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

高油大豆

高油大豆,一年生草本,葉通常具3小葉;總狀花序,雄蕊二體;子房基部有不發達的腺體,被毛。莢果肥大,長圓形,稍彎,下垂,黃綠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高油大豆與普通大豆一樣,需要礦物質營養的種類全,且數量多。大豆根系從土壤中吸取氮、磷、鉀、鈣等十餘種營養。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粗壯,直立,或上部近纏繞狀,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長硬毛。葉通常具3小葉;托葉寬卵形,漸尖,長3-7毫米,具脈紋,被黃色柔毛;葉柄長2-20厘米,幼嫩時散生疏柔毛或具棱並被長硬毛;小葉紙質,寬卵形,近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生一枚較大,長5-12厘米,寬2.5-8厘米,先端漸尖或近圓形,稀有鈍形,具小尖凸,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通常兩面散生糙毛或下面無毛;側脈每邊5條;小托葉鈹針形,長1-2毫米;小葉柄長1.5-4毫米,被黃褐色長硬毛。
總狀花序短的少花,長的多花;總花梗長10-35毫米或更長,通常有5-8朵無柄、緊擠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時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間;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被伏貼的剛毛;花萼長4-6毫米,密被長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針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離,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長4.5-8(-10)毫米,旗瓣倒卵狀近圓形,先端微凹並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狀,基部狹,具瓣柄和耳,龍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體;子房基部有不發達的腺體,被毛。
莢果肥大,長圓形,稍彎,下垂,黃綠色,長4-7.5厘米,寬8-15毫米,密被褐黃色長毛;種子2-5顆,橢圓形、近球形,卵圓形至長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5-8毫米,種皮光滑,淡綠、黃、褐和黑色等多樣,因品種而異,種臍明顯,橢圓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1.1選地要求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灌溉(或噴灌滌件,無污染,無石塊,。適宜機械耕作。黑土或黑壤土的大片平地或緩坡地;並有3年以上輪作基礎,前茬最好為玉米或小麥,無毒、無高殘留農藥的地塊為佳。
1.2 整地要求秋整地,秋翻耙起壟或秋耙深鬆起壟翻深20厘米以上,耙深12-15厘米,深松25.28厘米,打破犁底層。壟寬60~65厘米,壟直壟勻,50米壟長直線誤差小於3厘米,壟幅誤差小於3厘米,起壟后鎮壓,壟體壓實,壟高18厘米,達到播種狀態。
2.品種選擇及處理
2.1 品種選擇:根據我省各地生態條件及市場需求,選擇脂肪含量≥2l%,蛋白質含量≥38%的高產品種。
2.2 種子精選種子播前要進行機械或人工精選,剔除破瓣、病斑粒、蟲食粒、青秕粒和其他雜質,使種子達到二級良種以上標準,純度達到99%,凈度99%,發芽率達95%以上。
2.3 種子處理種衣劑包衣(按產品說明操作)或微肥拌種:每公頃種子量用增產菌濃縮液15毫升+液體生物鉀100毫升+氨基酸20毫升+水100毫升混合液拌種。
3.施肥;依據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進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
3.1 底肥每公頃施有機肥22500千克以上,結合整地一次施人。
3.2 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5—6千克,尿素3千克,鉀肥2千克或每公頃施大豆複合肥12.5千克;有條件的地區,選用“富恩德”大豆根瘤菌劑進行拌肥,將大豆根瘤菌劑7.5千克/公頃與LSP菌劑3.75千克/公頃混合后,再與大豆種肥混拌均勻后機播,施於種下4~5厘米處。
3.3 追肥每公頃用尿素7500克+鉬酸銨150克+磷酸二氫鉀112.5克+水375千克,在大豆開花期和結莢期各進行一次葉面噴施。
4.播種
4.1 播期地溫穩定通過7~8‘c時開始播種,南部地區為4月25日一5月5日,中部地區為5月1日一5月10日,北部地區為5月5日一5月15日。
4.2 播法選用2BT-6w或2BT-Ⅱ型精量點播機。壟上雙行,雙行間小行距10—12厘米,播后要及時鎮壓。
4.3 播深鎮壓后3—5厘米。
4.4 播量與密度
①壟三栽培技術。在壟上進行雙行精量播種,壟距65厘米,雙行間小行距14~16厘米,壟上等距穴播,穴距一般在18~20厘米,每穴3q株,每公頃播量60~75千克、保苗30萬~36萬株。
②壟上三行窄溝密植栽培技術。在壟三栽培的基礎上,將苗帶間距加寬到22+24厘米。實行壟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種,壟距65厘米,壟上三苗帶,兩邊行苗帶間距22~24厘米,各行苗帶間距為10~11厘米,單行播種米問落粒13粒左右,米間落粒不少於40粒,從而使植株分佈合理,保群體增產。每公頃播量90~105千克、保苗48萬~51萬株。
③平窄密栽培技術。行距15~30厘米,每公頃播量60~75千克、保苗22.5萬~30萬株。
④小壟密栽培技術。在45~50厘米的小壟上進行雙條播,起到縮壟增行的目的。每公頃播量75千克左右、保苗30萬株左右。
(5)播種質量播種均勻無斷條,機械壟上播種時應對準壟頂中心,偏差土1厘米,覆土均勻,及時鎮壓。

田間管理


1. 深松當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松趟蒙頭土。
2. 噴灌有條件的地方根據當時旱情和生長發育需水規律進行噴灌,噴水量:分枝至開花期30毫米,開花至結莢期30~40毫米,結莢鼓粒期30~35毫米。噴灌強度應小於土壤人滲速度,以地表不產生徑流、不破壞土壤結構、地表不板結為原則。
3. 鏟趟及時鏟趟,做到兩鏟三趟,鏟趟傷苗小於3%,後期在草籽未成熟前拔凈大草。
4. 化學除草
(1)選擇除草劑的原則。選擇安全、經濟、高效除草劑。禁用長殘留除草劑。
②播后苗前施藥。土壤墒情正常時可以在大豆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根據雜草種類選用不同類型除草劑和配方。
③苗后施藥。在大豆3~5片複葉,雜草,2,4葉期進行。
拿捕凈100~120毫升+氟磺胺革醚:80。100毫升。
拿捕凈100~120毫升+氟磺胺草醚80一100毫升+雜草焚50一80毫升:
5. 收穫
5.1 實行分品種單獨收穫,單儲單運。
5.2 人工收穫,落葉達90%時進行;機械聯合收割,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
5.3 收割時要求割茬低,不留莢,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一般為5~6厘米。收割損失率小於5%,脫粒損失率小於2%,破碎率小於5%,泥花臉小於5%,清潔率大於95%。

病蟲害防治


一、孢囊線蟲病
癥狀:苗期染病,病株子葉和真葉變黃、被害植株矮小、開花期延遲,不能結莢或結莢少,葉片黃化。重病株葉自下向上枯黃似火燒狀。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病剛種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連作、重茬。(3)藥劑防治:施用甲基異柳磷水溶性顆粒劑,每畝0.3~0.4公斤有效成分,於播種時撒在溝內,此外也可用3%克線磷5公斤拌土后穴施,效果明顯。蟲量較大的地塊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畝2—4公斤或5%甲拌磷顆粒劑8公斤或10%涕滅威顆粒劑2.5~5公斤,與種子分層施用即可。現在大豆專用種衣劑對防治線蟲病效果也理想。
癥狀:(1)輕花葉型:葉片生長基本正常,葉上現出輕微淡黃綠相間斑駁,對光觀察尤為明顯。(2)重花葉型:病葉呈黃綠相間斑駁,皺縮嚴重,葉脈變褐彎曲,葉肉呈泡狀凸起,葉緣下卷,後期致葉脈壞死,植株明顯矮化。(3)皺縮花葉型:癥狀介於輕、重花葉型之間,病葉出現黃綠相間花葉,沿中葉脈呈泡狀凸起,葉片皺縮呈歪扭不整形。(4)黃斑型:輕花葉與皺縮花葉混生,出現黃斑壞死.表現為皺縮褪色為黃色斑駁,葉片密生壞死褐色小點,或生出不規則的黃色大斑塊,葉脈變褐壞死,該病常引起豆粒出現斑駁。
防治方法:(1)播種無毒或低毒的種子,是防治該病關鍵。生產上種子帶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2)選用免疫或抗病品種。(3)治蚜蟲病:在有翅蚜遷飛前防治,用3%呋哺丹顆粒劑與大豆分層播種,每畝用量5~6公斤,還可噴灑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4)發病重的地區可在發病初期噴灑0.5%抗毒豐茹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1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Ⅱ號乳油1000倍液。
三、大豆菌核病
葉片染病:始於植株下部,初葉面生暗綠色水浸狀斑,后擴展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黃色暈圈;濕度大時亦生白色菌絲,葉片腐爛脫落。
莖稈病:多從主莖中下部分分權開始,病部水浸狀,后褪為淺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狀不規則,常環繞莖部向上下擴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濕度大時在菌絲處形成黑色菌核。病莖髓部變空,菌核充塞其中。乾燥條件下莖皮縱向撕裂,維管束外露似亂麻,嚴重的全株枯死,顆粒不收。
豆莢染病: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英內、外均可形成較莖內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結實。
防治方法: (1)加強長期和短期測報以正確估計本年度發病程度,並據此確定合理種植結構。 (2)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3)選用株型緊湊、尖葉或葉片上舉、通風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種。 (4)及時排水,降低豆田濕度,避免施氮肥過多,收穫后清除殘體。 (5)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姓粉劑1000~1500倍液、50%復方菌核凈1000倍液。以上藥劑也可在大豆封壟前地面噴霧防治。
四、大豆蚜蟲
為害特點:吸食大豆嫩枝葉的汁液,造成大豆莖葉捲縮,根系發育不良,分枝結莢減少。此外還可傳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1)及時剷除田邊、溝邊、塘邊雜革,減少蟲源。(2)利用銀灰色膜避蚜和黃板誘殺。(3)生物防治: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蠅、蚜毒菌等控制蚜蟲。(4)蚜蟲發生量大,農業防治和天敵不能控制時,要在苗期或蚜蟲盛發前防治。當有蚜株率達10%或平均每株有蟲3~5頭,即應防治。目前可選用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或35%卵蟲凈乳油15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增效抗蚜威液劑2000倍液。
為害特點:幼蟲蛀莢食害豆粒。
防治措施:(1)每公頃用80%敵敵畏乳油1.5~2.25公斤,用秸稈做成毒棍,隔5壟插一壟,隔5~6米插1根。(2)8月蛾蜂期,每公頃用2.5%功夫乳油150~300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350~680毫升或5%來福靈乳油225—300毫升,兌水450公斤噴霧防治。
六、大豆紅蜘蛛
為害特點:以成蟲或若蟲群聚在葉背吸取汁液。初期葉面上呈褪綠的小點,后變灰白色,發生嚴重時,全田葉枯黃火燒狀,造成早期落葉和植株早衰。植株生長勢衰弱,降低產量。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一是剷除田邊雜草,清除殘株敗葉,可消滅部分蟲源和早春為害對象;二是天氣乾旱時,注意灌溉。(2)藥劑防治。用1.8%農克蟎乳油2000倍液、20%蟎克乳油2000倍液、70%克蟎特乳油2000倍液、20%雙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天噴1次。做好病蟲害防治是高油大豆生產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