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冠龍
原始的暴龍類恐龍
“五彩冠龍”是原始的暴龍類恐龍。巨頭、長頸,生有一對翅膀似的前肢,渾身長滿羽毛,看上去既像恐龍,又像鳥類,還長有鋒利牙齒。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它頭部長有一個紅色冠狀物,令人聯想起公雞頭上的雞冠。
五彩冠龍像
uanlong”乃說明該龍的特徵,頭部有冠。種名“wucaii”乃是表明其發現地點有著色彩絢爛的岩石。五彩冠龍全長大約3米,發現於中國西北部準噶爾盆地的上侏羅統下部地層。這隻已知最早的暴龍類成員表現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始的骨骼特徵,這些不尋常的特徵組合給本來很所知甚少的虛骨龍類的早期輻射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
“五彩冠龍”的確切發現地位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五彩灣的一處上侏羅紀地層,這裡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科學家們在中國準噶爾盆地的一處河床濕地中發現了2具“五彩冠龍”化石,分別將其編號為IVPPV14531和IVPPV14532(IVPP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縮寫)。
五彩冠龍的頭上的確長著一個中空的頭冠,但不是五彩的,而是紅色的,就像公雞頭上的雞冠一樣。之所以被稱為“五彩”,是因為這種恐龍化石的發現地點五彩灣有許多色彩絢爛的岩石。
已發現的化石證據顯示,五彩冠龍和後來白堊紀長10多米、高達4米以上的暴龍完全不能相比。但它的形貌卻與暴龍非常相似,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此外五彩冠龍可能與帝龍一樣,前肢覆蓋有羽毛。專家認為,這一發現支持了暴龍等食肉獸腳恐龍是在進化中逐漸巨型化的假說。
化石的特徵表明,V14532在一片平坦河床形成的濕地中死亡,而後V14531也重蹈覆轍,在同一地點死亡,並在死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暴露在地面。對兩具“五彩冠龍”化石的組織學分析表明:
五彩冠龍
復原圖
五彩冠龍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它有著一個大而脆弱,而且充滿空氣的頭冠,這是除了鳥類之外的任何恐龍之中的最精緻的頭冠,完全可以媲美脊椎動物中一些經典的誇張的裝飾性特徵。
化石證據顯示,“五彩冠龍”只有約3米長,站立起來也不到1米,和白堊紀長10多米、高達4米以上的暴龍完全不能相比。但它的形貌卻與暴龍非常相似,同樣擁有強壯的後肢、類似鳥一般的頭部和銳利的牙齒,這表明它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另外,“五彩冠龍”可能與帝龍一樣,前肢覆蓋有羽毛。專家認為,這一發現支持了暴龍等食肉獸腳恐龍是在進化中逐漸巨型化的假說。
“五彩冠龍”與其後裔暴龍的明顯不同還在於,它頭部的鼻骨位置有一個明顯的骨質冠,"五彩冠龍"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據邢立達介紹,徐星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五彩冠龍"的原因,在於其屬名"冠龍"說明了該龍的特徵,即頭部有冠。種名“五彩”表明其發現地點有著色彩絢爛的岩石。
這個大而脆弱,而且充滿空腔的頭冠,研究人員推測它沒有爭鬥等實用功能,而可能相當於現代脊椎動物中一些經典誇張的裝飾性特徵,比如孔雀的尾巴等,這些都是用來吸引伴侶或炫耀地位的裝飾品。這一骨質冠與現代許多鳥類頭部的求偶標誌的相似性,也是鳥類與獸腳恐龍起源於同一祖先的證據之一。
第一,這是迄今最確鑿的原始暴龍類恐龍,比帝龍早了3000萬年。這一發現,支持了暴龍等食肉獸腳恐龍是在進化中逐漸巨型化的假說。
第二,這一發現意味著暴龍可能最先起源於中國,打破暴龍起源於北美的傳統觀點。
第三,“五彩冠龍”的骨質冠非常特別,與現代許多鳥類頭部的求偶標誌非常相似,這可能是鳥類與獸腳類恐龍起源於同一祖先的證據之一。
暴龍,是一種體型龐大、性情兇猛的肉食性恐龍,它的化石首先發現於北美,我國山東、河南、新疆等地也有發現。
暴龍的拉丁學名是"凶暴的蜥蜴",顧名思義它是當時陸地上稱王稱霸的一種恐龍。估計活著的時候至少有10噸重,和三隻大象的體重差不多。
暴龍不僅是白堊紀晚期的兇殘動物。1977年,在我國四川省永川縣境內,也發現過一具1.4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肉食龍,名字叫永川龍。永川龍的體長在8米以上,站立起來約4米高。
暴龍,絕對是古生物史上的最強偶像,自從1905年命名以來就一直長盛不衰。大家在驚嘆這種神奇的動物的同時,不禁會問,如此恐怖的捕殺機器到底如何演化而來?此前,最古老的暴龍要屬距今1.5億年的祖母暴龍(Aviatyrannis),但該物種的化石材料極為有限,僅為一塊恥骨的殘片。之後就是距今1.3億年的帝龍(Dilong),帝龍的骨骼相當完整,是此前最確鑿的原始暴龍類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