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翠峰鎮的結果 展開
-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轄鎮
- 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下轄鎮
翠峰鎮
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下轄鎮
翠峰鎮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地處靈石縣城中東部,88%的地域在汾河以東;全鎮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112個自然村,總人口76000餘人,耕地6.6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9547畝(小麥12832畝,秋糧面積16450畝,薯類265畝),林地面積17.6萬畝(核桃林23000畝),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189元。
翠峰鎮位於靈石縣城中東部,全鎮總面積20721公頃,轄46個行政村,轄區常住人口43677人,農業戶數15513戶,農業人口39143人,耕地56858畝。
按照把翠峰建成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服務周全、環境整潔、宜居宜商的新城鎮發展目標,持續推進延安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首期工程所建的27棟住宅樓,已基本上全部交付使用;沙峪村二期改造工程,規劃建設18棟磚混結構樓房和8棟高層樓,已完成17棟磚混結構樓房主體工程,鋪開2棟高層樓建設。上述兩項工程的實施,不僅有效改善了兩村村民的居住條件,而且為實施梁家莊、高壁兩個採煤沉陷區整村搬遷安置工程,提供了便利條件。與此同時,南王中棚戶區改造項目工程,在基本完成一期拆遷任務的基礎上,鋪開7棟高層樓建設工程。繼完成城關“村改居”工作后,啟動並完成了上村“村改居”工作。配合完成了水峪保障性住房和億豐商貿城拆遷征地任務。
年生產能力45萬噸的國泰鴻利煤業有限公司技改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6億元,完成了礦建、土建工程及設備安裝工程,於2014年9月份進入聯合試運轉,單項驗收、一通三防等通過驗收,待質量標準化、綜合驗收通過後,將正式投產;於2014年1月經省發改委批複備案的山西廣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腐植酸資源高科技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6.35億元,去年完成投資2億元,完成了一期工程的辦公樓房、廠房建設,設備安裝進入掃尾階段,即將進入調試生產,一期工程達產達效后,可年生產腐植酸鉀、腐植酸鈉2萬噸,腐植酸有機無機復混肥5萬噸,為靈石縣工業企業轉型發展樹立了榜樣。
圍繞構建特色現代農業體系,著力抓好“一村一品”建設,以蒜峪—吳頭為主的核桃經濟林示範園區,已成為全縣的標桿;涉及南焉、嶺后、湯村、來全、周宿、姚家山等13個村的核桃經濟林走廊建設,完成新栽植核桃林1300畝;小庄村依託現有的600畝核桃林整合農業資源,組織農戶,以每戶入股10000元的形式,成立了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全鎮23個村發展成為規模可觀的核桃林專業村;林業保障措施更加完善,史家嶺至關家卯6.6公里長的防火通道及3條總長為10公里的砂礫路面支線,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養殖龍頭企業福苑養殖有限公司年內完成投資1800萬元,新建有機肥加工作坊500㎡,修建雞舍5000㎡,蛋雞飼養量達到25萬隻,比上年凈增10萬隻。認真貫徹惠農政策,惠農補貼落到實處,全鎮發放糧食良種補貼251萬元。
堅持把綠化、美化、凈化作為建設生態翠峰的重要支撐點,按照“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的思路,著力實施造林、保潔兩大舉措。一是持續鞏固2011年和2012年以水峪後山為主實施的4.3萬畝生態經濟林園區成果,定期培訓村級專業林業技術實用人才,強化對鎮域轄區內現有林地進行鋤草、圍堰、施肥的全面管護,有力促進了生態保護;二是下大力氣抓環境整治。通過創新機制,組建了環潔保潔服務部,對環境衛生清潔工作實行了市場化運作,以新的運行機制確保了鎮村清潔衛生工程的有效管理。與此同時,把整治重點放在108國道沿線、永吉大道沿線,全年共集中出動保潔人員560人次,動用機具126台次,清運積存垃圾6000m³,清理煤堆180堆,柴草170堆,修建煤泥池135個,垃圾池70個,新建旱廁34個,修補殘垣斷壁8處,粉刷牆壁6000㎡,刷寫標語83條,總投入183萬元。環境衛生整治成效顯著的南王中、燕家垣、劉家莊、夏庄、沙峪、翠峰、水頭、常青等8個村已成為全鎮清潔工程示範村,鎮容村貌發生顯著變化;繼2013年被市環保局命名為“市級生態鎮”、省綠化委員會和省林業廳命名為“造林綠化先進鄉鎮”后,2014年12月又被省環保廳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
教育事業穩步提高,一小學、張家莊中小學、靈石四小學和靈石四中的操場建設項目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100%;公共衛生管理得到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和醫療服務水平都有較大提高;紮實做好新農合工作,實現一戶一卡;在統籌農村社會保障方面,全面實施農村養老保險工作;按全縣統一安排,對低保戶和五保戶進行了重新核定,對核定的低保戶城市居民49戶78人,農村居民77戶93人,五保戶58人全部辦理低保、五保,為103人申請辦理了大病救助,為75周歲以上1040名老年人辦理了高齡老人補助金。涉及道路維修、水利設施、文體活動場所的138項微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翠峰鎮轄:河洲村、下庄村、翠峰村、東灘村、常青村、玉成村、胡家嶺村、上村、沙峪村、李家溝村、延安村、北王中村、燕家垣村、姚家山村、南王中村、蒜峪村、歡坡村、吳家山頭村、蕩蕩嶺村、回牛村、高壁村、嶺后村、西原村、南墕村、大南頭村、陳家山村、牛王廟村、師家山村、李家山村、關家峁村、宋家山村、張家莊村、靳村、棗莊村、來全村、湯村、西頭村、周宿村、水頭村、張家峪村、曹家莊村、水峪村、曹家原村、樂只堂村、燕家嶺村、良子墕村、史家嶺村、皂角墕村、霍口村、上庄村、梁家莊村、小庄村等。
位於翠峰山,與靈石縣城遙相呼應,轄區面積8平方公里,轄田家莊、陳家莊、陶家山、蘆子坪及蘆子坪溝四個自然村,常住戶數700餘戶,常住人口3000餘人,耕地面積2500畝,人均收入5501元。翠峰公園、翠峰山莊、翠峰廣場、物資局、中國銀行、光榮院、氣象局、聚集本村。地域跨度大,地理條件優越,基礎設施較好,居住人口複雜,管理難度大是翠峰村的特點。多年來,支部、村委帶領兩委班子成員,為翠峰村的發展發奮圖強、勵精圖治、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一路高歌,是翠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變美了,交通環境改善了,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為翠峰村的和諧發展起了模範帶頭作用。
2008年翠峰村被確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翠峰村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為翠峰村的和諧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汾西河畔 有170戶 593口人 全村耕地面積約有1204畝 在2010年人均年收入達到 5000元/年 在黨的領導下 全村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東北方向15公里處,全村共有105戶210口人,全村擁有耕地面積1190畝,林業用地1280畝,用材林1100畝,這裡交通便利、山巒起伏、風光秀美。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東,下轄五個自然村(馮家灘、樊家山、山靈聚、靳家嶺、燕家嶺),距離縣城13公里,東西南北分別與良子焉村、胡家嶺村、上庄村、小庄村、樂只堂村相連,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村內居民大都到交通相對便利的水峪村居住,實際居住人口不足百人,且大多為老人。生活來源主要依靠務農和外出打工,2010年人均收入3500餘元。
位於翠峰鎮東南方向,全村共有206戶,628人,由祁家莊、韓家溝、樂只堂、觀音堂四個自然村組成。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相對條件較差,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與務農生活。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4200元。在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逐步調整產業結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位於靈石縣城以東,有兩個自然村組成(曹家原、朱家圪垛),254戶,634口人,全村總面積2239.2畝,耕地面積670畝。
位於翠峰鎮東南,全村共有552戶,1672口人,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04元,中央做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部署后,水峪村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子,並把創建和諧新農村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和諧新農村新方法、新途徑,堅持科學發展觀,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位於108國道旁,全村共120戶,318人,年人均收入10228元,耕地面積460畝
位於靈石縣城城北1公里處,南面汾河,北靠呂梁山脈,毗鄰108國道,居住居民有592人,其中本村居民214戶,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多以短途運輸和外出打工為主要生活經濟收入來源,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1800餘元。
位於靈石縣城南五公里處,有四個自然村(玉成、大泉嶺、高崖、大坡底),四面環山,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風景優美,全村總面積6994.5畝,其中耕地1379畝,林地3544畝,746戶,2098口人,1995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及千萬元村。
位於靈石縣城,城西3公里處,東臨汾河,西靠呂梁山脈,大運公路穿村而過,是汾河西岸最大的行政村,佔地面積3384.81畝,其中耕地802畝,林地1782.81畝。居住居民有224戶,人口1076人,其中本村居民214戶,人口776人,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多以短途運輸毛石開採和石灰燒製為主要生活經濟收入來源,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200餘元。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東北方向10公里處,全村共有205戶315口人,全村擁有耕地面積1050畝,小麥240畝,秋地200畝,林業用地610畝,以用材林為主。這裡交通便利、山巒起伏、風光秀美。
位於汾河以西,所轄三個自然村,分別是燕家垣、黃堆、劉家莊,其緊臨鐵路,大運路從村中橫穿,交通便利,條件優越。燕家垣村共有363戶,933口人。
位於永吉大道路側,毗鄰上村與延安村,包括北王中和苗旺兩個自然村,全村共460戶,1350人,耕地300餘畝,低保戶53名,五保戶2人,擁有黨員56人,全村2010年年人均收入達3600餘元,交通便利,離縣城較近,村附近又化肥廠、俄呂碳素公司、宇泰焦化有限公司等多個企業,為北王中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位於靈石縣城東郊,東連靜升鎮,西傍縣城,交通便利,靜升河穿村而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全村共有655戶258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296元。延安村在支部書記楊秋光村主任郭興維下,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子,多方著手全面發展、多措並舉為民謀利,延安村黨支部共有黨員54名,9名年富力強的黨員組成了充滿活力的兩委班子。開展了“結對幫學”、“送學上門”等活動。在2005年的靜升河治理工程中,引入了三支工隊200餘人,栽種側柏1900畝6.8萬株,預整土地2100畝,修路12公里,為靜升河治理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受到市縣兩級的好評。在村容整潔方面,延安村投資兩萬餘元進行衛生大清理,並將公路兩旁的煤泥全部入院,組建了專門的環衛隊伍進行定時清潔,使村容村貌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基礎設施建設,延安村將全村主幹街道全部安裝了路燈,同時投資8000餘元為山頂40餘戶村民修通了自來水,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特別是村主幹道路硬化和永吉路旁綠化美化工程設計精美、投資大,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
發展才是硬道理。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延安村跟隨黨的步伐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村兩委班子深知“教育為本”,新修了學校,面積1000㎡,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極大改善了村民子女教育環境。隨著汽車站主體工程完工,將極大帶動本村經濟發展,促進村民就業。如今延安村在享受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的同時,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那就是:真正的全面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延安新農村。
村委位於縣城北,為城中村,后靠祁臨高速公路引道,前鄰小河北路。全村500餘戶近3000口人。由李家溝和王家圪塔兩個自然村組成,在鎮黨委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的帶領下,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位於靈石縣城東南,全村403戶,1022人,是典型的“城中村”,在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沙峪村黨支部在書記溫德偉的領導下,高瞻遠矚、統籌規劃,帶領全村人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因地制宜,務實創新,結合城中村改造,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目標,沙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2008年人均收入達到5779元,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進村。
位於靈石縣城東郊,距離城中心約兩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這裡交通便利,毗鄰縣城主幹路,靜升河、東夏線鐵路專線、祁臨連接線、永吉大道貫穿而過。東以回回溝、水峪橋與苗旺、水峪村相鄰,南隔東夏線與曹家原、沙峪村相望,西北同王家疙瘩村接壤,地理位置兩山一灘。舊村座落於北山腳下,靜升河畔,東有古建築文昌閣八角亭與村西的百王廟山相對稱的椅子圈內,可謂依山傍水風水寶地,條件較為優越。
全村共有302戶,總計人口數806人,耕地17.9公頃,荒山208畝,村裡既無駐村企業和商業網點,又無礦產資源,因此村裡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村民靠打工、零售、租賃房屋解決溫飽問題。村落布局比較分散,居住條件趨於城市化,水、電、電話、寬頻、閉路電視等基礎建設完善,村內主要道路是柏油路,也完成了改廁工程,擁有1個衛生室,1個體育健身場所和2個綜合商店(超市)。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號召,集體建設了金水世家和御景花園兩個居民小區,可解決500多戶村民的住房需求,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增強了集體經濟。一期工程18000平米已完工,二期工程20000平米在建當中。縣級重點工程——社會保障性住房項目也已在我村轄內加緊施工。
位於靈石縣城東南,四面環山,與玉成村、翠峰村相鄰,全村總面積7000餘畝,其中耕地面積1100畝,共213戶,526人。
委位置在翠峰鎮最北面分河西108國道裡面山坡下,大運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03戶,823口人,388個勞力。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383元。
位於縣城南方,坐標位置005—67—019E 040—71—802N,海拔1048M,為黃土丘陵區。其建制沿革為:明代為前東曲里;清代屬東作里;民國時期屬第三區(駐仁義)高壁為鎮為主村,轄14村,73閭,368戶;抗日戰爭時期先屬三區,繼屬一區,后屬九區;1947年屬仁義(時稱居孝)鄉;1949年屬第二區(駐仁義);1953年仍屬第二區(駐仁義);1956年屬高壁鎮鄉;1958年屬衛星人民公社(駐城關);1971年屬蕩蕩嶺人民公社;1983年屬南墕鄉;2001年屬翠峰鎮。
村落部分坐西向東,部分坐東向西,中間坐北向南。主姓吳,從西許庄立村遷居。居人最多時180餘口,現居30餘口。耕種土地320餘畝。
位於翠峰鎮東北方向,面積6800餘畝,由陳家山、毫子頭、曹家嶺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634人,其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2人。自2009年換屆成立新一屆村領導班子以來,我村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發展。2009年,我村共投資100餘萬元新修水泥路4公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村的交通條件;投資11萬餘元興建村委辦公場所、衛生所,為村民辦事求醫提供了方便。我村將一如既往,積極抓住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大好時機,加大發展步伐,勇往直前,向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
位於靈石縣南焉山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全村總面積7.8平方公里,人口427畝,戶數158戶,耕地2781畝,人均年收入5000元。
隸屬於靈石縣翠峰鎮,位於靈石縣城西南5公里處,原來是張家莊鎮政府所在地,通過國家撤村並點政策的實施,張家莊村成為翠峰鎮一個最大的行政村,從實際影響上張家莊村還保留著部分鎮職能,村域範圍內的工礦企業密集,人口眾多,是翠峰鎮一個中等偏上規模的工業為主,農業為輔的城郊型村莊,主要收入依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2009年人均收入達4658元。
張家莊村所轄七個村民小組和一個自然村,有819戶常住人口3000餘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積7545畝,耕地282畝,人均耕地約0.95分。
位於靈石縣城南,是靈石縣翠峰鎮南山的一個自然村,相鄰的村有湯村、西頭村,以吳來全烈士命名,全村總面積2580畝,其中耕地1321畝,人口 87戶,256人。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東南部,距離縣城約12公里,北接翠峰鎮張家莊村,南連南關鎮伏家焉村,東靠翠峰鎮回牛村,西銜翠峰鎮來全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現有戶籍人口409人,實際居住人口187人,是由湯村、荀家圪垛,坪家圪垛三個自然村組成。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森林覆蓋面積達全村總面積的45%,主要植被有榆樹、槐樹、楊樹、柳樹等喬木以及山桃、荊條、酸棗等灌木。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貓頭鷹、狼、野雞、狐狸、獾以及地骨皮、枸杞、柴胡、黃芩等中藥材。地下資源主要以煤、硫磺為主、儲量豐富,具有較好的開採價值。
位於靈石縣城以南,距離縣城約35公里。與南焉村、陳家山村毗鄰。整個行政村佔地約4900畝,有140戶385口人。村民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豆子、穀物,養殖雞、羊、豬等家庭小型養殖業為生。
位於縣東南方向的韓信嶺垣上,有三個自然村〈南焉、古泊、羊道坡〉,128戶人家,441人。全村總面積74673.8畝,耕地面積1350畝,糧田面積1200畝,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000元.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南焉區,全村共有149戶,424人,包含趙家莊和西原兩個自然村。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其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豆類等。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雕、貓頭鷹、狼、狐狸等有少量分佈,榆樹、刺槐、楊樹為主要樹種。
位於靈石縣水峪區,包括5個自然村:趙家莊、鄭家山、東嶺、皂角焉、霍口。黨員19名,人口240人。耕地面積3000餘畝。
村委地處靈石城南10公里的韓信岑垣上,原名韓信嶺村。全村委兩個自然村(高壁村、正峰原村),全村195戶,720口人,全村總面積7546畝,耕地1800畝,糧田1400畝,退耕還林420畝,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4500元。
位於靈石縣水峪區,東靠霍口村,西靠小庄村,南接燕家嶺村。有,黨員12名,耕地面積803畝,人口130人。人均耕地面積6.17畝。
位於靈石縣城東南端,由靳村、棗莊、西上頭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山巒起伏,風光秀美。全村有342戶、883口人,耕地2060畝。一條5公里長的油路與省道東夏線連為一體。村委一班人多方著手、全面發展,抓發展、求和諧,使靳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成為省級新農村重點推進村、縣級零案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譜寫了新的篇章。
位於靈石縣城東北,距縣城1公里,交通便利由3個自然村組成(南家嶺、南王中、茹子窊)全村共有547戶,1404人,現有耕地1160.09畝。2008年人均收入達6035元。
位於靈石縣城東,距縣城10公里,面積 8平方公里,轄區內有8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97戶,886人。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這裡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風景優美,是省級新農村重點推進村,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投資開發的巨大潛力。富民安康的景象,和諧進步的新格局,使全村新農村建設邁出了新步伐,2007年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點。
位於靈石縣城東8公里處,現有人口200餘人,地處山溝,交通不暢,村民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也有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為生,經濟基礎相對較差,為響應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我村積極探索,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外來資金,提高農民福利以及養老保險、合作醫療項目建設,為趕超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位於靈石縣城11公里處,下轄吳頭、陳家山頭、趙家山、后嶺、青天窪五個自然村,現有人口400餘人,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煤炭資源覆蓋全村地下,有較好的開採利用價值。森林覆蓋面積達全村總面積的45%,主要林木有:楊樹、柳樹、榆樹、槐樹及其他灌木。
位於縣城東南方,坐標位置005—69—578E 040—73—341N,海拔1116M,為黃土丘陵區。村落坐西向東,全為土窯,主村大部分以青磚介面,兩側蓋以瓦房。代表院落為楊家樓院。主姓為楊,少數王姓從河南遷來。全村土地近600畝。村中居人最多時260餘口,現居150餘口。舊村僅住4戶,10口人,其餘聚住新村。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4500元。
蕩蕩嶺村舊時為“-古道”人行之要塞。建有瓮門、牌坊等,十分壯觀。牌坊上刻有石額“古道咸欽”,足以表明當時之盛況。
位於距離靈石縣城4公里處,與小庄村、水峪村、樂只堂村相鄰,現有人口600餘人,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為生。村內土地貧瘠,多為不適宜種植區和礦山塌陷區,來經過多方努力商議,本村計劃進行整體搬遷,為村民營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位於靈石縣翠峰鎮南端,距離縣城約12公里,現有戶籍人口380餘人,實際居住人口100餘人,由於地處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大部分年輕人都遷往臨近的張家莊村居住。我村北靠靈石翠峰鎮靳村,南銜靈石縣南關鎮閣老窪村,東連靈石翠峰鎮來全村,西接南關鎮寺合嶺村。耕地面積1100餘畝,有一條約7公里的公路同靈石境內東夏線相連。我村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其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豆類等。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雕、貓頭鷹、狼、狐狸等有少量分佈,榆樹、刺槐、楊樹為主要樹種。煤炭資源遍布全境,具有良好的開採利用價值。
位於翠峰鎮以南,全村共有112戶,312口人,總面積5552.2畝,其中耕地面積1200畝.
翠峰鎮地處靈石縣城中東部,88%的地域在汾河以東;全鎮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112個自然村,農業戶數12364戶,農業人口31785人,轄區實際居住人口80000餘人,耕地6.6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9547畝(小麥12832畝,秋糧面積16450畝,薯類265畝),林地面積17.6萬畝(核桃林23000畝),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189元。
全鎮共轄73個基層黨組織,3個黨總支(翠峰中心校總支、常青總支、像松總支),其中農村黨支部(總支)46個,機關企事業黨支部27個。共有正式黨員1672名,預備黨員46名,其中女黨員333名,35歲以下黨員272名,60歲以上黨員451名。
翠峰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安全生產、環境治理兩大關鍵,切實抓好重大項目落地、基礎設施改善、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社會事業進步五個重點,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工業上,保利、華瀛兩大集團進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8個(煤礦5個、洗煤廠43個、石膏礦4個、石料廠5個,碳素1個),形成了以煤炭、洗精煤、石膏、碳素為主的主導產業;農業上,糧食總產量達到666萬公斤,發展核桃經濟林23000餘畝,實施退耕還林27000餘畝,日元項目2200畝,遠山生態造林45000餘畝,發展規模養殖戶20餘戶。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投資近10億元實施了水頭、沙峪、曹家原、上村、翠峰等村的改造工程;投入資金1.5億元,高標準完成了“村通”工程近百公里,完成了190公里的戶通水泥路工程,實現了全鎮飲水安全,完成了校舍安全建設,進一步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三是民生問題有效保障。28020人參加了農村醫療保險,14428人參加了新型農民養老保險工作,1553戶低保戶得到應保盡保,168戶五保戶供養得到保障。與此同時,環保、計生、文化、衛生、綜治等事業均得到了新的發展。
2007年以來,先後獲得縣級以上授予的新農村建設、村村通水泥路、農田水利建設、造林綠化、城區環境整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工作等29項榮譽稱號。