何一座建築物高。北面原有一排“官廳”(今還存地址)正門用花崗岩刻上一副對聯:門前皆水上三級加三級風波,樓外雲山高一層有一層煙景。首層左、右耳房各設一口水井,平時加井蓋密封,戰時才開蓋取水,樓前還修築一條石砌成的引水渠,引後山溪水繞樓而過,以保證水井有充足的水源。頂層正面外牆刻有“裕后樓”字樣,左、右兩邊刻有對聯一副:閣大堪邀月,台高可摘星。試想,孔洞先人的文才武略,聰慧過人是何等境界了。
五、據歷史書籍《懷集縣誌》等記載,僅清乾隆至咸豐年間,孔洞村曾出了6名舉人或貢生:成曰楊,生於乾隆丙戌年十二月,曾任千城之選營千總為武略騎尉,並受清朝乾隆皇帝(鑄有“奉天敕命”字樣)金條封賞,終於道光乙酉年正月;成曰東生於乾隆丁酉年十二月,嘉慶三年戊午科中式第二十三名舉人,被封為武略騎尉。終於嘉慶乙亥年四月;成鳳,生於雍正十年(壬子歲)七月,被封武略騎尉。終於嘉慶十年(乙丑)二月;成子剛,於道光乙酉科選為拔貢生,曾任復城教諭,並著有由當時的刑部主事鄭甫作序的詩集《確園集》,還留下很多對聯。成家霖,生於道光丙戌年九月,曾任守城訓遵等,終於同治甲戊年十二月。至於考上為庠生、秀才、監生、登仕郎等成氏族人尚有不少,但相關資料殘缺不全。值得一提的是,成曰楊死後的碑文為皇帝敕封:《奉天敕命》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國威覃布勤擊鼓之恩備勤修克重千城之選爾後選營千總成曰楊材勇著聞韜鈴嫻習具行飾具知士伍舞?軍政修明見拊循有素欣逢慶典宜煥溫綸以爾為武略騎尉錫之敕命戲策幕府之熏名祉承休命荷天家之光寵勿替成勞。――嘉慶八年十二月十四日之寶
孔洞村古建築群除原“八角樓”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壞之外,其它古建築物都保存很好,保存度為90%以上。基村上保持原貌不變,保留了古建築群遺跡傳統文化特色。

人口數據


截至2020年末,鳳崗鎮常住人口有24180人。
鳳崗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人口數量:34951人(2017年)
總人口28285
13549
14736
家庭戶戶數6458
家庭戶總人口(總)27623
家庭戶男13030
家庭戶女14593
0-14歲(總)12226
0-14歲男6472
0-14歲女5754
15-64歲(總)13946
15-64歲男6186
15-64歲女7760
65歲及以上(總)2113
65歲及以上男891
65歲及以上女122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724

行政轄村


新鄉村龍鳳村金坪村四村村麥村村上南坑村下南坑村桃花村馬頭村石灣村龍門村
下村
上良村桂坑村黃石村孔洞村麻地村利民村白坭村歐上村

社會事業


精準扶貧
開展新一輪精準扶貧工作,堅持“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原則。做好進村入戶、精準識別工作,全鎮列入新時期精準扶貧對象貧困戶共789戶2118人。其中低保戶271戶802人,五保戶233戶233人,殘疾戶287戶801人,相對貧困村3個。
2016年,鎮農村危房改造戶中開工戶數151戶,竣工戶數148戶,通過縣驗收91戶,超額完成縣下達的83戶任務數。
社會保障
2016年,全鎮在冊低保戶725人,在冊五保戶252人;新增低保戶30戶,取消低保戶40戶;新增五保戶10人,死亡註銷五保戶8人。城鄉居保參保人數15577人,居保續保人數9330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194人。全鎮享受高齡老人政府津貼742人。共為95名殘疾人辦證,其中享受殘疾兩項補貼有56人,共發放補貼金額14.94萬元。完成鎮敬老院簡易消防工程以及廚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投入使用。
文化建設
2016年1月,鳳崗鎮文化站成功創建成為廣東省一級文化站。年末,完成農家書屋及電子閱覽室覆蓋全鎮21個村(居)委會,指派專人負責日常維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綜治維穩
以“強綜治、創平安、促發展”為方針,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2016年,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案件33宗,排查及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案件33宗,調處率100%。完成創建“十無村居”工作,覆蓋率100%。完成21個村級公共法律諮詢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啟動實施“七五”普法,共開展法制教育課22場次,開展法律諮詢服務3次,派發宣傳資料2500多份,受教育人員630多人次,提高群眾法制意識。
人口與計生
2016年,全鎮出生人口699人,出生率13.83‰,政策生育率86.24%,自然增長率8.71‰。孕前優生檢查應檢人數270人,已檢238人,參檢率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