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傳播符號學的結果 展開
- 著作名稱
- 學科名稱
傳播符號學
學科名稱
傳播符號學是一門用符號學方法研究傳播現象,解答傳播問題的學科。“傳播符號學”概念由張錦華先生通過翻譯約翰·費斯克(JohnFiske)《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les)而引入中國。2008年,我國學者余志鴻編寫出版《傳播符號學》一書。
“什麼是符號?”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很多符號學家認為,符號無法定義。趙毅衡給了符號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作為討論的出發點:符號是被認為攜帶意義的感知。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的用途是表達意義。反過來說:沒有意義可以不用符號表達,也沒有不表達意義的符號。
趙毅衡在1993年就把符號學定義為“關於意義活動的學說” 。
沒有意義的表達和理解,不僅人無法存在,“人化”的世界無法存在,人的思想也不可能存在,因為我們只有用符號才能思想,或者說,思想也是一個產生並且接收符號的過程。因此,認識論、語意學、邏輯學、現象學、解釋學、心理學,都只涉及意義活動的一個方面,而符號學是對意義的全面討論。因此把符號學定義為“意義學”是能夠成立的,也是有用的。
傳播符號學以媒介符號為研究對象,以各類交流現象為問題域,以意義的指涉和表徵為邏輯起點。其基本的邏輯是:傳播離不開符號,符號的意義在傳播中生成,其生成和流變的規律,構成了人類意義生產和文化建構的基本法則。這一學理邏輯的展開,使傳播符號學表現出傳播學與符號學相互交融的特點,並通過與其他學科共享符號學原理,形成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在認識論上的互通和方法論上的對話。
傳播符號學最基本的關切點是意義如何產生與意義如何傳達的問題,這既是傳播符號學要面對的問題,也是現代生命科學符號學、認知科學符號學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傳播符號學需要藉助現代生命科學符號學、認知科學符號學的方法來探究符號與意義的生成機制。這種新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我們能以新的方式來審視幾乎可以用來研究大眾傳播的每一件事情。
傳播符號學的精神邏輯起點是對意義及其生成方式的思考,展開為對傳播正義的現實關切。傳播正義論強調對普適價值和最高正義原則的關切,同時保持對文化多元性和利益多元性的關注。以平等對話、充分交流、利益整合基礎上的整體正義,替代以控制論為基礎的經典傳播理論。基於這一精神邏輯,傳播符號學形成了自己富於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傳統的“批判學派”,以及關注大眾文化建設、研究傳媒時代意義的生產、傳播與消費規律的“建構學派”。
早期的傳播符號學研究者的主要興趣集中在大眾文化批判。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際傳播符號學研究發生了一系列重要變化。其中,傳播學與符號學形成交集,東方智慧的復甦,傳播符號學與應用性學科和自然科學的科際融合,是三個對未來學科發展可能產生重要影響的趨勢和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