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毛委陵菜
星毛委陵菜
牧草科拉丁名 Ros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Rose Family
牧草屬名 委陵菜屬
牧草屬拉丁名 Potentilla L.
牧草屬英文名 cinquefoil
天然牧草 星毛委陵菜
牧草學名 Potentilla acaulis L.
牧草英文名 Stemless Cinquefoil
星毛委陵菜
星毛委陵菜(別名無莖委陵菜)分佈於中國東北平原,河北北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中、南部,伊克昭盟東部,陝西、甘肅、寧夏黃土高原和西藏;蒙古、哈薩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也有分佈。星毛委陵菜作為常見的伴生植物,出現於蒙古高原東部的波狀平原及黃土高原丘陵、山地的大針茅(Stipa grandis)草原,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帶的西北針茅(Stipa krylovii)草原以及廣佈於東起華北平原,西至祁連山,北界冀北山地、陰山、南達河南伏牛山的長芒草(Stipa bungeana)草原中。同時,也是山地草原乾旱生境最常見的雜草成分,出現在蒙古高原及其以南相鄰地區,陰山、晉北山地、賀蘭山的小針茅(Stipa sp.)草原中。在新疆,它也是山地草原的伴生種。星毛委陵菜作為雜類草成分,參與冀北山地以北的黃土丘陵地區,東鄂爾多斯及甘肅、寧夏南部的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草原,或由小針茅草原因過度放牧和強烈風蝕影響演替而來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能時常在群落中起優勢作用,而在水分條件略好的森林草原地帶的過牧陽坡、半陽坡,可成為群落建群種,組成次生的星毛委陵菜草原。此外,也是東北、內蒙古東部丘陵、山地分佈很廣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線葉菊(Fitifolium sibiricum)草原的重要伴生植物。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全部被星狀毛、葉叢高1.2~3(5)厘米,生殖枝高1.5~7(10)厘米,具細長橫行根狀莖,褐色,自節上分生新植株。主莖甚短,自基部分枝,掌狀三出複葉,小葉倒卵形,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灰綠色,托葉革質,與葉柄合生。花黃色,單生或由2~5朵形成聚傘花序,萼片5,卵狀披針形,副萼片5,條形,花瓣5,寬倒卵形,雄蕊多數。雌蕊多數。瘦果橢圓形,褐色。
星毛委陵菜是溫帶、暖溫帶草原性的旱生、中旱生植物,廣泛分佈在我國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帶。生長在不接受地下水影響的高原、丘陵或山坡地,土壤為淡栗鈣土、栗鈣土、暗栗鈣土或黑壚土、淺黑壚土、山地栗鈣土等,質地可自壤質、沙壤質、沙質到礫石質,能忍耐較強石質化生境,說明其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和石生性。在內蒙古花期為5~6月,果期為7~8月。在寧夏固原縣黃土丘陵坡地上,調查星毛委陵菜的單株鮮重為1.0~1.59克,風乾重為0.46~0.75克,乾鮮比為1∶2.28;株叢結構為莖佔總重的30%~40%,葉佔總重的46%~50%,花佔總重的10%~23%,莖∶葉∶花=1∶1.37∶0.47。星毛委陵菜以根莖進行營養繁殖,往往在草群中聚生成直徑30~40厘米的斑塊狀,春季開花期,使草原在草綠色背景上形成一團團黃色的花斑。該草在一定程度上比較耐牧,可成為針茅屬草原放牧偏途演替的代替種,例如黃土高原中、西部的星毛委陵菜型乾草原上,經常出現的牧草有長芒草、賴草(Leymus secalinus)、糙隱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阿爾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火絨草(Leontopodium leontpodioides)等,地上部生物量鮮重143克/平方米,其中星毛委陵菜為34克/平方米,佔23.7%。但它並不能忍受過分地踐踏和重牧,在花期過度放牧利用的情況下,便會逐漸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