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鎮,地處碧雞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24公里。東鄰滇池,南鄰西華,西鄰貓貓箐,北鄰龍門。

村情概況


富善村轄富善、暉灣、西化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768 戶,有鄉村人口2048人,其中農業人口 1723人,勞動力15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035 人。
全村國土面積8.25平方公里,海拔 1889米,年平均氣溫 15—17 ℃,年降水量 1200 毫米,適合種植蔬菜、草莓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831畝,人均耕地0.52畝,林地115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878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4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第二、三產業為主。
富善村
富善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31畝(其中:水田601畝,旱地230畝),人均耕地0.52 畝,主要種植蔬菜、草莓等作物;擁有林地 11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1畝,主要種植桃、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其中養殖面積25畝。
富善村
富善村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768戶通自來水。有768戶通電,有3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4%和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6戶(分別佔總數的68%和68%)。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3輛,拖拉機13輛,摩托車6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58畝,有效灌溉率為7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5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6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5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0 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95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87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0萬元,佔總收入的1%;畜牧業收入51萬元,佔總收入的0.1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3頭,肉牛12頭,肉羊53頭);漁業收入102萬元,佔總收入的 0.37%;林業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0.02%;第二、三產業收入27261萬元,佔總收入的 97.79%;工資性收入158萬元,佔總收入的0.57%。農民人均純收入454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67 人(占勞動力的 0.05%),在省內務工 44人,到省外務工 23人。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銷售總收入272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7.7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草莓、苗木種植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草莓、苗木。擁有企業5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69人。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223人,距離鎮中學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3人,其中小學生152人,中學生7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個、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富善村
富善村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 618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1畝。已建立了“一事一議”制度是。年末集體總收入211萬元,有固定資產37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財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人文地理


本村地處滇池西岸,現有原國大代表逃走時留下古建築一幢。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新農村建設


一、環境衛生整治(清理五堆);二道路硬化工程;三、綠化美化工程;四、路燈亮化工程;五、牆體美化工程,富善村民小組已制定新農村建設"三年"規劃上報。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富善村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立足區、鎮發展規劃,以生態立村為重點,擴大特色產業面積,同時積極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不斷增加村民收入。二、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有計劃的發展特色鄉村旅遊業,依靠高海公路及苗木基地建設,培育農家樂觀光、休閑旅遊業。三、以村農技校為陣地,加大力度抓好各項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綜合素質,為村民就業及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由於地處滇池岸邊,受滇池保護法規及西山風景區條例限制較大,企業受限,難以發展,整個村無企業,經濟發展緩慢,村民增收困難較大。二、由於國家建設,生態帶建設徵用土地,使本村農民由人均耕地1畝降為0.4畝,加之農轉非人員較多,今後生活無依靠。三、失地農民問題日益突出。四、村民宅基地審批困難。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8 戶,共有鄉村人口2048人,其中男性938人,女性1110人。其中農業人口1723人,勞動力1536 人。該村以漢族、白族為主(是漢族、白族混居地),其中漢1231族人,白族817人,還有其他民族。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12 人,占人口總數的3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90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8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7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3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8人,少數民族黨員47人,其中男黨員99人、女黨員 29人。該村黨總支2006年被評為西山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書記、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 67 。該村團總支曾多年被評為區先進基層團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