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

明代都察院副御史

李中:明代詩人,儒家人物。李中(1478—1542),字子庸,明江西吉水人。明正德九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因抗疏謫廣東通衢驛丞。后歷官廣西提學副使、四川右參政、山東巡撫,嘉靖間官至總督,都察院副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卒於官。長於解釋考據,曾在五經書院講學。為學主存養省察,強調理一分殊。居里名谷平,故學者稱“谷平先生”,卒謚“庄介”。

人物生平


李中:明代詩人,儒家人物。李中(1478—1542),字子庸,明江西吉水人。明正德九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因抗疏謫廣東通衢驛丞。后歷官廣西提學副使、四川右參政、山東巡撫,嘉靖間官至總督,都察院副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卒於官。長於解釋考據,曾在五經書院講學。為學主存養省察,強調理一分殊。居里名谷平,故學者稱“谷平先生”,卒謚“庄介”。
中受學於楊珠,珠學自傳注以溯濂、洛之學,弟子出其門者,以解釋考據為名家,但自謂所學不在此。晚以李中為傳人。中之學以存養為要。他特彆強調心的作用,認為人得天地之心以為心,故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心為天下之大本,動皆從心中流出,即為達道;如不從本心所發,便是私意,不是道。人得天地之心以為心,其體為仁,其用為義。其體用-原,顯微無間,立其體,則寂然不動,渾然天理;及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致用各異,即所謂義。所以,“心即理,理即心”,心與理不可分而為二,“凡言存天理,心尚與理為二”,故“存天理”之論,“只為始學者論”,而究其極,心與理本是二而一。而理與事又密不可分,“理外無事,事外無理”。心既如此重要,故“為學要以心為本”,“聖人之為聖人,全此心而已”。而要“以心為本”,“全此心”,則必須存養。“聖學之功,只是一個存養為本”。存養的途徑主要是明心、存心、主敬、省察等。他認為,“凡看經傳,皆以明此心為務,觀一物,處一事,皆有以驗此心之所形,則無往而非養心之學矣”。“常時存此本心不失,便是存養”。“或有一念之動,少有非僻,省察之,即與克去,此本心‘依舊存而不失”。“省察是存養內一件”。“涵養須用敬,所以養此心也”。李中還提出,“聖人之道,理一而分殊”,分不患其不殊,分殊是自然的,所難者在“理一”,所謂“理一”,即“宇宙只一理”,這一理就是“公”。人之有身,則有自私之蔽,聖人之教,就是去天下後世自私之蔽。自私之蔽一去,則廓然大公,公則理一無間。故君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在此基礎上,他又提出“儒者之學,理一而分殊”,分不患其不殊,所難者在於“理一”。“理一”即“希聖”。
正德進士,授工部主事。上疏諫西僧出入禁內,宦官用事,謫通衢驛丞。王守仁起兵誅朱宸濠,使參軍事,擢廣東僉事,轉廣西左參議,尋以副使提督其省學校。再任浙江右參政,廣東按察使,轉右布政使。因不肯逢迎撫按,降四川右參政,移浙江按察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給曲阜三氏學生廩。晉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后卒於官。

主要成就


正德進士,授工部主事。上疏諫西僧出入禁內,宦官用事,謫通衢驛丞。王守仁起兵誅朱宸濠,使參軍事,擢廣東僉事,轉廣西左參議,尋以副使提督其省學校。再任浙江右參政,廣東按察使,轉右布政使。因不肯逢迎撫按,降四川右參政,移浙江按察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給曲阜三氏學生廩。晉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后卒於官。

人物評價


五律·魏夫人壇 明·李中
仙壇遺跡在,苔合落花名。絳節何年返,白雲終日生。
旋新芳草色,依舊偃松聲。欲問希夷事,音塵隔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