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吉昌鎮的結果 展開

吉昌鎮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下轄鎮

吉昌鎮,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地處磐石市西北部,東與明城鎮接壤,南與朝陽山鎮相連,西與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河源鎮毗鄰,北與長春市雙陽區土頂子鎮交界,東北與煙筒山鎮相連,距磐石市區45千米。區域面積359.33平方千米。

清同治九年(1870年),吉昌鎮名為集場子屯;1984年11月,由吉昌鄉改為吉昌鎮。截至2018年末,吉昌鎮戶籍人口為43913人。截至2020年6月,吉昌鎮下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幸福社區。

吉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鹿、藍狐、家禽為主;工業以化工、機械加工、橡膠製品、建築材料、礦藏開採為主。2018年,吉昌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3個。

歷史沿革


1949年置區,1956年設吉昌鄉、大旺鄉、長崴子鄉。1958年改吉昌公社,1962年析置大旺、長崴子公社。1983年改吉昌鄉、大旺鄉、長崴子鄉,1984年吉昌撤鄉建鎮。1997年,吉昌鎮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吉昌、吉昌鮮、興華、志力、帽山、磚廟、東北、燒鍋、燒鍋鮮、西北、官帽、水窯、豐勝、馬蹄、滿井15個行政村和吉昌、鐵礦、場站3個居委會;大旺鄉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倒木、倒木溝、大旺、當石、倒木鮮、永旺、長勝、福興、花樓、八棵、東升11個行政村;長崴子鄉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三泉、長崴子鮮、汶水、大鹿、長崴子、孟家、二道炕7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大旺鄉,併入吉昌鎮。2002年12月30日,吉林省民政廳(吉民行批[2002]12號)批複同意撤銷長崴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吉昌鎮管轄。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吉昌鎮境內大部分為低山丘陵,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點位於冰窖山,海拔583.1米;最低點位於燒鍋朝鮮族村,海拔280米。
水文
吉昌鎮境內飲馬河水系,上游倒木河由倒木屯西入境,由西向東流,自燒鍋朝鮮族村東離境,境內河道長11千米。
自然災害
吉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低溫、霜凍、雷擊等;嚴重的一次洪水災害發生在2010年,吉昌鎮1100公頃良田被淹,絕收面積800多公頃,糧食減產8000多噸,被洪水圍困村電11個,43間房屋被毀,水、電、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1.2億元。

自然資源


吉昌鎮有銅、鐵等金屬礦;有石灰石、白雲石、硅石硅灰石等多種非金屬礦,礦藏資源主要為硅灰石,地質儲量760萬噸,可采量610萬噸。

行政區劃


1997年,吉昌鎮下轄吉昌、吉昌鮮、興華、志力、帽山、磚廟、東北、燒鍋、燒鍋鮮、西北、官帽、水窯、豐勝、馬蹄、滿井15個行政村和吉昌、鐵礦、場站3個社區。
2011年末,吉昌鎮下轄幸福1個社區,吉昌、興華、志力、磚廟、帽山、東北、燒鍋、西北、冰窖、官帽、豐勝、馬蹄、滿井、倒木、東升、當石、大旺、倒木溝、永旺、長勝、福興、花樓、八棵樹、汶水、大鹿、三泉、長崴子、長朝、孟家、二道等32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12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吉昌鎮下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幸福社區、吉昌漢村、興華村、志力村、磚廟村、帽山村、東北村、燒鍋漢村、燒鍋朝鮮族村、西北村、冰窖村、官帽村、豐勝村、馬蹄村、滿井村、倒木村、倒木朝鮮族村、東升村、當石村、大旺村、倒木溝村、永旺村、長勝村、福興村、花樓村、八棵村、長崴子鮮村、汶水村、大鹿村、三泉村、長崴子村、二道炕村、孟家村,鎮人民政府駐幸福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20284E+11121幸福社區
2.20284E+11122吉昌漢村
2.20284E+11220興華村
2.20284E+11220志力村
2.20284E+11220磚廟村
2.20284E+11220帽山村
2.20284E+11220東北村
2.20284E+11220燒鍋漢村
2.20284E+11220燒鍋朝鮮族村
2.20284E+11220西北村
2.20284E+11220冰窖村
2.20284E+11220官帽村
2.20284E+11220豐勝村
2.20284E+11220馬蹄村
2.20284E+11220滿井村
2.20284E+11220倒木村
2.20284E+11220倒木朝鮮族村
2.20284E+11220東升村
2.20284E+11220當石村
2.20284E+11220大旺村
2.20284E+11220倒木溝村
2.20284E+11220永旺村
2.20284E+11220長勝村
2.20284E+11220福興村
2.20284E+11220花樓村
2.20284E+11220八棵村
2.20284E+11220長崴子鮮村
2.20284E+11220汶水村
2.20284E+11220大鹿村
2.20284E+11220三泉村
2.20284E+11220長崴子村
2.20284E+11220二道炕村
2.20284E+11220孟家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吉昌鎮總人口4564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00人,城鎮化率10.95%;另有流動人口1100人。總人口中,男性23764人,佔52.1%;女性21881人,佔47.9%;14歲以下5031人,佔11%;15—64歲36506人,佔80%;65歲以上4108人,佔9%;以漢族為主;有朝鮮等少數民族,其中朝鮮族1203人。2011年,吉昌鎮人口出生率6.52‰,人口死亡率3.26‰,人口自然增長率3.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4人。
2017年末,吉昌鎮常住人口為33590人。
截至2018年末,吉昌鎮戶籍人口為43913人。

經濟


2007年,吉昌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7.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256元。
2011年末,吉昌鎮財政總收入52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115.7元,比2010年增長6.2%。2011年,吉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538元。
2018年,吉昌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3個。
農業
2011年,吉昌鎮有耕地面積9.5萬畝,人均2.1畝。2011年,吉昌鎮農業總產值4.8億元,比2010年增長7.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6%。吉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吉昌鎮生產糧食6.1萬噸,其中水稻1.4萬噸,玉米4.7萬噸。吉昌鎮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等。吉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鹿、藍狐、家禽為主。2011年,吉昌鎮生豬飼養量14萬頭,年末存欄6.9萬頭;鹿飼養量5850頭,年末存欄5617頭;藍狐年飼養量3.2萬隻;家禽飼養量130萬羽。2011年,吉昌鎮生產肉類10910噸,畜牧業總產值3億元。2011年,吉昌鎮水果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6300噸,主要品種有山葡萄、葡萄、海棠果。吉昌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吉昌鎮漁業總產值0.4億元。
工業
吉昌鎮工業以化工、機械加工、橡膠製品、建築材料、礦藏開採為主。2011年,吉昌鎮有工業企業13家,職工452人;工業總產值為5.3億元,比2010年增長8.2%,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9.8%。
商貿
2011年末,吉昌鎮有商業網點642個,職工5324人。2011年,吉昌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有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492萬元。
吉昌鎮
吉昌鎮
金融
2011年末,吉昌鎮境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9129萬元,比2010年增長10%,人均儲蓄2000元;各項貸款餘額13645萬元,比2010年增長8.9%。
根據吉昌鎮農業大鎮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選項目和確定主導產業時,要把著眼點放在農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上。吉昌鎮確定了6個主導產業項目。2個農業農產品,即高油大豆、專用玉米、4個農副產品加工,即白蘿蔔加工、蛋雞、藍狐、金針蘑。通過6個主導產業的發展,可使全鎮人均收入增加100-200元。
高油大豆產業
以遼源裕龍公司為龍頭建成2500垧高油大豆基地,主要分佈亞吉灌區水改旱等12個村社,3200戶。同時,在興華、當石、倒木漢、長勝四個村建成專項大豆生產基地。
專用玉米產業
吉糧集團為龍頭建成3000垧專用玉米基地,主要分佈在吉昌北片長崴子等16個村,4200戶。
農副產品深加工
徠即白蘿蔔加工。引進金鑫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建成100垧白蘿蔔生產加工基地,分佈全鎮各個村屯。
畜牧業基地建設
即帽山蛋雞養殖基地:由帽山村農民尤立章等7戶人家投資150萬元人民幣,在本村南側興建蛋雞牧業小區,佔地面積達2公頃,年產雞蛋1500噸。藍狐
藍狐園區養殖建設
即由吉昌鎮內韓大明等人投資150萬元人民幣,在吉昌鎮原朝鮮族小學內新建一個藍狐養殖小區,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並引進河北藍狐和皮毛加工項目,打出“昌興”牌藍狐皮毛品牌,年可加工皮毛1萬張。年內藍狐存欄達2.3萬隻,真正形成吉昌特有經濟動物小區。
吉昌鎮食用菌基地
即金針蘑養殖小區:是由遼寧省東港市武文奎先生投資50萬元人民幣,在吉昌原場站飛機洞內養殖金針蘑,面積達2萬平方米,年產金針蘑15萬噸。

重點企業

磐石市吉昌鎮水稻育苗床土調製劑廠磐石市吉昌鎮磚廠
磐石市吉昌鎮長峰硅灰石礦
磐石市吉昌鎮飛躍藍狐養殖廠

投資環境

吉昌鎮始終堅持把市委、市政府提出“陽光式政府,賓館式服務”的工作目標,把“創一流環境、樹政府良好形象”作為招商引資的亮點和最寶貴的資源。
1、吉昌鎮有優質的法制環境。吉昌鎮一直注重民主法制建設,已創造了規範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並且依法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給有貢獻的人一定的獎勵。
吉昌鎮
2、吉昌鎮有優質的服務環境。通過對各站年中層幹部的認真測評,重新理順了“主僕”關係,還權於企業,還權於民眾,還權於納稅人,以大局為重,視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為第一要務,多方面、全防衛地為駐地企業服務,已成為政府機關的自覺行為。推選的“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對外”的辦事制度,極大地縮短了投資者辦事時間,提高辦事效率。3、吉昌鎮有寬鬆的政策環境。吉昌鎮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企業投資、經營、發展的優惠政策,其內容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吉昌鎮
吉昌鎮
4、吉昌鎮有和諧的人文環境。公民整體素質有很大提高,重商、親商、扶商、富商為已任。政府開明,團結向上,說了說辦,定了就干,決不給企業“空頭支票”。“陽光式政府,賓館式服務”是吉昌鎮永遠的承諾。

勞動力轉移

磐石市吉昌鎮黨委狠抓轉移剩餘勞動力,提出“一年打基礎,兩年大發展,三年成產業”的工作思路,採取多種措施,將勞務輸出工作作為富鎮裕民工作的重點來抓,收到實效。共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9767人,其中跨省5462人,省內3943人,境外762人,赴境外務工人員年人均收入8—10萬元,年收入7000餘萬元。安置252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舉辦集中培訓700餘人接受集中培訓。900餘人接受分散培訓。

文化


地名由來
吉昌鎮因鎮政府駐地原名“集場子”,滿語意為“碎塊地”,取諧音而得名。

鄉鎮名人

不當副鎮長帶農闖市場——磐石市吉昌鎮養狐協會會長韓大明
藍狐養殖場
放著副鎮長不當,只為專心致志地帶領大家養狐狸致富,這事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可確實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磐石市吉昌鎮養狐協會會長韓大明。1980年,韓大明從農機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吉昌鎮農機站工作。幾年下來,韓大明帶領大家經營油料、農機配件,為農機站積攢了40多萬元的資產,這也鍛煉了他致富的本領。
1994年,韓大明得知長春立園養殖場對外招商,號召農民養藍狐致富。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好項目,便東挪西湊了7000元,買了6隻種狐。沒想到,由於缺乏飼養經驗,不到一年種狐就死了5隻。當年韓大明賠了6000多塊錢。家裡人的埋怨,外面人的嘲笑,真有點讓他抬不起頭來。但他有一個信念——自己一定能成功。1995年初,韓大明再次帶著4000元錢來到大慶養殖場,買了6隻種狐。韓大明認為,上次養狐沒成功,是因為技術不過硬。於是,他利用休息日去遼寧、河北、黑龍江等地學習。那時候他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回家又要照顧老人、病妻和孩子,同時還要餵養狐狸。幾個月下來,他整整瘦了一圈。
1999年,韓大明因為工作突出,被任命為吉昌鎮副鎮長,分管農業。職務的升遷當然讓他很高興,而更讓他高興的是鎮領導對他的信任。這為他推動全鎮藍狐產業發展提供了機會。他一方面認真履行副鎮長的職責,另一方面又扮演起藍狐產業帶頭人的角色。剛開始,他還能很好地兼顧兩方面工作,但隨著藍狐產業的發展壯大,養殖戶越來越多,他的分身術不靈了。一方面是繁忙的政務,另一方面是養殖戶急切的目光,韓大明作出抉擇:放棄行政領導崗位,帶領群眾發展養殖藍狐事業。在2001年機構改革時,才48歲的韓大明主動提出了預退申請。之後,他一方面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讓農民看到養藍狐的效益,另一方面採取培養大戶、帶動小戶、發展新戶的“裂變”模式,全面推動全鎮藍狐產業的發展。對新發展的養殖戶,他手把手地教,送種狐,管防疫,並跟蹤一年服務,直到走上正軌。對於那些想擴大規模又沒有資金的貧困戶,韓大明幫助協調貸款,讓他們一個個走上了富裕路。他累計幫助村民協調和解決發展資金70多萬元。2004年,在吉昌鎮黨委的支持下,韓大明在全鎮組織建立了第一個藍狐養殖基地,並於2006年成立了吉昌鎮藍狐養殖協會,他出任會長。韓大明當上會長后,以協會名義建立了吉昌鎮飛躍藍狐養殖網頁,及時向養殖戶提供種源、皮張價格以及毛皮加工等信息,幫助群眾把准市場脈搏。為了拓展銷售市場,韓大明三次自費去河北、山東等地聯繫毛皮加工和銷售,並建立了長期供銷關係,給養殖戶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他引導養殖戶向經紀人、中間商轉變,延伸產業鏈,拓展利潤空間。全鎮已培養藍狐經紀人10多名,已發展存欄1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540戶,藍狐平均存欄總量達到5萬多隻,年創經濟效益達5000多萬元。這個鎮的藍狐產業還輻射到周邊的鄉鎮。
吉昌鎮
吉昌鎮

交通


吉昌鎮境內有孟大線公路、明吉線公路、雙朝線公路過境。2011年末,吉昌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1條,總長203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吉昌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38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8所,在校生1504人,專任教師2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43人,專任教師8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吉昌鎮教育經費達0.223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22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5.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80.6%。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吉昌鎮有科技人才275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39人,經營管理人才97人,技能人才1265人,農村實用人才1057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吉昌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2個;有圖書室33個,藏書5萬餘冊;有文化專業戶26個;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56人。2011年末,吉昌鎮學校體育場地9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9.2%。2011年末,吉昌鎮廣播綜合覆蓋率78.6%;有中央、各省市衛視等68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8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6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吉昌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有衛生院3個;病床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327.3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9人,其中執業醫師23人,註冊護士2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人。2011年,吉昌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住院手術389台次,出院病人1500人次。2011年,吉昌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31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9%;孕產婦死亡率4.3/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吉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83戶,人數283人,支出67.92萬元,月人均200元;城市醫療救助2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2人次,共支出5.2萬元,比2010年增長5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3戶,人數986人,支出99.4萬元,月人均84元,比2010年增長7.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8人,支出5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4人,支出43.2萬元,比2010年增長7.1%;農村醫療救助3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69人次,共支出10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8.25%;農村臨時救濟625人次,支出10.25萬元,比2010年減少12.3%;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3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1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有敬老院1家,床位86張,收養72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74.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基金支出合計81.2萬元,比2010年增長22%。2011年末,吉昌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