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毛

鳳毛

鳳毛,漢語辭彙。

拼音:fèng máo

釋義:1、原指鳳凰的羽毛。后常用語詞語鳳毛麟角,寓意稀少。

2徠、比喻人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3、指人子。4、指人的華美風度和傑出才華。5、指皮衣服邊緣露出的裝飾性的毛邊。

基本信息


詞目:鳳毛
拼徠音:fèng máo
注音:ㄈㄥˋ ㄇㄠˊ

出處與詳解


1、鳳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貴稀少之物。
①唐 王勃乾元殿頌》序:“桐圭作瑞,鳳毛曜丹穴 之英。”
②唐 杜牧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詩:“貂簪荊玉潤,丹穴鳳毛光。”
③唐 劉禹錫 《袁州廣禪師碑》:“亦猶鳳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異,不知其然。”
④唐 杜甫 《崔駙馬山亭宴集》詩:“蕭史幽棲地,林間踏鳳毛。”仇兆鰲 註:“鳳毛,謂林間遺跡。”
⑤明 何景明 《聞陸舍人子引罷官》詩:“惜爾官難達,文章本鳳毛。”參見“鳳毛麟角”。
⑥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蓋是時致仕者若鳳□,以為奇表矣。”
2、比喻人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
①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王敬倫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 大奴固自有鳳毛。’”
②余嘉錫 箋疏:“南朝人通稱人子才似其父者為鳳毛。”
③《南齊書·謝超宗傳》:“王母殷淑儀卒,超宗作誄奏之,帝大嗟賞,曰:‘ 超宗殊有鳳毛,恐靈運 復出。’”
④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⑤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曾元嗣贈公詩:‘呂家三相盛天朝,流澤於今有鳳毛。’”
3、指人子。
宋 曾慥 《高齋漫錄》:“京(蔡京)泣曰:‘京若負國,即教三子都沒前程。’好事者戲云:‘兩行珠淚下,三箇鳳毛災。’”
4、指人的華美風度和傑出才華。
①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令弟字延陵,鳳毛出天姿。”
②元 薩都剌 《送劉照磨之桂林》詩:“一官未厭馬蹄遙,要使南荒識鳳毛。”
③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你壯志薄雲霄,悵棲遲,隱鳳毛。”
④明 趙振元《為袁氏祭袁石寓憲副》:“嗚呼!今日之哭石寓(袁可立子)也,其惜鳳毛耶。”
⑤明 陸采 《明珠記·榮封》:“其壻 王仙客,家學不忝鳳毛,居官綽有鴻績。”
5、指皮衣服邊緣露出的裝飾性的毛邊。
《紅樓夢》第五一回:“鳳姐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鳳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罷,先給你穿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