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崖集鄉
楊崖集鄉
楊崖集鄉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城東南51公里,東南與靜寧縣接壤,西南與黨家峴鄉為鄰,西連翟家所鄉,北靠太平鄉。東西寬10.2公里,南北長14.5公里,面積162.8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楊崖集。現轄楊崖集、東陽、罐子峽、劉家咀、魏家岔、庫家河、紅土坡、隴西川、王家灣、韓家坑、姚家坡、邢家坪、北坪13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9萬人。2004年底楊崖集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290元。
楊崖集鄉原名楊集鄉,以駐地楊崖集自然村而得名。楊崖集,又名楊格集,因集市設在楊家崖下而得名。
楊崖集鄉屬會寧南部二陰山區,春潤冬燥,溫差較大。適合冬小麥種植。境內山大溝深,信息較為閉塞。全鄉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主要有小麥、碗扁豆、莜麥、胡麻、穀子、糜子、蕎麥、洋芋),其次有少部分經濟作物(黨參,生地等藥材,杏樹、蘋果、梨等各類果樹),養殖業也在蓬勃發展,全鄉大型規模養雞場兩個,存欄只數達到5000隻,牛、羊養殖存欄數達到2萬隻(頭)。
楊崖集鄉地處華家嶺山下,早年大規模植樹造林,近年來實施退耕還林,林帶面積較大,總面積4.87萬畝,各村都有林場。為使群眾就近有市場,商品能快速流入市場、以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鄉上已興辦起3個集貿市場(楊集、水頭、雙峴),商流業發展勢頭良好。
楊崖集鄉通過近年的“貧三”、“危改”、“義教”等項目的實施,全鄉的19所學校的教育基礎設施已大面積改善,並且100%實施了國家遠程教育項目,小學的平均升學年達到98%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群眾參合率達85%以上,各村都設立了定點醫療機構和保健站,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得到很好地解決。
洋芋種植
小學生在上電腦課
楊崖集鄉衛生院
小賣部
皮影戲
楊崖集鄉以新農村建設為依託,在全楊崖集鄉進行以思想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宣傳、教育,鼓勵農民群眾積極參加到精神文明建設中來,大力推進文明村、五好家庭的創建活動,切實改變了長期存在的各種陳規、陋習,加強村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村民養成了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習慣,村民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使全楊崖集鄉具備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楊崖集鄉黨委、鄉政府班子在認真調研、分析鄉情的基礎上,結合楊崖集鄉實際,工作思路上堅持“五抓五保”:抓聯創保效率;抓項目保投資;抓計生保飯碗;抓開發保增收;抓綜治保穩定。工作措施上突出“六個堅持不懈”: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堅持不懈地改善農業產業基礎條件;以草畜產業和洋芋產業為主攻方向,堅持不懈地培育基礎產業;以培訓為主要手段,堅持不懈地提高農民群眾基本素質;以三級聯創、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堅持不懈地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抓好基礎教育;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
皮影戲是一種民間傳統戲劇。遠在明清時就很盛行,是一種用獸皮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投影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當地傳統皮影唱腔獨特,有燈腔、影腔之分,皮影人物造型豐富,有浮雕、透雕之別。一般是一具(身體四肢)皮影配有多個頭飾,因此有“頭多身少”之說。演唱器樂主要有大鼓、干鼓、鑼、鈸、二胡、板胡、三弦、笛子等,主要道具為影窗,俗稱“亮紙”及油燈。還配有桌椅和景物造型以及其它砌末道具以配合表演。演唱內容主要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報應類,反映英雄人物的傳奇類,反映孝道仁義的家庭婆媳、妯娌關係之類的倫理類。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間傳統道德的最直白的表達形式,更是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皮影戲主要流傳於會寧縣東南部和中部的楊崖集鄉,黨家峴鄉、侯家川鄉、新添堡鄉、韓集鄉、平頭鄉、老君坡鄉、太平鎮、翟家所鄉、中川鄉、丁溝鄉、會師鎮、八里灣鄉、柴門鄉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