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結核分枝桿菌

副結核分枝桿菌

副結核分枝桿菌是一種放線菌,短粗桿菌,長1—2微米,染色均勻,但偶爾較長的類型表現染色和不染色的節段相交替。

特性


此菌難於培養;最初只在含死的結核桿菌或其他死的抗酸細菌上生長。少數培養適應於不加死細菌的合成培養基。培養基內加入分枝桿菌純化提取物即可不需要加入死的抗酸細菌而生長。分枝桿菌素(mycobactins)是由不同分枝桿菌的種衍生而來的一族鐵螯合生長因子。在含有熱殺死的草分枝桿菌的甘油瓊脂上4—6周後有剛看得出來的菌落,微白色、隆起、圓形。

培養方法


在含熱殺死草分枝桿菌的甘油蛋培養基上,4—6周后,菌落細小、微白色、隆起、圓形,邊緣薄,略不規則。老的菌落變為更隆起、有放射條紋或不規則褶疊,暗淡黃白色。在含羊腦和熱殺死草分枝桿菌的甘油蛋培養基上生長略較豐茂。分離自患慢性腹瀉(約翰病)的牛的腸粘液。顯然是自然界的嚴格寄生菌。從羊分離出的菌株比從牛分離出來的更難於培養。

致病性


在牛和羊上產生“約翰病”。在山羊上實驗產生相似的疾病。豚鼠、家兔、大鼠和小鼠不發病。很大的劑量在實驗室動物上產生輕度結節局部病變,與草分枝桿菌所引起者相類似。像結核菌素那樣製備的約翰菌素(johnin)在牛內與約翰病產生陽性反應。有人報道與患結核病的動物也發生反應。對鳥結核菌素敏感化的動物對約翰菌素也起反應,鳥結核菌素在一些感染約翰氏菌的動物內引起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