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書

農書

農業是中華古文明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歷朝歷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先後出現了很多種類的農業書籍。據《中國農學書錄》記載,中國古代農書共有500多種,流傳至今的有300多種。在這300多種農書中,《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和《授時通考》內容最豐,影響最大,稱為“五大農書”。

不同版本


元代·王禎《農書》
農書
農書
中國元代綜合性農書。作者王禎。元代總結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的一部農學著作,是一部從全國範圍內對整個農業進行系統研究的巨著。《農書》37集本成書於元仁宗皇慶二年,明代初期被編入《永樂大典》。明清以後,有很多刊本。1981年出版了經過整理、校注的王毓瑚校本。全書約13萬餘字。內容包括3個部分:①《農桑通訣》6集,作為農業總論,體現了作者的農學思想體系。②《百穀譜》11集,為作物栽培各論,分述糧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的栽種技術。③《農器圖譜》20集,佔全書80%的篇幅,幾乎包括了傳統的所有農具和主要設施,堪稱中國最早的圖文並茂的農具史料,後代農書中所述農具大多以此書為範本。《農書》能兼論南北農業技術,對土地利用方式和農田水利敘述頗詳,並廣泛介紹各種農具,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本書田制門后附錄法制長生屋和造活字印書法,對防火建築和活字印刷有重要貢獻。[圖為《農書》書影(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
南宋·陳旉《農書》
陳旉著《農書》。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總結南方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書中提出了“地力常新社”的理論,提出了“用糞如用藥”的合理施肥思想,並全面總結了江南水稻栽培經驗,對我國農業的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農書》三卷,紹興十九年(1149)知真州洪興祖為作序刊行。上卷泛言土地經營及植物栽培,中卷論養牛,下卷論養蠶。大抵泛陳大要,引經史以證明之,然亦結合了不少實踐經驗,對土地規劃利用、土壤治理、水稻技術等方面,頗有獨到見解。
全書約有一萬二千多字,分上、中、下三卷,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全面系統地總結江南“澤農”生產經驗和技術的農書。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江南地區農業生產高度發展的水平和成就。陳旉農書中提出的“地力常新壯”的觀點具有重大的實用意義,充分反映了陳旉注重實踐、善於觀察的求實精神。

古代農書


《齊民要術》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東魏,成書時間為6世紀40年代,作者賈思勰(xié)(生卒年不詳),曾任東魏高陽郡(今山東淄博)太守。《齊民要術》共10卷,11萬多字,全面介紹了當時糧食、禽畜、魚類、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儲存技術。《農桑輯要》成書於元至元十年(1273年),為元代中央政府官方編撰的農書。全書共7卷,6萬餘字,主要介紹北方農業技術。雖然《農桑輯要》中的很多內容引自《齊民要術》等古代農書,但也有新增內容,而且實用性較強。《王禎農書》成書於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作者王禎(生卒年不詳)。全書共13萬字,一改以往農書多述北方農業的局限,兼論南北方農業技術及其異同,同時以圖文方式廣泛介紹各種農具。《農政全書》誕生於明代末年,成書時間為17世紀30年代,作者徐光啟(1562—1633)。全書共60卷,70餘萬字,主要內容摘自前代農書及各種文獻,但經作者精心剪裁,同時加以評註,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農學體系。《授時通考》成書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是清代中期官方修撰的一部綜合性農書。全書共78卷,98萬餘字,以田間生產為主要內容,兼及林牧副漁各個行業。《授時通考》除輯錄歷代農書外,還廣泛徵引了《四庫全書》中有關農事的很多文字和插圖,文獻價值很高。

農書三種


《農書三種》共收錄《齊民要術》、《農桑輯要》、《廣桑蠶說輯補》等三種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農學專著。《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綜合性農書,北魏賈思勰撰。全書共十卷九十二篇。賈思勰,北魏齊郡益都(今山東壽光)人,曾任高陽《今山東淄博市》太守,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的學習和研究。《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永熙二年(五三三年)到東魏武定二年《五五四年》期間,比較全面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經驗,是具有很高科學價值的農業經典,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齊民要術》成書後一直以抄本流傳,至北宋始正式刊刻,明清刻本頗多,清刻本中以學津討原本和漸西村舍本為佳。
《農桑輯要》是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由元代司農司編纂。全書共七卷十門,基本上是輯錄前人的著作而成,除典訓篇所引經史典籍之外,直接引用的書有十六種,其中最主要的是《齊民要術》信凡書中標明「新添」二字的共六篇二十八節,是《農書三種:齊民要術、農桑輯要、廣蠶桑說輯補》輯錄時增加的數據。《農書三種:齊民要術、農桑輯要、廣蠶桑說輯補》最大的貢獻在於,第一次將蠶桑生產放在了與農業生產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書名即可看出來。此書最早刻於元至元十年(二一七三年),元代時刊印過三次,朗代有三個版本,清代以武英殿本為藍本,共有近二十種,從刊刻流傳之眾可見其重要性。漸西村舍本即以武英殿本為藍本。

四庫提要


《農書》·三卷、附《蠶書》·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此書影宋抄木,題曰陳旉撰。《宋史·藝文志》亦同。陳振孫《書錄解題》作西山隱居全真子陳雱撰,未詳何人。《永樂大典》所載則作陳敷。考漢郊祀歌朱明旉與,顏師古注曰,旉古敷字。《永樂大典》蓋改古文從今文。陳氏作雱,則字形相近而誤也。首有自序,佚其前二頁。末有洪興祖後序,及旉自跋。興祖序稱西山陳居士,於六經諸子百家之書、釋老氏、黃帝神農氏之學,貫穿出入,往往成誦。下至術數小道,亦精其能。平生讀書,不求仕進,所至即種葯治圃以自給。又稱其紹興己巳年七十四,則南北宋間處士也。自跋稱此書成於紹興十九年,真州雖曾刊行,而當時傳者失其真,首尾顛倒,意義不貫者甚多,又為或人不曉旨趣,妄自刪改,徒事絺章繪句,而理致乖越。故取家藏副本,繕寫成帙,以待當世之君子,採取以獻於上。則興祖所刊之本,有所點竄,旉蓋不以為然。其自序又稱,此書非騰口空言,誇張盜名,如《齊民要術》、《四時纂要》,迂疏不適用之比。其自命殊高。今觀其書,上卷泛言農事,中卷論養牛,下卷論養蠶。大抵泛陳大要,引經史以證明之,虛論多而實事少,殊不及《齊民要術》之典核詳明。遽詆前人,殊不自量,然所言亦頗有入理者。宋入舊帙,久無刊本,姑存備一家可也。末有《蠶書》一卷,宋秦湛撰。湛字處度,高郵人,秦觀之子也。所言蠶事頗詳。《宋志》與旉書各著錄。不知何人綴旉書後,合為一編。其說與旉書下篇可以互相補苴,今亦仍並錄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