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東南部,地處北緯35°33′—36°26′,東徑104°31′—105°34′之間。東靠靜寧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南鄰青江驛鄉,西連太平店鄉,北接平頭川鄉。面積138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老君坡。現轄老君坡、岔、高石崖、河口、雷保岔、謝岔、員家灣、王家岔、后川、沙家寨子、柳家岔、方家坡、高家岔17個行政村,78個村民小組、4805戶、22674人。屬二陰山區,氣候溫和,年降雨量400毫米。鄉政府所在地與靜寧縣接壤、和寧夏西吉縣毗鄰,西蘭公路通過全境,近鄰312國道,距縣城50公里。

歷史沿革


1953年建老君區,1958年設公社,1983年改老君坡鄉。1996年,面積138.3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老君坡、王家岔、謝家埂子、高石崖、宿家堡子、雷堡岔、張家川、高家岔、柳家岔、沙家寨子、后川、河口、貟家灣、謝家岔、文家岔、鶯岔、方家坡17個行政村。

自然環境


老君坡鄉位於會寧縣東南部,屬二陰山區,氣候溫和,年降雨量400毫米。鄉政府所在地與靜寧縣接壤、和寧夏西吉縣毗鄰,近鄰312國道,距縣城50公里。
老君坡鄉總流域面積138.3平方公里,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9.2公里,人口密度168人/平方公里。屬半乾旱山區,中部高、東西側低,海拔1839—2156米。氣侯乾燥,雨量稀少,年平均氣溫5℃,無霜期130天,年均降水量300mm,降水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年均蒸發量1720mm,具有日照突出,光能富裕,溫差大的特點。耕地面積89394畝,人均佔有耕地3.8畝,其中人均梯田1.2畝。老君坡鄉退耕還林8486.5畝,退耕還草7894畝,草流床面積4.97萬畝,其中紫花苜蓿4.07萬畝,其它飼草作物0.9萬畝。但由於氣候原因,致使老君坡鄉生態環境惡化,旱、澇災害頻繁,再加上缺乏合理規劃和有效治理,導致農業生產條件基礎薄弱,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程度緩慢。

人口數據


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
2006年末全鄉總戶數4695戶,總人口22672人,人口密度1.64/平方公里。農村勞動力15400人,其中女性7392人,男性8008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240人,接受農業技術培訓6000人,非農業技術培訓9400人,勞務輸出6000人。

生產情況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等;油料作物主要有胡麻等。

經濟發展


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現有耕地面積89394畝,退耕還林8491.8畝,荒山造林16290畝。農作物種植面積6.8萬畝,夏糧種植面積2.1萬畝,其中春小麥種植面積0.9萬畝,冬小麥種植面積1萬畝,豆類種植面積0.2萬畝。秋糧種植面積4.7萬畝,其中地膜玉米種植0.56萬畝,穀子0.08萬畝,糜0.06萬畝,蕎麥等0.3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3.8萬畝。種植業歷史悠久,作物種類繁多,品種資源較豐富,糧食作物有小麥、豌豆、扁豆莜麥、玉米、洋芋、蕎麥等十多種,經濟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大麻等品種;藥材有黨參、黃芪、大黃、生地等,藥材種植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隨著農業結構內部調整步伐的加快,農作物糧食產量平均畝產75公斤,年人均產量450公斤,人均純收入1290元。老君坡鄉大家畜存欄6201頭(匹),牛飼養量4805頭,羊飼養量18856隻。2006年老君坡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385萬元。農民人均產糧410公斤,人均純收入1520元。
當年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385萬元。農民人均產糧410公斤,人均純收入1520元。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事業日益發展,老君坡鄉交通網路十分暢通,界雙公路、蘇太公路橫穿全老君坡鄉境內,交通十分方便,並且界雙公路老君段已鋪油,各行政村道路寬暢,達到村村通公路,各社通農路的目標。流域內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54萬元;有個體經營戶168戶,有註冊資金34.6萬元。

社會事業


1、教育情況
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
全鄉有中學2所,小學19所,幼兒園1所。教育教學設施較為完善,共有在職教師24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6人,在校學生4751名。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
2、文化通訊情況
全鄉建成接收24套節目的有線電視用戶150戶。電視覆蓋率達98%,全鄉固定電話用戶780戶,行動電話用戶1100戶,通訊覆蓋率達44%。
3、衛生事業
全鄉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服務所18個,共有醫務人員28名,醫療設施較為齊全。
(七)生態環境情況
2009年來由於氣候原因,致使全鄉生態環境惡化,旱、澇災害頻繁,再加上缺乏合理規劃和有效治理,導致農業生產條件基礎薄弱,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程度緩。嚴重製約著全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模範村莊


會寧縣老君坡鄉方坡村是2007年新農村建設的示點村,坐落在老君坡鄉的南面山區,方坡村2076人,走進方坡村,田埂路旁,綠樹蔥鬱,計生宣傳標語醒目耀眼,村民和睦相處,處處蕩漾著計生文明新風,處處展現新農村的面貌。方坡村人多地少,是個典型的“口糧村”。想要富,少生孩子找出路。這是方坡村人人都知道的硬道理。如今方坡的年青人比的不是生男生女,而是討論如何發家致富,如何培養好孩子。在村支部書記魏世昌,村主任馮應全的帶領下,方坡村的人們生活蒸蒸日上,村民之間和睦相處。村裡的老人們恬適悠閑、或聊天、或與孫輩玩樂,生活平靜從容,閑而無憂。在方坡村沒有不贍養老人的,鄰里相安無事,家庭和睦相處,就連最難處理的婆媳關係也都好起來了,特別是高齡老人,每天聚到村部,下棋聊天,很是快樂。走進方坡村,望著慈祥而又憨厚的老人,看著和睦而又富實的家庭,聽著歡快而又動聽的的兒歌,聞著清晰而又濃郁的鄉土氣息,為方坡村的感人故事所動情,被方坡村的文明之花所陶醉。

鄉鎮名人


老君坡鄉
老君坡鄉
1、張嗣功(生卒不詳)字敏齋,張家峴(今老君坡鄉屬)人,歲貢生。一生淡泊寧靜,不慕名利。興辦私塾,教授學生。會寧、靜寧、隆德、海原四縣成名士子,多出其門。進士蘇耀泉、蘇源泉兄弟二人為其所教,后病逝家中。
2、蘇耀泉(1869—1908)字朗亭,今老君坡鄉宿家堡子行政村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與其弟蘇源泉同榜中舉,人稱“雙鳳齊鳴”。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二甲第147名進士。曾任浙江衢州石桐稅官,新昌、烏程(今吳興縣)知縣。在任稅官時減輕賦稅,民眾稱頌。在新昌任中,嚴管吏屬,不使擾民,並常深入民間,微服私訪,理清冤獄,緝捕寇盜。離任時百姓焚香跪送,並立去思碑。任烏程知縣時,事必躬親,倡導男耕女織,開渠引水,養蠶繅絲,發展匠藝,使烏程得治。博學多覽,對《綱鑒會纂》及其續編,詳閱后皆加眉批註釋。因積勞成疾,病卒任中,歸葬會寧時,當地士紳民眾沿途設祭,並贈“萬民傘”以志悼念。

民間藝術


皮影戲是一種民間傳統戲劇。遠在明清時就很盛行,是一種用獸皮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投影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傳統皮影唱腔獨特,有燈腔、影腔之分,皮影人物造型豐富,有浮雕、透雕之別。一般是一具(身體四肢)皮影配有多個頭飾,因此有“頭多身少”之說。演唱器樂主要有大鼓、干鼓、鑼、鈸、二胡板胡、三弦、笛子等,主要道具為影窗,俗稱“亮紙”及油燈。還配有桌椅和景物造型以及其它砌末道具以配合表演。演唱內容主要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報應類,反映英雄人物的傳奇類,反映孝道仁義的家庭婆媳、妯娌關係之類的倫理類。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間傳統道德的最直白的表達形式,更是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皮影戲主要流傳於會寧縣東南部和中部的楊崖集鄉黨家峴鄉、侯家川鄉、新添堡鄉、韓集鄉、平頭鄉、老君坡鄉、太平鎮、翟家所鄉、中川鄉、丁溝鄉、會師鎮、八里灣鄉、柴門鄉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